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可充电电池在出厂前均需要进行老化测试,而老化测试可以采集电池的容量等参数,并判断参数是否正常,保证电池的出厂质量。
3.但目前使用的电池老化测试系统成本高,老化测试的时间长,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以实现降低电池老化装置的成本,缩短测试时间。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包括:开关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
6.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充电开关电路和放电开关电路,所述充电开关电路连接于待测电池与充电电源之间,所述充电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调节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待测电池与负载之间,所述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信号调节放电电流;
7.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充电电流采集单元、放电电流采集单元、充电电压采集单元、电池电压采集单元和电池温度采集单元;所述充电电流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待测电池的负极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流;所述放电电流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待测电池的负极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流;所述充电电压采集单元分别与充电电源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电压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待测电池正极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电池电压;所述电池温度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待测电池处,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电池的温度;
8.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电池电压确定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且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充电电流、所述放电电流、所述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电压和所述电池温度判断所述待测电池是否故障并对应发出第三控制信号;
9.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发出对应报警信号。
10.可选地,所述充电电流采集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钳位二极管、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和第二十二电容,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经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待测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三电
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十一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供电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十二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端与接地端之间。
11.可选地,所述放电电流采集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钳位二极管,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经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待测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端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充电电压采集单元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三钳位二极管,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源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电池电压采集单元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和第四钳位二极管,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三电阻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待测电池的正极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端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电池温度采集单元包括感温元件、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感温元件的一端经所述第十五电阻与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感温元件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感温元件的连接点经所述第十六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感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待测电池处。
15.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电路温度采集模块和降温模块,所述电路温度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电路板的温度,所述降温模块包括风扇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路板的温度发出第四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降温模块中风扇的转速。
16.可选地,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灯光报警单元和/或蜂鸣器报警单元,所述灯光报警单元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发光器件,所述灯光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对应亮起发光器件,指示所述待测电池的测试结果,所述蜂鸣器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发出提示音,指示所述待测电池的测试结果。
17.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
18.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包括选择接口,所述选择接口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输入不同的信号更改测试模式,所述测试模式与所述待测电池的型号相关。
19.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开关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
制开关模块的状态实现待测电池的充放电,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判断待测电池是否正常并控制报警模块发出对应的报警信号,减少了数据记录和程序调节,实现了对电池的老化测试,测试过程简便快捷,降低了测试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开关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电开关电路和负载的电路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压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电压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温度采集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的电路示意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和控制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开关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电开关电路和负载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包括:开关模块101、采集模块、控制模块102和报警模块103;开关模块101包括充电开关电路104和放电开关电路105,充电开关电路104连接于待测电池111与充电电源113之间,充电开关电路104与控制模块102连接,充电开关电路104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2的第一控制信号调节充电电流,放电开关电路105连接于待测电池111与负载112之间,放电开关电路105与控制模块102连接,放电开关电路105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2的第二控制信号调节放电电流;采集模块包括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充电电压采集单元108、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和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分别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和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待测电池111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采
集单元107分别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和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待测电池111的放电电流;充电电压采集单元108分别与充电电源113和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待测电池111的充电电压;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分别与待测电池111正极和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电池电压;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设置于待测电池111处,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待测电池111的温度;控制模块102与报警模块103连接,控制模块102用于根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电池电压确定待测电池111的容量,且用于根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判断待测电池111是否故障并对应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报警模块103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2的第三控制信号发出对应报警信号。
