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85



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制品吹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吹塑也称中空吹塑,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
3.基于上述,现有的塑料制品吹塑成型装置多半不能对成型板材进行有效固定,导致在吹塑时板材出现移位的现象,使成品出现误差;且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不能保证两组模具同时离开成型产品,导致不便将成型的产品取出,降低了吹塑成型装置的实用性。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塑料制品吹塑成型装置多半不能对成型板材进行有效固定,导致在吹塑时板材出现移位的现象,使成品出现误差;且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不能保证两组模具同时离开成型产品,导致不便将成型的产品取出,降低了吹塑成型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包括框架主体;
8.所述框架主体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框架主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模具主体;所述框架主体顶部外侧滑动设置有固定机构,且框架主体顶部固定设置有吹塑装置;所述框架主体顶部转动设置有辅助机构;
9.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与固定机构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包括:
11.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顶部,且支撑架主体设置为h形结构;
12.限位杆,限位杆固定设置于支撑架顶部内侧,且限位杆数量设置为两组。
13.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主体包括:
14.第一模具,第一模具滑动设置于两组限位杆外侧;
15.第二模具,第二模具滑动设置于两组限位杆外侧,且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呈对称结构;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外侧与限位杆顶端之间均设置有弹簧件,且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内部均开设有吹塑腔。
16.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主体还包括有:
17.横杆,横杆两端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支撑架两侧顶部;横杆数量设置为两组,且横杆外侧设置有螺纹;横杆两侧螺纹方向相反,且横杆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设置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顶侧内部;
18.缓冲板,缓冲板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侧配合安装于两组横杆中间外侧;
19.控制齿轮,控制齿轮分别固定设置于两组横杆顶端;
20.齿轮a,齿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支撑架顶部;齿轮a与控制齿轮相啮合,且齿轮a位于两组控制齿轮之间。
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22.滑动杆,滑动杆滑动设置于支撑架顶部两侧内部;
23.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杆前端之间,且固定件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固定件前侧固定设置有球形结构;
24.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杆后端之间。
2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
26.辅助杆,辅助杆底部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侧配合安装于框架主体内部;辅助杆数量设置为两组;
27.辅助块,辅助块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设置于辅助杆外侧;
28.辅助板,辅助板转动设置于辅助块两侧,且辅助板顶部转动设置于固定件底部;
29.同步轮a,同步轮a固定设置于辅助杆底部外侧;
30.同步轮b,同步轮b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顶部;同步轮b与同步轮a通过同步带装置连接。
31.进一步的,所述吹塑装置包括:
32.吹塑泵,吹塑泵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顶部;
33.连接管,连接管固定设置于吹塑泵出气口外侧,且连接管固定设置于支撑架内部;
34.吹塑管,吹塑管固定设置于连接管顶部,且吹塑管顶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吹塑管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内侧,且吹塑管顶部开设有出气孔;吹塑管顶部出气孔呈环形阵列开设。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以及同步轮b和同步带装置,实现了使两组辅助杆同时转动的效果;利用辅助块配合辅助板,达到了使两组固定件同时反方向滑动的目的,使两组固定件前侧球形结构与板材外侧相贴合,起到了对成型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作用,相比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板材进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避免板材在吹塑时产生移位。
37.通过设置有两组控制齿轮和齿轮a,实现了带动两组横杆同时转动的效果,利用横杆两侧反方向螺纹结构,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时反方向滑动,实现了使两组模具同时离开成型产品的效果,起到了保证使模具腔位于吸塑成型装置中心位置的作用,使吹塑效果得到提升;利用缓冲板,实现了避免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将板材挤坏的效果;相比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能够更简便的实现轻松取出成型产品的效果,增强了吹塑成型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主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与辅助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45.1、框架主体;101、支撑架;102、限位杆;
46.2、模具主体;201、第一模具;202、第二模具;203、横杆;204、缓冲板;205、控制齿轮;206、齿轮a;
47.3、固定机构;301、滑动杆;302、固定件;303、连接板;
48.4、辅助机构;401、辅助杆;402、辅助块;403、辅助板;404、同步轮a;405、同步轮b;
49.5、吹塑装置;501、吹塑泵;502、连接管;503、吹塑管。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实施例:
54.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5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塑料制品吹塑成型的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框架主体1包括:支撑架101,支撑架101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1顶部,且支撑架101主体设置为h形结构;限位杆102,限位杆102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01顶部内侧,且限位杆102数量设置为两组;框架主体1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框架主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模具主体2;框架主体1顶部外侧滑动设置有固定机构3,且框架主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吹塑装置5;吹塑装置5包括:吹塑泵501,吹塑泵501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1顶部;连接管502,连接管502固定设置于吹塑泵501出气口外侧,且连接管502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01内部;吹塑管503,吹塑管503固定设置于连接管502顶部,且吹塑管503顶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吹塑管503位于第一模具201与第二模具202内侧,且吹塑管503顶部开设有出气孔;吹塑管503顶部出气孔呈环形阵列开设;框架主体1
顶部转动设置有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与固定机构3转动连接;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两组限位杆102和弹簧件,实现了对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进行限位滑动的效果,避免了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在滑动时出现偏移和晃动。
56.如图2所示,模具主体2包括:第一模具201,第一模具201滑动设置于两组限位杆102外侧;第二模具202,第二模具202滑动设置于两组限位杆102外侧,且第二模具202与第一模具201呈对称结构;第二模具202与第一模具201外侧与限位杆102顶端之间均设置有弹簧件,且第二模具202与第一模具201内部均开设有吹塑腔;横杆203,横杆203两端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支撑架101两侧顶部;横杆203数量设置为两组,且横杆203外侧设置有螺纹;横杆203两侧螺纹方向相反,且横杆203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01与第二模具202顶侧内部;缓冲板204,缓冲板204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侧配合安装于两组横杆203中间外侧;控制齿轮205,控制齿轮205分别固定设置于两组横杆203顶端;齿轮a206,齿轮a206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01顶部;齿轮a206与控制齿轮205相啮合,且齿轮a206位于两组控制齿轮205之间;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两组控制齿轮205和齿轮a206,实现了带动两组横杆203同时转动的效果,利用横杆203两侧反方向螺纹结构,使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同时反方向滑动,实现了使两组模具同时离开成型产品的效果,起到了保证使模具腔位于吸塑成型装置中心位置的作用。
57.如图1所示,固定机构3包括:滑动杆301,滑动杆301滑动设置于支撑架101顶部两侧内部;固定件302,固定件302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杆301前端之间,且固定件302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固定件302前侧固定设置有球形结构;连接板303,连接板303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杆301后端之间;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固定件302前侧球形结构,实现了防止固定件302在固定板材时出现滑落的效果。
58.如图1所示,辅助机构4包括:辅助杆401,辅助杆401底部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侧配合安装于框架主体1内部;辅助杆401数量设置为两组;辅助块402,辅助块402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设置于辅助杆401外侧;辅助板403,辅助板403转动设置于辅助块402两侧,且辅助板403顶部转动设置于固定件302底部;同步轮a404,同步轮a404固定设置于辅助杆401底部外侧;同步轮b405,同步轮b405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框架主体1顶部;同步轮b405与同步轮a404通过同步带装置连接;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404以及同步轮b405和同步带装置,实现了使两组辅助杆401同时转动的效果;利用辅助块402配合辅助板403,达到了使两组固定件302同时反方向滑动的目的,使两组固定件302前侧球形结构与板材外侧相贴合,起到了对成型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作用。
59.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模具202与第一模具201外侧与限位杆102顶端之间均设置有弹性橡胶件,在弹性橡胶件的作用下,避免了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在滑动时出现剧烈晃动。
6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6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框架主体1和支撑架101对装置进行支撑和固定;启动框架主体1底部电机装置带动同步轮b405转动,同步轮b405通过同步轮a404配合同步带装置带动两组辅助杆401同时转动,辅助杆401带动辅助块402向下滑动,辅助块402通过辅助板403带动两组固定件302同时反方向滑动,使两组固定件302内侧球形结构与板材外侧相
贴合,使板材固定,起到了对成型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作用;通过设置有固定件302前侧球形结构,实现了防止固定件302在固定板材时出现滑落的效果;启动支撑架101顶部电机装置带动齿轮a206转动,齿轮a206通过两组控制齿轮205带动两组横杆203同时转动,横杆203带动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滑动,通过设置有两组限位杆102和弹簧件,实现了对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进行限位滑动的效果,避免了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在滑动时出现偏移和晃动;使板材位于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中间,利用横杆203两侧反方向螺纹结构,使第一模具201和第二模具202同时反方向滑动,实现了使两组模具同时离开成型产品的效果,起到了保证使模具腔位于吸塑成型装置中心位置的作用;启动吹塑泵501,吹塑泵501通过连接管502以及吹塑管503将气体吹入两组板材中间,将两组板材吹塑成型;相比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板材进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避免板材在吹塑时产生移位,增强了吹塑成型装置的实用性。
6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