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锂电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20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个交通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驱锂电车。


背景技术:

2.双驱电动车与单驱电动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驱动方式不同,单驱电动车只有一个驱动电机,而双驱电动车则有两个驱动电机,且在坡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超出单驱电动车的额定功率,会导致更加耗电,且功率不足,而双驱电动车则由于双电机合力驱动,爬坡会更加轻松,且更加省电,同时双驱电动车在行驶速度、省电方面也要优于单驱电动车。
3.各国均规定了不管是汽车还是电动车上,都必须安装有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够调整方向,但是电动车上的后视镜的方向不要通过行驶车辆的驾驶员对后视镜进行调整,而在驾驶员行驶的过程中必须要两只手把住把手来稳定方向盘,如果驾驶员一只手握紧把手另一之后调整后视镜,会导致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危险性,在现有技术中驾驶员都会在行驶之前对后视镜进行调整然后再行驶车辆,可是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恶劣的天气而促使驾驶员需要身着雨衣等护具再进行驾驶,此过程中后视镜的方向发生改变而驾驶员需要对后视镜进行调整时的危害加剧,进而导致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方便对后视镜方向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锂电车,通过第一电机的控制来调整后视镜的方向,则不需要使用者自行对后视镜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驱锂电车,包括电动车车体以及设置在电动车车体上的后视镜,所述电动车车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后视镜转动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有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动车车体上的支撑架、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穿设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连接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后视镜的底部与后视镜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通过后视镜不能够观察到行驶车辆后面的情况时需要对后视镜的角度进行调整,此时使用者通过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打开能够驱动连接杆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进行转动,在连接杆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而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第二锥齿轮开始转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支撑杆进行转动,且支撑杆的转动便能够带动后视镜进行转动,且后视镜调整至合适的角度而分别使用者查看后视镜内的状况时,使用者再关闭第一电机,而如若后视镜发生损坏时使用者能够通过螺栓将整个调整装置以及设置在调整装置上的后视镜从电动车车体上取下进行修理,进而能够实现使用者在骑行时或者没有骑行时都可以
对后视镜的方向角度进行调整,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保证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二电机、套设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套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两端的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再继续调整后视镜时,驱动第二电机打开,关闭第一电机,而此时第二电机的驱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的转动,第一转动杆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套以及支撑杆进行驱动,此时能够带动后视镜向上或者向下的转动,且固定套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而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会在连接杆上转动,保证固定套转动时的稳定,使得带动后视镜时更稳定,进而对后视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呈对称设置在支撑架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呈对称设置能够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使得后视镜安装时更为稳定。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通过电性连接有倒顺开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顺开关的设置能够驱动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顺时针或者进行逆时针的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后视镜向左或者向右的转动以及后视镜向上或者向下的转动,使得后视镜的各个角度都能够进行调整。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的直径小于第二锥齿轮的直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的直径小于第二锥齿轮的直径使得固定套不会与支撑杆以及第二锥齿轮脱离开,保证固定套以及支撑杆转动时的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上均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滚珠,若干所述滚珠均与连接杆的外壁紧密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通孔内设置的若干滚珠进行转动,而若干滚珠的设置避免了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与连接杆的直接接触,且能够增加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转动效率。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视镜的一端设置有刮除组件,所述刮除组件包括与后视镜的表面紧密贴合的除湿板、与除湿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以及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推动齿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在下雨天行驶车辆时,后视镜上会粘附较多的水珠而影响使用者的查看,而使用者停下车辆时能够驱动推动齿杆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与推动齿杆啮合在一起的转动齿轮开始转动,转动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杆以及设置在固定杆上的除湿板进行转动,使得除湿板能够贴着后视镜的表面进行转动进而对后视镜表面粘附的水珠进行吸附,实现后视镜除水的效果,从而能够保证使用者查看后视镜时更为清楚,且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视镜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推动齿杆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推动齿杆远离转动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拉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通过驱动拉环来带动推动齿杆在后视镜开设
