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投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


背景技术:

2.干粉投加机是一种用于投加粉料的装置,干粉投加机在投粉过程中经常出现投加中断现象,因为粉粒物料在料斗底部粉料积结,下粉不畅,不能顺利进入底部绞龙加药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干粉投加机粉料积结导致干粉投加机堵塞,物料无法进入至料仓底部的绞龙处的问题,使得粉料物料顺利被投加的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
4.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包括转轴、第一微动模块、第二微动模块、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所述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中心对称地设置在转轴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均与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对称地设置在第二搅动模块,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上均设有若干搅拌片,所述搅拌片包括第一搅板和第二搅板,所述第一搅板和第二搅板两者相互垂直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搅板和第二搅板就为“c”字型结构,第一搅板和第二搅板固定连接,第一搅板与第二搅板的连接部与第一微动模块或第二微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安装在干粉投加机的料仓内且转轴与料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与弹簧的一端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干粉投加机的料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干粉投加机的料仓的底部设有绞龙,所述第一微动模块的端部设有触动杆,触动杆与绞龙相抵。
5.进一步,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与第二搅动模块结构相同。
6.进一步,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为第一搅杆,第一搅杆成“l”型结构,第一搅杆较短的一端端部与转轴固定连接。
7.进一步,所述第二搅动模块为第二搅杆,第二搅杆成“l”型结构,第二搅杆较短的一端端部与转轴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微动模块与第二微动模块结构相同。
9.进一步,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微动搅棒,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微动搅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垂直分布,第一微动搅棒的另一端设有触动杆,所述第一微动搅棒上均布有若干搅拌片。
10.进一步,所述第二微动模块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微动搅棒,所述第二连杆的二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微动搅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微动搅棒上均布有若干搅拌片。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成倒“v”字型结构分布。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第二连杆的长度长于第二搅杆长度较短的一端的长度。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搅杆和第二搅杆长度较长的一端短于第一微动搅棒和第二微动搅棒的长度。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通过触动杆使得绞龙能够顶压触动杆,进而推动本扰动器运动,通过弹簧使得本扰动器复位,循环上诉过程即可使得本扰动器不停地在抖动,进而将积结的物料搅散,避免物料堆积在料仓底部,无法进入至绞龙中,使得物料的进料过程更加流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9.1.转轴,2.第一搅杆,3.第二搅杆,4.第一连杆,5.第一微动搅棒,6.触动杆,7.第一搅板,8.第二搅板,9.第二连杆,10.第二微动搅棒,11.绞龙,12.弹簧 。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包括转轴1、第一微动模块、第二微动模块、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所述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中心对称地设置在转轴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均与转轴1固定连接且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对称地设置在第二搅动模块,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和第二微动模块上均设有若干搅拌片,所述搅拌片包括第一搅板7和第二搅板8,所述第一搅板7和第二搅板8两者相互垂直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搅板7和第二搅板8就为“c”字型结构,第一搅板7和第二搅板8固定连接,第一搅板7与第二搅板8的连接部与第一微动模块或第二微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安装在干粉投加机的料仓内且转轴1与料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与弹簧12的一端连接且弹簧12的另一端与干粉投加机的料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干粉投加机的料仓的底部设有绞龙11,所述第一微动模块的端部设有触动杆6,触动杆6与绞龙11相抵。
22.其中,转轴1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微动模块、第二微动模块、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第一微动模块、第二微动模块、第一搅动模块和第二搅动模块军能够起搅拌作用;第一搅板7和第二搅板8呈“c”字型结构,在对粉料进行搅拌时,不会积结过多的粉料,触动杆6使得螺旋状的绞龙11协同弹簧12作用,使得本扰动器不停地循环抖动。
23.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与第二搅动模块结构相同。
24.所述第一搅动模块为第一搅杆2,第一搅杆2成“l”型结构,第一搅杆2较短的一端端部与转轴1固定连接。
25.所述第二搅动模块为第二搅杆3,第二搅杆3成“l”型结构,第二搅杆3较短的一端端部与转轴1固定连接。
26.其中,两搅杆的结构相同,便于生产制造,两搅杆成“l”型结构,能够更好地搅动粉料。
27.所述第一微动模块与第二微动模块结构相同。
28.所述第一微动模块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一微动搅棒5,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转轴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一微动搅棒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垂直分布,第一微动搅棒5的另一端设有触动杆6,所述第一微动搅棒5上均布有若干搅拌片。
29.所述第二微动模块包括第二连杆9和第二微动搅棒10,所述第二连杆9的二端与转轴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微动搅棒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二微动搅棒10上均布有若干搅拌片。
30.其中,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分别用于连接安装第一微动搅棒5和第二微动搅棒10。
31.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9成倒“v”字型结构分布。
32.其中,两连杆呈v字型分布,使得第一微动搅棒5和第二微动搅棒10能够分开一定的距离,便于两微动搅棒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3.所述第一连杆4的长度和第二连杆9的长度长于第二搅杆3长度较短的一端的长度。
34.所述第一搅杆2和第二搅杆3长度较长的一端短于第一微动搅棒5和第二微动搅棒10的长度。
35.其中,第一搅杆2和第二搅杆3的长度和宽度一定,避免两搅杆的卡到干粉投加机的其他部位。
3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7.本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工作时,绞龙11转动,绞龙11顶推触动杆6,触动杆6通过第一微动搅棒5和第二连杆9带动转动一起运动,转轴1带动第二微动模块、第一搅杆2以及第二搅杆3一起运动,第一微动搅拌、第二微动搅拌及设置在两者上的第一搅拌和第二搅拌对粉料进行微动搅拌,将避免粉料积结;由于弹簧12和螺旋状的搅动协同作用,使得本扰动器往复循环摆动,以此达到不停地搅动粉料的目的。
38.本干粉投加机料仓扰动器通过触动杆6使得绞龙11能够顶压触动杆6,进而推动本扰动器运动,通过弹簧12使得本扰动器复位,循环上诉过程即可使得本扰动器不停地在抖动,进而将积结的物料搅散,避免物料堆积在料仓底部,无法进入至绞龙11中,使得物料的进料过程更加流畅。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