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20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


背景技术:

2.服装在制造过程或制造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布料进行清洗干燥。目前一般是采用自然干燥和机器干燥的方式,自然干燥的方式布料的干燥速度慢、而现有的干燥机器需要干燥效率较低,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至少包括箱体、输送机构和热风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热风机构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输送辊组以及设置于箱体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输送辊组,布料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输送辊组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组,以将所述箱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热风机构至少包括若干个第一通风管和若干个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经第一通风管排出的气体的流向以及经第二通风管排出的气体的流向均与布料大致平行。
5.优选的,所述热风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箱体上的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所述第一热风机与所述若干个第一通风管连通,所述第二热风机与所述若干个第二通风管连通。
6.优选的,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支架,所述箱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7.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辊组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组均至少包括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流向与第一辊轮或第二辊轮的轴向大致平行。
8.优选的,在单位时间内,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各自的流量能够周期性变化,其中,在第一通风管的流量逐渐增大时,第二通风管的流量逐渐减小,或者,在第一通风管的流量逐渐减小时,第二通风管的流量逐渐增大。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申请在使用时能够对布料的上下侧同时进行风干,进而能够提高风干效率。
11.(2)第二壳体向上移动时,即可使得箱体的内部进行充分暴露,进而能够便于操作者完成上料、检修等操作。
12.(3)第一通风管的流量大于第二通风管的流量时,第一腔体的压强将大于第二腔体,此时,气流一方面能够沿第一通风管或第二通风管的延伸方向流动外,部分气流还能够穿过布料,进而能够达到更好的风干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热风机构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15.图中,1-箱体、2-输送机构、3-热风机构、1a-第一端部、1b-第二端部、2a-第一输送辊组、2b-第二输送辊组、4-布料、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3a-第一通风管、3b-第二通风管、 3c-第一热风机、3d-第二热风机、7-基座、8-支架、9-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辊轮、12-第二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至少包括箱体 1、输送机构2和热风机构3。输送机构2设置于箱体1上。热风机构3与箱体1连通。输送机构2用于实现布料的传送。当布料传送到箱体1中后,热风机构3能够向箱体1中注入热气流,进而实现布料的烘干。
18.优选的,输送机构2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1的第一端部1a的第一输送辊组2a以及设置于箱体1的第二端部1b的第二输送辊组2b。布料4能够依次穿过第一输送辊组2a和第二输送组2b,以将箱体1分隔为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热风机构3至少包括若干个第一通风管3a和若干个第二通风管3b。第一通风管3a与第一腔体5连通,第二通风管3b 与第二腔体6连通。经第一通风管3a排出的气体的流向以及经第二通风管3b排出的气体的流向均与布料4大致平行。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第一腔体5连通,第二腔体6与第二排气管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对布料4的上下侧同时进行风干,进而能够提高风干效率。
19.优选的,热风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上的第一热风机3c和第二热风机3d。第一热风机3c与若干个第一通风管3a连通,第二热风机3d与若干个第二通风管3b连通。在单位时间内,第一通风管3a和第二通风管3b各自的流量能够周期性变化,其中,在第一风管3a的流量逐渐增大时,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逐渐减小,或者,在第一通风管3a的流量逐渐减小时,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逐渐增大。例如,箱体1上可以设置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可以调节第一热风机3c和第二热风机3d的转速,进而实现流量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调整第一通风管3a和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能够使得第一腔体5与第二腔体6之间形成压力差,例如,第一通风管3a的流量大于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时,第一腔体5的压强将大于第二腔体6,此时,气流一方面能够沿第一通风管3a或第二通风管3b的延伸方向流动外,部分气流还能够穿过布料4,进而能够达到更好的风干效果。
20.优选的,热风装置还包括基座7和设置于基座7上的支架8,箱体1至少包括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9固定设置于基座7上,第二壳体10滑动设置于支架8上。例如,
支架8上可以设置有推杆电机,推杆电机与第二壳体10连接,进而通过推杆电机的工作即可实现第二壳体10的移动。通过上述方式,第二壳体10向上移动时,即可使得箱体1的内部进行充分暴露,进而能够便于操作者完成上料、检修等操作。
21.优选的,第一输送辊组2a和第二输送辊组2b均至少包括第一辊轮11和第二辊轮12,第一辊轮11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9上,第二辊轮12转动设置于第二壳体10上,流向与第一辊轮11或第二辊轮12的轴向大致平行。
22.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使用前,通过推杆电机向上移动第一壳体9,随后将布料4放置在第二辊轮12上。向下移动第一壳体9以使得其与第二壳体10抵靠接触。开启第一热风机3c和第二热风机3d即可通过热风对布料4的上下两侧进行同时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第一输送辊组和第二输送辊组同时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布料4从左向右移动 (第一输送辊组和第二输送辊组均可以配置独立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一辊轮11 或第二辊轮12,从而实现第一输送辊组和第二输送辊组的转动)。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至少包括箱体(1)、输送机构(2)和热风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热风机构(3)与所述箱体(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1)的第一端部(1a)的第一输送辊组(2a)以及设置于箱体(1)的第二端部(1b)的第二输送辊组(2b),布料(4)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输送辊组(2a)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组(2b),以将所述箱体(1)分隔为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所述热风机构(3)至少包括若干个第一通风管(3a)和若干个第二通风管(3b),所述第一通风管(3a)与所述第一腔体(5)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3b)与所述第二腔体(6)连通,经第一通风管(3a)排出的气体的流向以及经第二通风管(3b)排出的气体的流向均与布料(4)大致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上的第一热风机(3c)和第二热风机(3d),所述第一热风机(3c)与若干个第一通风管(3a)连通,所述第二热风机(3d)与所述若干个第二通风管(3b)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基座(7)和设置于所述基座(7)上的支架(8),所述箱体(1)至少包括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9)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7)上,所述第二壳体(10)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组(2a)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组(2b)均至少包括第一辊轮(11)和第二辊轮(12),所述第一辊轮(1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9)上,所述第二辊轮(1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0)上,所述流向与第一辊轮(11)或第二辊轮(12)的轴向大致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位时间内,第一通风管(3a)和第二通风管(3b)各自的流量能够周期性变化,其中,在第一通风管(3a)的流量逐渐增大时,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逐渐减小,或者,在第一通风管(3a)的流量逐渐减小时,第二通风管(3b)的流量逐渐增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热风装置,至少包括箱体、输送机构和热风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热风机构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输送辊组以及设置于箱体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输送辊组,布料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输送辊组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组,以将所述箱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热风机构至少包括若干个第一通风管和若干个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经第一通风管排出的气体的流向以及经第二通风管排出的气体的流向均与布料大致平行。本申请在使用时能够对布料的上下侧同时进行风干,进而能够提高风干效率。进而能够提高风干效率。进而能够提高风干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顺邦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