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2.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以空气作为低品位热源来进行供暖或供热水的装置,同时也可以进行夏季制冷,其特点是以准二级压缩喷气增焓热泵系统保证机组在负五十摄氏度能正常制热,实现了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供暖的可能,空气源热泵安装灵活、使用方便、初投资相对较低,且比较适用于分户安装,我国北方地区的采暖大多使用高能耗的锅炉系统,锅炉能效低,排放物多,污染环境;
3.现有技术中的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在低温下工作时,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内部会形成很多的水珠,工作时水珠长时间不清理,容易导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内部瘫痪,同时水资源在高温下容易蒸发,导致水资源浪费;
5.2、现有的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起始供热速度慢,不能快速将水加热,工作效率比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包括热源泵外壳体,所述热源泵外壳体的底部焊接有引流盒,所述引流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热源泵外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网格板,所述热源泵外壳体的内壁粘贴有防水润滑片,所述固定网格板上端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箱,且冷凝箱的底部贯穿固定网格板,所述冷凝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铜管,且导热铜管的两端延伸出冷凝箱,所述导热铜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腐蚀保护膜,所述固定网格板上端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蒸发器。
8.优选地,所述热源泵外壳体底部的外侧焊接有支撑架,所述热源泵外壳体顶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组。
9.优选地,所述冷凝箱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插接有热水管,且热水管的一端延伸出热源泵外壳体,所述冷凝箱的底部固定插接有冷水管,且冷凝箱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盒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热水管和冷水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10.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蒸发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循环蛇形管,且循环蛇形管的两端均延伸出靠近冷凝箱端面的一侧,所述冷凝箱与蒸发器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单机双级压缩器,且单机双级压缩器与固定网格板固定连
接,所述有单机双级压缩器的外表面对称固定插接有第一固定管,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管分别与循环蛇形管和导热铜管的入水端固定插接。
11.优选地,所述单机双级压缩器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增焓压缩器,所述冷凝箱与蒸发器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储液罐,且储液罐与固定网格板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远离喷气增焓压缩器的一侧设置有膨胀阀,且导热铜管的出水端与膨胀阀固定插接。
12.优选地,所述储液罐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管分别与循环蛇形管和膨胀阀固定插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源泵外壳体和引流盒的内壁粘贴防水润滑片,防水润滑片起到润滑的作用,当热源泵开始工作时,热源泵内部的热量会使热源泵工作装置的内壁和防水润滑片上凝结出大量的水珠,水珠顺着防水润滑片流至连接块,同时工作装置上的水珠通过固定网格板渗入到引流盒的内部并流至连接块,连接块与冷水管连接,最后水珠进入到冷水管的内部,为冷水管提供水源,有效防止水珠导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内部瘫痪,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防止浪费;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箱的内部固定安装导热铜管,导热铜管具有很好的导热效果,加快循环水的加热速度,导热铜管内壁的耐腐蚀保护膜起到保护导热铜管的作用,提升导热铜管的使用寿命,通过给单机双级压缩器连接喷气增焓压缩器,喷气增焓压缩器会给压缩机补气,冷凝箱的放热量就会提高,使得装置在极低的温度下仍能正常制热。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源泵外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网格板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铜管的局部剖视图。
21.图中:1、热源泵外壳体;2、引流盒;3、连接块;4、支撑架;5、散热风扇组;6、固定网格板;7、防水润滑片;8、冷凝箱;9、热水管;10、冷水管;11、连接管;12、蒸发器;13、散热片;14、循环蛇形管;15、单机双级压缩器;16、第一固定管;17、喷气增焓压缩器;18、储液罐;19、第二固定管;20、膨胀阀;21、导热铜管;22、耐腐蚀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
源热泵,包括热源泵外壳体1,热源泵外壳体1的底部焊接有引流盒2,引流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热源泵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网格板6,热源泵外壳体1的内壁粘贴有防水润滑片7,防水润滑片7起到润滑的作用,固定网格板6上端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箱8,且冷凝箱8的底部贯穿固定网格板6,冷凝箱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铜管21,且导热铜管21的两端延伸出冷凝箱8,导热铜管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腐蚀保护膜22,固定网格板6上端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蒸发器12,热源泵内部的热量会使热源泵工作装置的内壁和防水润滑片7上凝结出大量的水珠,水珠顺着防水润滑片7流至连接块3,同时工作装置上的水珠通过固定网格板6渗入到引流盒2的内部并流至连接块3,连接块3与冷水管10连接,最后水珠进入到冷水管10的内部,为冷水管10提供水源,有效防止水珠导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内部瘫痪,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防止浪费。
24.进一步的,热源泵外壳体1底部的外侧焊接有支撑架4,热源泵外壳体1顶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组5,散热风扇组5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防止装置内部温度过高,冷凝箱8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插接有热水管9,且热水管9的一端延伸出热源泵外壳体1,冷凝箱8的底部固定插接有冷水管10,且冷凝箱8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盒2并与连接块3固定连接,热水管9和冷水管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起到很好的输送作用。
25.进一步的,蒸发器12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片13,蒸发器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循环蛇形管14,且循环蛇形管14的两端均延伸出靠近冷凝箱8端面的一侧,冷凝箱8与蒸发器12之间的一侧设置有单机双级压缩器15,且单机双级压缩器15与固定网格板6固定连接,通过给单机双级压缩器15连接喷气增焓压缩器17,喷气增焓压缩器17会给压缩机补气,冷凝箱8的放热量就会提高,之后的热循环液通过膨胀阀20再进入到蒸发器12内部的循环蛇形管14内进行散热,有单机双级压缩器15的外表面对称固定插接有第一固定管16,两个第一固定管16分别与循环蛇形管14和导热铜管21的入水端固定插接,单机双级压缩器15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增焓压缩器17,冷凝箱8与蒸发器12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储液罐18,且储液罐18与固定网格板6固定连接,储液罐18远离喷气增焓压缩器17的一侧设置有膨胀阀20,且导热铜管21的出水端与膨胀阀20固定插接,储液罐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19,两个第二固定管19分别与循环蛇形管14和膨胀阀20固定插接。
26.工作原理:将水泵的一端连接到冷水管10上的连接管11上,冷水进入到冷凝箱8内部,储液罐18内部的热循环液进入到蒸发器12内部的循环蛇形管14内,蒸发器12内部的多个散热片13为循环蛇形管14散热,热循环液通过第一固定管16进入到单机双级压缩器15内,单机双级压缩器15增压加热,之后热循环液通过另一根第一固定管16进入到冷凝箱8内部的导热铜管21内,导热铜管21释放热量为冷凝箱8内部的水加热,通过给单机双级压缩器15连接喷气增焓压缩器17,喷气增焓压缩器17会给压缩机补气,冷凝箱8的放热量就会提高,之后的热循环液通过膨胀阀20再进入到蒸发器12内部的循环蛇形管14内进行散热,通过在热源泵外壳体1和引流盒2的内壁粘贴防水润滑片7,防水润滑片7起到润滑的作用,热源泵内部的热量会使热源泵工作装置的内壁和防水润滑片7上凝结出大量的水珠,水珠顺着防水润滑片7流至连接块3,同时工作装置上的水珠通过固定网格板6渗入到引流盒2的内部并流至连接块3,连接块3与冷水管10连接,最后水珠进入到冷水管10的内部,为冷水管10提供水源,有效防止水珠导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内部瘫痪,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防止浪费。
2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