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3.相关技术中,在建造混凝土墙柱后,需要对墙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测,确保后续的建筑物的稳定性,传统的检测装置通常采用一个铅锤和绳索进行检测,功能单一,且不便于使用,在室外检测时,工作人员无法保证比量时的平衡性,进而失去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无法保证检测比量时的准确性,进而降低检测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包括活动框,所述活动框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两端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板,两个所述夹紧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纹,所述活动框的底部设置有调整组件,所述活动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横向水平仪和两个纵向水平仪,两个所述纵向水平仪位于所述横向水平仪的两侧,所述活动框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检测组件;
7.通过双向丝杆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相对或相离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螺纹块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带动两个夹紧板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夹紧板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将检测装置固定于混凝土墙柱上,通过纵向水平仪和横向水平仪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显示,而且通过调整块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调节,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性,通过检测组件的设置,可以对混凝土墙柱的垂直性进行检测,在检测时,无需与墙面贴合,可直接对墙柱主体进行测量,提高检测时的便捷性。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9.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框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的外部,所述双向丝杆延伸至所述活动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10.所述活动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丝杆卡紧的锁紧组件。
11.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底部的套框,所述套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活动框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底部与所述调整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2.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动框顶部的螺纹套,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栓杆,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13.所述导杆的外表面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收卷组件,所述收卷组件的收卷端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铅锤。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夹紧板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将检测装置固定于混凝土墙柱上,通过纵向水平仪和横向水平仪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显示,而且通过调整块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调节,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性,通过检测组件的设置,可以对混凝土墙柱的垂直性进行检测,在检测时,无需与墙面贴合,可直接对墙柱主体进行测量,提高检测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的结构后视图;
18.图3为图1中活动框的结构后视图;
19.图4为图1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活动框;2、双向丝杆;3、螺纹块;4、夹紧板;5、调整组件;51、套框;52、调整块;53、垫板;54、螺纹杆;55、驱动板;6、横向水平仪;7、纵向水平仪;8、检测组件;81、固定板;82、螺纹套;83、螺栓杆;84、导杆;85、连接板;86、收卷组件;87、绳索;88、铅锤;9、旋转把手;10、锁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用混凝土墙柱检测装置,包括活动框1,所述活动框1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2,所述双向丝杆2两端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3,两个所述螺纹块3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板4,两个所述夹紧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纹,所述活动框1的底部设置有调整组件5,所述活动框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横向水平仪6和两个纵向水平仪7,两个所述纵向水平仪7位于所述横向水平仪6的两侧,所述活动框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检测组件8;
24.通过双向丝杆2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3相对或相离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螺纹块3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带动两个夹紧板4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夹紧板4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将检测装置固定于混凝土墙柱上;
25.通过纵向水平仪7和横向水平仪6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显示,而且通过调整块52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调节,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26.通过检测组件8的设置,可以对混凝土墙柱的垂直性进行检测,在检测时,无需与
墙面贴合,可直接对墙柱主体进行测量,提高检测时的便捷性。
2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28.所述双向丝杆2的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框1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1的外部,所述双向丝杆2延伸至所述活动框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9;
29.通过旋转把手9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动控制双向丝杆2进行旋转。
30.所述活动框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丝杆2卡紧的锁紧组件10;
31.锁紧组件10的设置,用于对旋转后的双向丝杆2进行卡紧,保证双向丝杆2旋转后的稳定性,而且锁紧组件10采用现有技术的锁紧件,在这里不过多说明。
32.所述调整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1底部的套框51,所述套框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整块52,所述调整块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板53,所述活动框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4,所述螺纹杆5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驱动板55,所述驱动板55的底部与所述调整块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3.通过螺纹杆54的旋转,可以带动驱动板55前后运动,通过驱动板55前后的运动,即可带动调整块52前后运动,进而可以带动垫板53前后运动,通过垫板53与墙柱的正面接触,即可形成抵压,从而保证检测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检测组件8出现倾斜情况。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工作人员对旋转把手9进行旋转,而旋转把手9的旋转,可以带动双向丝杆2进行旋转,通过双向丝杆2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3相对或相离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螺纹块3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带动两个夹紧板4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夹紧板4相对方向的运动,即可将检测装置固定于混凝土墙柱上;
35.通过纵向水平仪7和横向水平仪6的设置,可以对检测装置的水平状态进行显示,通过手动旋转螺纹杆54,可以带动驱动板55前后运动,通过驱动板55前后的运动,即可带动调整块52前后运动,进而可以带动垫板53前后运动,通过垫板53与墙柱的正面接触,即可形成抵压,从而保证检测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检测组件8出现倾斜情况,最后通过检测组件8进行垂直检测;
36.通过检测组件8的设置,可以对混凝土墙柱的垂直性进行检测,在检测时,无需与墙面贴合,可直接对墙柱主体进行测量,提高检测时的便捷性。
37.实施例二
38.如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检测组件8包括固定板81,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动框1顶部的螺纹套82,所述固定板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栓杆83,所述固定板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84,所述导杆8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5。
39.所述导杆84的外表面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收卷组件86,所述收卷组件86的收卷端设置有绳索87,所述绳索8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铅锤88。
40.本实施例中,收卷组件86采用现有技术的收卷装置由电动机、缠绕轮组成,且绳索87缠绕于缠绕轮上,通过缠绕轮的旋转,即可对绳索87进行收卷或放卷工作,不仅具有良好的垂直检测功能,而且便于后续的收纳,避免携带过程中,绳索87之间的缠绕打结,而且通过绳索87的一端贯穿连接板85且延伸至连接板85的底部,与铅锤88进行连接,通过铅锤88垂直向下,即可进行垂直角度检测,而且通过螺栓杆83和螺纹套82的设置,便于检测组件8的拆装,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