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警示牌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8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用警示牌。


背景技术:

2.警示牌作为一种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不同的警示牌被应用到不同性质的施工现场,以防止意外撞击的产生,以减少安全隐患。目前,市面上的警示牌高度都是统一定做的,一般不能随地势高低调整,会造成警示性差,难以引起注意,而且警示牌的结构一般都是固定的,存放时占用空间,不方便收纳和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够调节高度、便于拆卸安装与收纳为一体的一种建筑用警示牌。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警示牌,包括警示牌、支撑装置和固定箱,所述警示牌包括警示牌a、警示牌b和警示牌c,所述警示牌b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的一侧和警示牌c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警示牌b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的上下端和警示牌c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片连接,所述警示牌b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a,套筒a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伸缩杆,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套筒a螺纹连接,支撑杆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管和内管,套管的底部外周设置有螺纹,内管设置在套管内且与套管螺纹连接,内管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安装在内管的内部并与内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内底部中心固定设置有套筒b,套筒b内设置有内螺纹,箱盖分为左箱盖和右箱盖,所述左箱盖的一侧和右箱盖的一侧分别与箱体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左箱盖的另一侧和右箱盖的另一侧通过插销机构锁紧,左箱盖的另一侧中部和右箱盖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通孔的直径大于套管的直径,套管穿过两半圆形通孔与套筒b螺纹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设置有凸点。
6.进一步的,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拉环、连接柱和挡板,连接柱固定设置在拉环的正下方,挡板设置在连接柱的正下方。
7.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圆形且直径与半圆形通孔的直径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警示牌的高度,警示牌和支撑装置可折叠、可拆卸和可伸缩,方便将其收纳于固定箱内,便于搬运且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警示牌的俯视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箱的俯视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手的机构示意图。
13.图中,1、警示牌;101、警示牌a;102、警示牌b;103、警示牌c;2、固定箱;201、箱体;202、箱盖;2021、左箱盖;2022、右箱盖;203、插销机构;204、半圆形通孔;3、固定片;4、套筒a;5、支撑杆;6、伸缩杆;601、套管;602、内管;7、螺栓;8、套筒b;9、提手;901、拉环;902、连接柱;90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附图1
‑‑
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一种建筑用警示牌,包括警示牌1、支撑装置和固定箱2,所述警示牌1包括警示牌a101、警示牌b102和警示牌c103,所述警示牌b102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101的一侧和警示牌c103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在警示牌b102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固定焊接有螺纹柱,警示牌a101和警示牌c103靠近警示牌b102的一侧也焊接有螺纹柱,当需要使用警示牌1时,展开警示牌a101、警示牌b102和警示牌c103,并将固定片3的孔插入螺纹柱内,并用螺母拧紧固定,所述警示牌b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a4,套筒a4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5和伸缩杆6,支撑杆5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套筒a4螺纹连接,支撑杆5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6包括套管601和内管602,套管601的底部外周设置有螺纹,内管602设置在套管601内且与套管601螺纹连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势,旋转内管602,调整其警示牌1的高度,内管602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5安装在内管602的内部并与内管602通过螺栓7连接,将其支撑杆5固定在内管602内,进一步调整警示牌1的高度,所述固定箱2包括箱体201和箱盖202,箱体201内底部中心固定设置有套筒b8,套筒b8内设置有内螺纹,箱盖202分为左箱盖2021和右箱盖2022,所述左箱盖2021的一侧和右箱盖2022的一侧分别与箱体201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左箱盖2021的另一侧和右箱盖2022的另一侧通过插销机构203锁紧,左箱盖2021的另一侧中部和右箱盖2022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对称的半圆形通孔204,所述半圆通孔204的直径大于套管601的直径,套管601穿过两半圆形通孔204与套筒b8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箱2的底部设置有凸点,提高固定箱2的箱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固定箱2内还可以作为储物柜使用,便于施工人员随时存取工具,在固定箱2上还设置有提手9,所述提手包括拉环901、连接柱902和挡板903,连接柱902固定设置在拉环901的正下方,挡板903设置在连接柱902的正下方,所述挡板903为圆形且直径与半圆形通孔204的直径相同,便于将警示牌1、支撑装置拆卸后进行收纳、搬运。
16.使用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套管601插入固定箱2内的套筒b8内并拧紧,根据地势高度,旋转内管602,其次,把支撑杆5插入内管602内,使内管602和支撑杆5外壁通孔对照,用螺栓将二者固定,然后展开警示牌1,用固定片3将警示牌a101、警示牌b102和警示牌c103固定,然后将警示牌1正下方的套筒a4与支撑杆5顶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固定箱2内可以放入施工工具或石块、砖块等增加配重,提高其稳定性;当不用时,将其警示牌1沿合页
连接处折叠、支撑杆5和伸缩杆6拆卸后放入固定箱2内,关上一个箱盖,将提手9的连接柱902放入半圆形通孔内,关上另一个箱盖,将连接柱902卡在两个半圆形通孔204内,挡板903位于固定箱2内,通过插销机构203将左箱盖2021和右箱盖2022锁紧,手提提手9,将固定箱2搬运至适当的位置。
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牌(1)、支撑装置和固定箱(2),所述警示牌(1)包括警示牌a(101)、警示牌b(102)和警示牌c(103),所述警示牌b(102)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101)的一侧和警示牌c(103)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警示牌b(102)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101)的上下端和警示牌c(103)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片(3)连接,所述警示牌b(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a(4),套筒a(4)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5)和伸缩杆(6),支撑杆(5)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套筒a(4)螺纹连接,支撑杆(5)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伸缩杆(6)包括套管(601)和内管(602),套管(601)的底部外周设置有螺纹,内管(602)设置在套管(601)内且与套管(601)螺纹连接,内管(602)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5)安装在内管(602)的内部并与内管(602)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固定箱(2)包括箱体(201)和箱盖(202),箱体(201)内底部中心固定设置有套筒b(8),套筒b(8)内设置有内螺纹,箱盖(202)分为左箱盖(2021)和右箱盖(2022),所述左箱盖(2021)的一侧和右箱盖(2022)的一侧分别与箱体(201)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左箱盖(2021)的另一侧和右箱盖(2022)的另一侧通过插销机构(203)锁紧,左箱盖(2021)的另一侧中部和右箱盖(2022)的另一侧中部分别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半圆形通孔(204),所述半圆通孔(204)的直径大于套管(601)的直径,套管(601)穿过两半圆形通孔(204)与套筒b(8)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的底部设置有凸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手(9),所述提手包括拉环(901)、连接柱(902)和挡板(903),连接柱(902)固定设置在拉环(901)的正下方,挡板(903)设置在连接柱(902)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03)为圆形且直径与半圆形通孔(204)的直径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用警示牌;包括警示牌、支撑装置和固定箱,所述警示牌包括警示牌a、警示牌b和警示牌c,所述警示牌b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的一侧和警示牌c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警示牌b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与警示牌a的上下端和警示牌c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片连接,所述警示牌b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a,套筒a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伸缩杆,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套筒a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便于调节警示牌的高度,警示牌和支撑装置设置为可折叠、可拆卸和可伸缩,方便将其收纳于固定箱内,便于后期搬运且减少占用空间。运且减少占用空间。运且减少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傅亚峰 梁永杰 刘金波 冉振领 邸峰 杨静 梁艳梅 赫连艺久 郭彩云 陈柯欣 梁博 孙国华 贾晨旭 梁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