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6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


背景技术:

2.储液箱是一种用于对农药进行储存的辅助装置,其在灌装机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农药在进行药瓶灌装之前需要保存在灌装机的储液箱内,但是由于一些农药在长时间储存之后会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农药的药性,所以在储液箱内进行储存过程中,需要将箱内的空气抽出,使箱内形成真空环境,防止农药变性;而现有的操作方式是将储液箱直接连通吸泵,将箱内空气抽出,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将少量的农药蒸汽和箱内的有毒气体一并抽出,直接散发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少量的农药蒸汽进行冷凝,使农药蒸汽变为液体进行回流,同时减少有毒气体发散在空气中的情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隐患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包括储液箱、挡板、进液管、第一控制阀、冷凝管、第一吸泵、螺旋管、第二吸泵、连管、过滤罩、回流管、第二控制阀、净化组件和支撑组件,储液箱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上,挡板固定安装在储液箱内部的中间位置,挡板将储液箱内部由上到下分为安装腔和储药腔,进液管下端穿过挡板并与储药腔连通,进液管上端伸出至储液箱外部,第一控制阀固定安装在储液箱上端,冷凝管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第一吸泵固定安装在储液箱上端面,并且第一吸泵输入端伸入至冷凝管内部并与螺旋管上端连通,第一吸泵输出端与净化组件连通,净化组件安装在挡板上端面,螺旋管下端穿过冷凝管并与储药腔连通,第二吸泵固定安装在挡板上端面,第二吸泵输出端与冷凝管下部连通,第二吸泵输入端穿过挡板并与连管上端相互连通,连管下端伸入至储液箱底部,过滤罩连通安装在连管下端,回流管上端连通安装在冷凝管的上部,回流管下端穿过挡板并与储药腔连通,第二控制阀固定安装在储液箱输出端上。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箱、进气管和排气管,净化箱固定安装在挡板上端面,并且净化箱内部设有净化剂,进气管下端伸入至净化箱内部的底部,进气管上端穿过净化箱和储液箱并与第一吸泵输出端连通,排气管下端穿过储液箱和净化箱并与净化箱连通,并且排气管下端处于净化剂上方。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多组支柱和多组安装基板,多组支柱均匀分布安装在支撑板下端面,多组安装基板分别与多组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储液箱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箱门和把手,储液箱上
连通设有维修口,并且维修口与安装腔相互连通,箱门左端铰接安装在储液箱上,并且箱门能够将维修口进行盖装,把手固定安装在箱门上。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观察窗和刻度线,储液箱上设有观察窗,储液箱上刻度线,并且刻度线处于观察窗右侧。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储液箱上,并且压力传感器检测端伸入至储药腔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吸泵,并且在螺旋管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对储药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吸取,使储药腔内部形成真空环境,并且在第二吸泵的作用下,通过连管能够将储药腔底部的农药进行吸取并输送至冷凝管内部,然后通过回流管使农药回流至储药腔内,农药在冷凝管内部流动过程中会使螺旋管内部的温度下降,从而能够对少量的农药蒸汽进行冷凝,使农药蒸汽变为液体通过螺旋管回流至储药腔内,从而减少农药排出至储液箱外部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通过设置进气管,能够将第一吸泵抽出的空气送至净化箱内部,空气通过净化剂进行净化过滤,然后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吸附,减少有毒气体发散在空气中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储液箱与进液管等连接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标记:1、储液箱;2、挡板;3、进液管;4、第一控制阀;5、冷凝管;6、第一吸泵;7、螺旋管;8、第二吸泵;9、连管;10、过滤罩;11、回流管;12、第二控制阀;13、净化箱;14、进气管;15、排气管;16、支撑板;17、支柱;18、安装基板;19、箱门;20、把手;21、观察窗;22、刻度线;23、压力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包括储液箱1、挡板2、进液管3、第一控制阀4、冷凝管5、第一吸泵6、螺旋管7、第二吸泵8、连管9、过滤罩10、回流管11、第二控制阀12、净化组件和支撑组件,储液箱1