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医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医疗环境也得以改善,医疗器械的发展在方便医生工作的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医生每天使用的医疗器械数不胜数,所以需要一种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的装置。
3.目前,现有的针对肾内科医疗器械进行清洗的方式,一般为人工使用喷壶将酒精或者消毒液喷涂在器械上,在通过擦拭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消毒液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但是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清理效果差,清理效率低下,也会增加医生或者护士的工作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肾内科医疗器械进行清洗的方式,一般为人工使用喷壶将酒精或者消毒液喷涂在器械上,在通过擦拭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消毒液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但是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清理效果差,清理效率低下,也会增加医生或者护士的工作负担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储液罐,储液罐的前侧开设有观察窗,管体的左端固定连通有喷头,管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管体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管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管体的右侧内壁弹性连接,活塞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的右端贯穿管体的右侧内壁并延伸至管体的外部,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管,移动杆的左端贯穿安装管并延伸至安装管的内部,移动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贯穿安装管的底部内壁并延伸至安装管的下方,安装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转动杆的右侧与手柄的左侧转动连接,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清洁机构与安装管的左端相连接,管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7.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的右端均与管体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可以拉动活塞向右侧进行移动复位。
8.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端与转动杆的右侧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杆,可以对转动杆进行转动支撑。
9.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配合孔,所述移动杆的左端贯穿配合孔并与配合孔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管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滑孔,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滑孔并与滑孔滑动连接,通过开设配合孔和滑孔,可以辅助配合移动杆和转动杆进行移动。
10.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清洁刷,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管
的左侧,所述清洁刷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清洁刷进行转动,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刷洗。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顶部与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套环,可以使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更加稳定。
12.有益效果:通过往复扣动转动杆和两个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特性,还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之间的配合,就能够实现活塞在管体的内部进行横向往复移动,也就实现了将消毒液通过喷头向医疗器械上喷洒的操作,该操作省时省力,可以使消毒液均匀的附着在医疗器械上,消毒效果更好,清理的更完全彻底;
13.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清洁刷进行转动,就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刷洗,这样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工作负担;
14.该清洗消毒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操作,省时省力,清理效果好,效率较高,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的结构主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附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的喷头的结构三维图。
19.图中:1管体、2储液罐、3观察窗、4喷头、5隔板、6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活塞、9推动杆、10复位弹簧、11连接杆、12安装管、13配合孔、14移动杆、15转动杆、16滑孔、17固定杆、18手柄、19驱动电机、20套环、21清洁刷、22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4,一种肾内科用清洗消毒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储液罐2,储液罐2的前侧开设有观察窗3,观察窗3可以方便人员对储液罐2内部消毒液的存量进行检查,管体1的左端固定连通有喷头4,管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6,第一单向阀6可以避免消毒液向隔板5的右侧进行回流,管体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7可以配合活塞8的移动向管体1内进行进气,管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8,活塞8与管体1的右侧内壁弹性连接,活塞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9,推动杆9的右端贯穿管体1的右侧内壁并延伸至管体1的外部,推动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14,管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管12,设置安装管12可以便于转动杆15与活塞8之间进行传动,移动杆14的左端贯穿安装管12并延伸至安装管12的内部,移动杆14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底端贯穿安装管12的底部内壁并延伸至安装管12的下方,安装管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8,手柄18可以便于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操作,转动杆15的右侧
与手柄18的左侧转动连接,管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清洁机构与安装管12的左端相连接,管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2,蓄电池22可以给驱动电机19进行供电;
22.活塞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10,两个复位弹簧10的右端均与管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0,可以拉动活塞8向右侧进行移动复位;手柄1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左端与转动杆15的右侧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杆17,可以对转动杆15进行转动支撑;安装管12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配合孔13,移动杆14的左端贯穿配合孔13并与配合孔13滑动连接,安装管1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滑孔16,转动杆15的底端贯穿滑孔16并与滑孔16滑动连接,通过开设配合孔13和滑孔16,可以辅助配合移动杆14和转动杆15进行移动;清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9和清洁刷21,驱动电机19固定连接在安装管12的左侧,清洁刷21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19与蓄电池22电性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清洁刷21进行转动,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刷洗;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上转动套设有套环20,套环20的顶部与管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套环20,可以使驱动电机19输出轴的转动更加稳定。
23.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储液罐2的内部注满消毒液,然后进入储液罐2内部的消毒液会进入管体1的内部,且会位于隔板5的左侧,这时我们用手握住手柄18,然后通过手指扣动转动杆15的下半部分使转动杆15的底端向手柄18的位置靠近,然后通过固定杆17对转动杆15的转动支撑,这时转动杆15的顶端会拉动移动杆14向左侧移动,当移动杆14向左侧移动时,会带动连接杆11向左侧移动,然后连接杆11会带动推动杆9向左侧进行移动,当推动杆9向左侧移动时,会带动活塞8在管体1的内部向左侧滑动,当活塞8向左侧滑动时,这里通过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7之间的配合,会使得活塞8与隔板5之间的空气只能通过第一单向阀6向隔板5的左侧进行流动,然后进入隔板5左侧的空气会将隔板5左侧的消毒液向喷头4的方向推动,然后再通过喷头4加压雾化后喷出,这里当活塞8向左侧移动一定距离后,这时松开扣动转动杆15的手指,然后通过两个复位弹簧10的弹性复位特性,会将活塞8向右侧拉动并使其进行复位,这时通过第一单向阀6与第二单向阀7之间的配合,会使得隔板5左侧的消毒水不会进入隔板5的右侧,而管体1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单向阀7进入管体1的内部,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管体1内部且位于隔板5与活塞8之间的空气进行补充,以便于活塞8下一次对隔板5左侧的消毒液进行加压,然后转动杆15再通过与活塞8之间的传动也会进行复位,这里我们通过往复扣动转动杆15和两个复位弹簧10的弹性复位特性,就能够实现活塞8在管体1的内部进行横向往复移动,也就实现了将消毒液通过喷头4向医疗器械上喷洒的操作,当消毒液喷洒好以后,这时启动驱动电机19,然后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清洁刷21进行转动,就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刷洗,这样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工作负担。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