38.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充电开关电路104包括第一mos管p1、第一控制单元201和稳流单元202,第一控制单元201分别与控制模块102、第一mos管p1的控制端和充电电源113连接,第一控制单元201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p1的导通程度。稳流单元202连接于第一mos管p1与待测电池111的正极bat+之间,用于稳定充电电流。此外,采集模块还包括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开关电路104与充电电源113之间,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102连接,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可以检测充电电源113是否为待测电池111充电,控制模块102可以根据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的检测结果计算待测电池111的充电时间。结合图1和图3,放电开关电路105包括第二mos管p2和第二控制单元301,第二mos管p2的一端与待测电池111连接,第二mos管p2的另一端与负载1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30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mos管p2的控制端,第二控制单元30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102,第二控制单元301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p2的导通程度,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为pwm信号,pwm信号的带宽可调,另外,负载112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102连接,控制模块102可以采集流经负载112的电流。控制模块102可以判断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电压、电池温度和流经负载112的电流是否均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若是则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完成报警信号,以提示工作人员老化测试已完成,否则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异常报警信号,以提示待测电池111出现故障。
39.示例性地,在待测电池111的老化测试过程中,首先,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放电电路中的第二mos管p2导通且待测电池111以2a放电电流恒流放电,直至控制模块102检测到待测电池111的电量为0%,则改变第二控制信号的带宽控制待测电池111转为500ma恒流放电,直至过放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二mos管p2关断。在放电过程中,控制模块102采集到流经负载112的电流则开始计时直至第二mos管p2关断,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实时采集放电电流,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实时采集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实时采集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块102判断放电电流、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范围,若是则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异常报警信号,以提示待测电池111出现故障,否则测试继续。然后,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充电电路中的第一mos管p1导通,使用待测电池111应用电器所需的充电逻辑对待测电池111进行充电,直至过充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mos管p1关断,待测电池111应用电器可以为扫地机。在充电过程中,控制模块102在充电电压有无检测单元203检测到充电电源113为待测电池111充电时开始计时直至第一mos管p1关断,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实时采集充
电电源113提供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采集单元108实时采集充电电源113提供的充电电压,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实时采集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实时采集充电过程中的电池温度,控制模块102判断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范围,若是则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异常报警信号,以提示待测电池111出现故障,否则测试继续。进一步,控制模块102再次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放电电路中的第二mos管p2导通且待测电池111以2a放电电流恒流放电,直至控制模块102检测到待测电池111的电量为0%,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二mos管p2关断并记录待测电池111的容量。在放电过程中,控制模块102采集到流经负载112的电流则开始计时直至第二mos管p2关断,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实时采集放电电流,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实时采集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实时采集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块102判断放电电流、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范围,若是则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异常报警信号,以提示待测电池111出现故障,否则测试继续。最后,如果待测电池111在出厂前需要进行适当充电,则控制模块102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充电电路中的第一mos管p1导通,为待测电池111进行充电至预设容量后,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完成报警信号提示测试完成且待测电池111无异常;如果待测电池111在出厂前无需适当充电,则控制模块102直接发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控制报警模块103发出完成报警信号,提示测试完成且待测电池111无异常。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设置有开关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开关模块的状态实现待测电池的充放电,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判断待测电池是否正常并控制报警模块发出对应的报警信号,减少了数据记录和程序调节,实现了对电池的老化测试,测试过程简便快捷,降低了测试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4,可选地,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包括第一放大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钳位二极管401、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一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经第一电阻r1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经第二电阻r2与第一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输出端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一钳位二极管401的钳位端a连接。第二十电容c20串联于第一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串联于第一放大器a1的供电端与接地端之间。第二十二电容c22串联于第一钳位二极管401的钳位端a与接地端之间。
42.具体地,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连接,可以采集待测电池111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并经放大后传输至控制模块102,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还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放大倍数与第四电阻r4的阻值以及第二电阻r2的阻值有关,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和第二十二电容c22可以起到滤波作用,放大器将电池的充电电流放大可以适应控制模块102的接收和分析,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第一钳位二极管401可以对钳位端a的电位进行限制,防止电路电压的变化过大导致的控制模块的损坏,提高了电池老
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4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5,可选地,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包括第二放大器a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二钳位二极管501,第二放大器a2的同向输入端经第五电阻r5接地,第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经第六电阻r6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连接,第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经第七电阻r7与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经第八电阻r8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第八电阻r8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二钳位二极管501的钳位端b连接。
