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异形夹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中需要采用机械加工的工件种类不断增多,除了较为常用的标准零件外,还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异形工件,对于异形工件而言,形状的不规则导致常规的夹具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固定,所以异形工件在进行切削、钻孔等数控精加工时,需要采用专门夹异形工件的夹具来将异形工件夹住,再进行加工。
3.目前的异形夹具在对异形工件进行装夹时操作较为繁琐,装夹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异形夹具,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弧形压板以及伸缩杆和弹簧便于对异形工件进行固定,无需过多的安装步骤,使得对异形工件的装夹更加的方便快捷,节省了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夹具对异形工件夹持的牢固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异形夹具,包括安装在三爪卡盘中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外缘垂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旋把,所述螺杆的末端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底面旋转连接,所述螺杆的外缘套接螺纹环,所述连接柱的侧面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水平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末端与所述螺纹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机构。
6.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三爪卡盘接触的一端设有三个等距离环形分布的平直面,且每个所述平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弧形板底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铰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铰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垂直固定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的底面两端设有水平的端面,所述伸缩杆的外缘套接弹簧。
8.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结构相同,且呈上下镜像对称。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两个开口镜像对置的u形块,所述通槽与所述通孔连接,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连接柱的外缘。
10.优选的,所述弧形压板与工件接触面设置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圆柱形橡胶凸起。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弧形压板以及伸缩杆和弹簧便于对异形工
件进行固定,无需过多的安装步骤,使得对异形工件的装夹更加的方便快捷,节省了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夹具对异形工件夹持的牢固性;
13.2、通过设置平直面增大了三爪卡盘与连接柱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连接柱与车床上三爪卡盘之间安装的牢固性,避免三爪卡盘在进行旋转时连接柱从三爪卡盘上脱离,而弧形压板上的圆柱形橡胶凸起提高了工件与弧形压板接触面的摩擦了,进一步优化了弧形压板对工件的固定效果与牢固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柱局部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其中:1、连接柱;2、第一弧形板;3、通槽;4、通孔;5、旋把;6、螺杆;7、第二弧形板;8、弧形压板;9、连接板;10、螺纹环;11、第一连接件;12、伸缩杆;13、弹簧;14、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控车床的异形夹具,包括安装在三爪卡盘中的连接柱1,连接柱1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7,第二弧形板7与连接柱1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柱1的外缘垂直设有通孔4,通孔4内设有螺杆6,螺杆6的顶面固定连接旋把5,螺杆6的末端与通孔4的内壁底面旋转连接,螺杆6的外缘套接螺纹环10,连接柱1的侧面设有通槽3,通槽3与通孔4连接,且通槽3贯穿连接柱1的外缘,通槽3内水平设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末端与螺纹环10固定连接,连接板9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半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2的底面设有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一弧形板2底面的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件11的底面铰接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末端铰接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的底面垂直固定弧形压板8,弧形压板8的底面两端设有水平的端面,伸缩杆12的外缘套接弹簧13,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4为两个开口镜像对置的u形块,第二弧形的顶面设有第二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与第一固定机构结构相同,且呈上下镜像对称;
24.在使用时,先将连接柱1安装在车床上的三爪卡盘中进行固定,之后通过旋转旋把5来带动螺杆6进行转动,使得螺杆6外缘的螺纹环10件上升,螺纹环10在上的同时带动连接
板9进行上升,连接板9带动第一弧形板2向上升起,之后在将外形不规则的异形工件安装在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7之间,通过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7上的弧形压板8对工件进行固定,之后先将旋把5进行反向旋转使得第一弧形板2向下进行移动,在第一弧形板2下降的同时,弧形压板8的内侧与工件的外缘进行贴合,弧形压板8根据异形外缘的倾斜弧度进行旋转,同时伸缩杆12和弹簧13根据工件的外部尺寸的变化而进行压缩;
25.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2、第二弧形板7、弧形压板8以及伸缩杆12和弹簧13便于对异形工件进行固定,无需过多的安装步骤,使得对异形工件的装夹更加的方便快捷,节省了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夹具对异形工件夹持的牢固性。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连接柱1与三爪卡盘接触的一端设有三个等距离环形分布的平直面,且每个平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弧形压板8与工件接触面设置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圆柱形橡胶凸起;
27.通过设置平直面增大了三爪卡盘与连接柱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连接柱1与车床上三爪卡盘之间安装的牢固性,避免三爪卡盘在进行旋转时连接柱1从三爪卡盘上脱离,而弧形压板8上的圆柱形橡胶凸起提高了工件与弧形压板8接触面的摩擦了,进一步优化了弧形压板8对工件的固定效果与牢固性。
28.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