的滑动槽内滑动,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且推动齿杆能够沿着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而保证驱动转动齿轮转动时的稳定性。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后视镜向左或者向右的转动以及后视镜向上或者向下的转动,使得后视镜的各个角度都能够进行调整,且后视镜在转动时更为稳定,同时方便使用者的调整,在使用者行驶过程中也能够对后视镜的方向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和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撑架;2、后视镜;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连接杆;10、第一转动杆;11、第二转动杆;12、支撑杆;13、固定套;14、除湿板;15、固定杆;16、转动齿轮;17、推动齿杆;18、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置/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一种双驱锂电车,参照图1,包括电动车车体以及设置在电动车车体上的后视镜2,电动车车体上设有用于驱动后视镜2转动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有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动车车体上的支撑架1、对称焊接固定在支撑架1上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穿设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的连接杆9、焊接在支撑架1上的第一电机5、焊接固定在连接杆9上的第一锥齿轮7以及与第一锥齿轮7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连接杆9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焊接固定,第二锥齿轮8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靠近后视镜2的底部与后视镜2花固定。
29.调整装置还包括有焊接在支撑架1上的第二电机6、套设在支撑杆12上的固定套13以及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套13两端的第一转动杆10与第二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0与第二转动杆11均与连接杆9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0与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固定,而固定套13的直径小于第二锥齿轮8的直径。
30.第一电机5与第二电机6呈对称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第一电机5与第二电机6均通
过电性连接有倒顺开关。
31.第一转动杆10与第二转动杆11上均开设有供连接杆9穿过的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滚珠,若干滚珠均与连接杆9的外壁紧密贴合。
32.后视镜2的一端设有刮除组件,刮除组件包括与后视镜2的表面紧密贴合的除湿板14、与除湿板14焊接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杆15、与固定杆15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16以及与转动齿轮16相啮合的推动齿杆17,除湿板14可采用吸湿性材料制成,而在后视镜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推动齿杆17滑动的滑动槽,推动齿杆17远离转动齿轮16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拉环18。
33.工作原理:当使用者通过后视镜2不能够观察到行驶车辆后面的情况时需要对后视镜2的角度进行调整,此时使用者通过打开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打开能够驱动连接杆9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进行转动,在连接杆9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7进行转动,而第一锥齿轮7的转动能够带动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第二锥齿轮8开始转动,第二锥齿轮8的转动能够带动支撑杆12进行转动,且支撑杆12的转动便能够带动后视镜2进行转动,且后视镜2调整至合适的角度而分别使用者查看后视镜2内的状况时,使用者再关闭第一电机5,而如若后视镜2发生损坏时使用者能够通过螺栓将整个调整装置以及设置在调整装置上的后视镜2从电动车车体上取下进行修理,进而能够实现使用者在骑行时或者没有骑行时都可以对后视镜2的方向角度进行调整,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保证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
34.使用者需要再继续调整后视镜2时,驱动第二电机6打开,关闭第一电机5,而此时第二电机6的驱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10的转动,第一转动杆10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套13以及支撑杆12进行驱动,此时能够带动后视镜2向上或者向下的转动,且固定套13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杆11进行转动,而第一转动杆10和第二转动杆11会在连接杆9上转动,保证固定套13转动时的稳定,使得带动后视镜2时更稳定,进而对后视镜2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35.倒顺开关的设置能够驱动第一电机5以及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顺时针或者进行逆时针的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后视镜2向左或者向右的转动以及后视镜2向上或者向下的转动,使得后视镜2的各个角度都能够进行调整。
36.在使用者在下雨天行驶车辆时,后视镜2上会粘附较多的水珠而影响使用者的查看,而使用者停下车辆时能够通过拉环18驱动推动齿杆17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与推动齿杆17啮合在一起的转动齿轮16开始转动,转动齿轮16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杆15以及设置在固定杆15上的除湿板14进行转动,使得除湿板14能够贴着后视镜2的表面进行转动进而对后视镜2表面粘附的水珠进行吸附,实现后视镜2除水的效果,从而能够保证使用者查看后视镜2时更为清楚,且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