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上,挡板2固定安装在储液箱1内部的中间位置,挡板2将储液箱1内部由上到下分为安装腔和储药腔,进液管3下端穿过挡板2并与储药腔连通,进液管3上端伸出至储液箱1外部,第一控制阀4固定安装在储液箱1上端,冷凝管5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第一吸泵6固定安装在储液箱1上端面,并且第一吸泵6输入端伸入至冷凝管5内部并与螺旋管7上端连通,第一吸泵6输出端与净化组件连通,净化组件安装在挡板2上端面,螺旋管7下端穿过冷凝管5并与储药腔连通,第二吸泵8固定安装在挡板2上端面,第二吸泵8输出端与冷凝管5下部连通,第二吸泵8输入端穿过挡板2并与连管9上端相互连通,连管9下端伸入至储液箱1底部,过滤罩10连通安装在连管9下端,回流管11上端连通安装在冷凝管5的上部,回流管11下端穿过挡板2并与储药
腔连通,第二控制阀12固定安装在储液箱1输出端上;通过设置第一吸泵6,并且在螺旋管7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对储药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吸取,使储药腔内部形成真空环境,并且在第二吸泵8的作用下,通过连管9能够将储药腔底部的农药进行吸取并输送至冷凝管5内部,然后通过回流管11使农药回流至储药腔内,农药在冷凝管5内部流动过程中会使螺旋管7内部的温度下降,从而能够对少量的农药蒸汽进行冷凝,使农药蒸汽变为液体通过螺旋管7回流至储药腔内,从而减少农药排出至储液箱1外部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箱13、进气管14和排气管15,净化箱13固定安装在挡板2上端面,并且净化箱13内部设有净化剂,进气管14下端伸入至净化箱13内部的底部,进气管14上端穿过净化箱13和储液箱1并与第一吸泵6输出端连通,排气管15下端穿过储液箱1和净化箱13并与净化箱13连通,并且排气管15下端处于净化剂上方;通过设置进气管14,能够将第一吸泵6抽出的空气送至净化箱13内部,空气通过净化剂进行净化过滤,然后通过排气管15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吸附,减少有毒气体发散在空气中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隐患。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16、多组支柱17和多组安装基板18,多组支柱17均匀分布安装在支撑板16下端面,多组安装基板18分别与多组支柱17的下端固定连接,储液箱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6上;通过设置支柱17,并且在安装基板18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支撑板16对储液箱1进行固定支撑,减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提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箱门19和把手20,储液箱1上连通设有维修口,并且维修口与安装腔相互连通,箱门19左端铰接安装在储液箱1上,并且箱门19能够将维修口进行盖装,把手20固定安装在箱门19上;通过设置把手20,便于箱门19进行开关,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安装腔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观察窗21和刻度线22,储液箱1上设有观察窗21,储液箱1上刻度线22,并且刻度线22处于观察窗21右侧;通过设置观察窗21,并且在刻度线22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便于对储药腔内部的药量进行了解,从而便于控制装置的启动和停止,从而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3固定安装在储液箱1上,并且压力传感器23检测端伸入至储药腔内;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23,能够便于对储药腔内部的气压进行了解,从而便于对第一吸泵6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其在工作时,首先将农药通过进液管3注入至储液箱1储药腔内,然后关闭第一控制阀4并启动第二吸泵8,第二吸泵8通过连管9将储药腔底部的农药进行吸取并输送至冷凝管5内部,然后通过回流管11使农药回流至储药腔内,使农药在冷凝管5内部流动,然后启动第一吸泵6,并且在螺旋管7的配合使用下,对储药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吸取,通过观察压力传感器23,直至储药腔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当空气进入至螺旋管7内部时,由于农药在冷凝管5内部不断流动使螺旋管7内部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少量的农药蒸汽发生冷凝变为液体,并通过螺旋管7回流至储药腔内,然后
空气通过进气管14,将第一吸泵6抽出的空气送至净化箱13内部,空气通过净化剂进行净化过滤,然后通过排气管15排出即可。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药灌装机的真空回流储液箱的压力传感器23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