44.具体地,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与待测电池111的负极bat-连接,可以采集待测电池111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电流并经放大后传输至控制模块102,实现对待测电池111放电电流的采集和监测。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放大倍数与第七电阻r7的阻值以及第八电阻r8的阻值有关,放大器将电池的放电电流放大可以适应控制模块102的接收和分析,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第二钳位二极管501可以对钳位端b的电位进行限制,防止电路电压的变化过大导致的控制模块的损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压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6,可选地,充电电压采集单元108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三钳位二极管601,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依次串联连接于充电电源113与控制模块102之间,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连接点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三钳位二极管601的钳位端c连接。
46.具体地,充电电压采集单元108与充电电源113连接,可以采集充电电源113给待测电池111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压,并将采集到的充电电压传输至控制模块102,实现对待测电池111充电电压的采集和监测。第十电阻r10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三钳位二极管601的钳位端c连接,第三钳位二极管601可以对钳位端c的电位进行限制,防止电路电压的变化过大导致的控制模块的损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电压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7,可选地,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四钳位二极管70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依次串联连接于待测电池111的正极bat+与控制模块102之间,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的连接点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四钳位二极管701的钳位端d连接。
48.具体地,电池电压采集单元109与待测电池111的正极bat+连接,可以实时采集电池电压,并将采集到的电池电压发送至控制模块102,实现对待测电池111电压的采集和监测。第十四电阻r14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与第四钳位二极管701的钳位端d连接,第四钳位二极管701可以对钳位端d的电位进行限制,防止电路电压的变化过大导致的控制模块的损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8,可选地,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包括感温元件801、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感温元件801的一端经第十五电阻r15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感温元件80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与感温元件801的连接点经第十六电阻r16与控制模块102连接,其中,感温元
件801设置于待测电池111处。
50.具体地,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中的感温元件801设置于待测电池111处,可以采集待测电池111的温度,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可以为热敏电阻。第一电源端vcc_3v3可以由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提供,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可以降低电源的电压等级并将转换后的电压由第一电源端vcc_3v3输出,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端vcc_3v3的电压等级可以为3.3v。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可以采集待测电池111的温度并将电池温度传输至控制模块102,实现对待测电池111温度的采集和监测,电池温度采集单元110电路结构简单,元件成本低,可以降低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的成本。
5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温度采集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模块的电路示意图,结合图9、图10和图11,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还包括:电路温度采集模块901和降温模块902,电路温度采集模块901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采集电路板的温度,降温模块902包括风扇1101和第一开关管p3,第一开关管p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端v24连接,第一开关管p3的第二端与风扇1101连接,第一开关管p3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02连接,控制模块102还用于根据电路板的温度发出第四控制信号以控制降温模块902中风扇1101的转速。
52.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0,电路温度采集模块901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十七电阻r17和第十八电阻r18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源端vcc_3v3与接地端之间,第一电容c1与第十八电阻r18并联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于第十七电阻r17和第十八电阻r18之间,另一端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第十九电阻r19与控制模块102之间,另一端接地。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电路温度采集模块901可以采集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的pcb电路板的实时温度,并传输至控制模块102。
53.继续参照图11,降温模块902包括风扇1101、第一开关管p3、转速控制单元1102和风扇电流采集单元1103,转速控制单元1102连接于第一开关管p3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02之间,风扇电流采集单元1103的一端连接于风扇1101与第一开关管p3之间,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02。转速控制单元1102包括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和第三三极管t3,第二十电阻r20连接于第一开关管p3的控制端与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之间,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第一开关管p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于第一开关管p3的第一端与第二三级管t2的基极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于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之间,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经第二十三电阻r23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经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转速控制单元1102可以接收控制模块102发出的第四控制信号并经放大处理之后控制第一开关管p3的导通程度,第四控制信号为pwm信号。风扇电流采集单元1103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连接于风扇1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风扇1101的第二端经第二十五电阻r25接地,风扇1101的第二端还经第二十六电阻r26与控制模块102连接,
第二十六电阻r26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经第二二极管d2接地,第二十六电阻r26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还经第三电容c3接地,其中,第二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风扇电流采集单元1103可以采集流经风扇1101的电流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02。第二二极管d2还可以稳定第二十六电阻r26与控制模块102的连接点处的电压,防止控制模块102因高压造成的损坏。另外,第二电源端v24可以为直流供电端,示例性地,第二电源端v24的电压等级可以为24v。
54.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设置有电路温度采集模块和降温模块,电路温度采集模块可以采集pcd电路板的温度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判断电路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若是控制模块发出第四控制信号控制降温模块中的风扇转速,实现为电路板降温,保障老化测试过程中的温度适当,提高了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5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2,可选地,报警模块103包括灯光报警单元1201和/或蜂鸣器报警单元1202,灯光报警单元1201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发光器件,灯光报警单元1201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2的第三控制信号对应亮起发光器件,指示待测电池111的测试结果,蜂鸣器报警单元1202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2的第三控制信号对应发出提示音,指示待测电池111的测试结果。
56.具体地,灯光报警单元1201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l1、第二发光二极管dl2、第四三极管t4、第五三极管t5、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和第三十电阻r30,第一发光二极管dl1与第二十七电阻r27串联连接于第三电源端vcc_5v与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之间,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经第二十八电阻r28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l2与第二十九电阻r29串联连接于第三电源端vcc_5v与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之间,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经第三十电阻r30与控制模块102连接,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dl1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l2的颜色不同,第三电源端vcc_5v的电压等级可以为第二电源端v24电压等级经第一电压转换电路得到的,第三电源端vcc_5v的电压等级可以为5v。控制模块102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灯光信号和第二灯光信号,第一灯光信号控制第四三极管t4的导通或关断,第二灯光信号控制第五三极管t5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模块102在检测到待测电池111的各项参数出现问题时,发出第一灯光信号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dl1亮起,控制模块102完成老化测试过程并没有发现异常时,发出第二灯光信号控制第二发光二极管dl2亮起。蜂鸣器报警单元1202包括第一电感l1、蜂鸣器m1、第六三极管t6、第三二极管d3、第四电容c4和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电源端vcc_5v经第一电感l1与蜂鸣器m1的一端连接,蜂鸣器m1的另一端经第六三极管t6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与蜂鸣器m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与蜂鸣器m1的连接点经第四电容c4接地,第六三极管t6的基极经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控制模块102,第六三极管t6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t6的集电极与蜂鸣器m1连接。控制模块102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包括声音控制信号,声音控制信号可以为pwm信号,其带宽可以改变,声音控制信号控制第六三极管t6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模块102在检测到待测电池111的各项参数出现问题时,发出声音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m1发出第一声音信号,控制模块102完成老化测试过程并没有发现异常时,发出声音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m1发出第二声音信号,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不同,示例性地,第一声音信号可以滴声长鸣5秒,音量为70%,第二声音信号可以为间断的滴声短鸣3秒,音量为50%,用户可以根据两种不同的声音信号区分待测电池
111的不同测试结果。
57.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设置有灯光报警单元和/或蜂鸣器报警单元,灯光报警单元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发出不同的灯光信号,蜂鸣器报警单元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实现了对待测电池测试结果的指示和提醒,方便测试人员直观的了解测试结果,简化了测试方案,提高了测试效率。
5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3,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300,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300包括第二电源端v24、第三电源端vcc_5v、第一稳压芯片1301、六个电阻、九个电容和一个电感,第二电源端v24连接直流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为24v,第五电容c5与第六电容c6并联连接于第二电源端v24与接地端之间,第二电源端v24依次经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三十三电阻r33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三十三电阻r33的连接点与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en接口连接,第二电源端v24与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vin接口连接,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ss接口经第七电容c7接地,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gnd接口和pad接口分别接地,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comp接口经第九电容c9接地,第八电容c8和第三十四电阻r34串联连接于第九电容c9两端,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bs接口依次经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十电容c10和第二电感l2与第三电源端vcc_5v连接,第十电容c10与第二电感l2的连接点与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sw接口连接,第十电容c10与第二电感l2的连接点还经第四二极管d4接地,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并联连接于第三电源端vcc_5v与接地端之间,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fb接口经第三十六电阻r36接地,第一稳压芯片1301的fb接口还经第三十七电阻r37与第三电源端vcc_5v连接,第一稳压芯片1301为dc-dc稳压芯片。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300可以将第二电源端v24的电压等级24v转换为第三电源端vcc_5v的电压等级5v,并利用第三电源端vcc_5v为充电电流采集单元106中的放大器、放电电流采集单元107中的放大器、灯光报警单元和蜂鸣器报警单元供电,第二电源端v24可以为降温模块供电,实现了多电源等级供电,提高了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的供电稳定性。
5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4,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400,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400包括第三电源端vcc_5v、第一电源端vcc_3v3、第二稳压芯片1401、一个二极管、五个电容和两个电阻,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vin端经第五二极管d5与第三电源端vcc_5v连接,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vin端经第十四电容c14接地,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ce端经第三十九电阻r39接地,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vss端接地,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nc端经第十五电容c15接地,第二稳压芯片1401的out端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十八电容c18并联连接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与接地端之间,其中,第二稳压芯片1401为ldo低压差线性稳压芯片,第一电源端vcc_3v3的电压等级为3.3v。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400可以将第三电源端vcc_5v的电压等级转换为第一电源端vcc_3v3的电压等级,实现了电压等级的小幅转换,第一电源端vcc_3v3可以为各电路中的钳位二极管和控制模块供电,进一步实现了多电源等级供电,提高了电池老化测试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6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5,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存储器1500,存储器1500用于存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
61.具体地,存储器1500包括eerom芯片、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eerom芯片的scl端和
sda端分别与控制模块102连接,eerom芯片的scl端和sda端用于接收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和控制模块102判断出的电池容量数据,eerom芯片的scl端还经第四十电阻r40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eerom芯片的sda端还经第四十一电阻r41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eerom芯片的vdd端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eerom芯片的wp端经第十九电容c19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eerom芯片的wp端接地。存储器1500实现了对电池老化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方便测试人员查看以了解电池的状态,提高了测试的科学性。
62.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和控制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参照图16,可选地,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还包括选择接口1600,选择接口1600与控制模块102连接,用于输入不同的信号更改测试模式,测试模式与待测电池111的型号相关。
63.具体地,选择接口1600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控制模块102连接,选择接口1600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还分别经电阻与第一电源端vcc_3v3连接。选择接口1600的第四端接地,测试人员可以经选择端口输入选择信号,更改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的测试模式,测试模式与待测电池111的型号有关,实现了电池老化测试系统100可以应用在多种类型的待测电池111上,降低了测试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老化测试系统,设置有开关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电路温度采集模块、降温模块、存储器和选择接口,控制模块可以根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对待测电池进行老化测试、分析电池的健康状况并判断待测电池的容量,还可以根据电路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控制降温模块工作,实现了对待测电池的自动化老化测试,保证了系统温度安全,提高了测试效率。
65.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