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3.锂离子电池在放电时会发烫,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仅通过空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佳;而且锂离子电池,容易被外界的尖刺物刺破,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网格框和放置在网格框内的锂离子电池,所述网格框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底面上皆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导热柱,多个所述第一导热柱的另一端皆与网格框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放置在多个第一导热板上;所述网格框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网格框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热柱,多个所述第二导热柱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多个所述第二导热板皆与锂离子电池接触。
7.优选的,所述网格框的左侧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锂离子电池上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贯穿通槽并延伸至网格框外。
8.优选的,所述网格框的顶部上开设有l形槽,所述网格板置于l形槽内。
9.优选的,所述l形槽内设置有第一磁铁条,所述网格板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二磁铁条,所述第一磁铁条与第二磁铁条接触且磁性相吸。
10.优选的,所述网格板的顶面上贯穿设置有两个滑筒,所述网格板上设置有倒u形架,所述倒u形架贯穿两个滑筒并与两个滑筒滑动连接,所述倒u形架位于网格板下方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柱、第二导热柱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为铝合金材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网格框、第一导热柱、第一导热板、网格板、第二导热柱、第二导热板,当锂离子电池放电发热时,锂离子电池的热量会传递给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网格框、网格板,从而增大了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加快锂离子电池的散热,从而保护了锂离子电池;且网格板和网格框组成了盒体结构,可以避免外界的尖刺物刺伤锂离子电池,从而进一步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保护。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磁铁条、第二磁铁条,加固了网格板与网格框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滑筒、倒u形架、限位板,便于将网格板与网格框分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格框的左视图;
18.附图标记:1、网格框;2、第一导热柱;3、第一导热板;4、网格板;5、第二导热柱;6、第二导热板;7、通槽;8、锂离子电池;9、l形槽;10、第一磁铁条;11、第二磁铁条;12、滑筒;13、倒u形架;14、限位板;15、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1.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网格框1和放置在网格框1内的锂离子电池8,网格框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热板3,第一导热板3的底面上皆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导热柱2,多个第一导热柱2的另一端皆与网格框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锂离子电池8放置在多个第一导热板3上;网格框1的顶部为开口结构,网格框1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网格板4,网格板4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热柱5,多个第二导热柱5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6,多个第二导热板6皆与锂离子电池8接触。
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网格框1的左侧面上设置有通槽7,锂离子电池8上设置有连接线15,连接线15贯穿通槽7并延伸至网格框1外,通过设置滑筒12、倒u形架13、限位板14,便于将网格板4与网格框1分离。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网格框1的顶部上开设有l形槽9,网格板4置于l形槽9内。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l形槽9内设置有第一磁铁条10,网格板4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二磁铁条11,第一磁铁条10与第二磁铁条11接触且磁性相吸,通过设置第一磁铁条10、第二磁铁条11,加固了网格板4与网格框1之间的连接。
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网格板4的顶面上贯穿设置有两个滑筒12,网格板4上设置有倒u形架13,倒u形架13贯穿两个滑筒12并与两个滑筒12滑动连接,倒u形架13位于网格板4下方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通过设置滑筒12、倒u形架13、限位板14,当需要将网格板4与网格框1分离时,通过捏住倒u形架13向上移动,然后在抓(握)住倒u形架13的横向部分并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将网格板4与网格框1分离。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导热柱2、第二导热柱5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导热板3、第二导热板6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无毒、易回收、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
28.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将锂离子电池8放置在多个第一导热板3上,将锂离子电池8的电源线贯穿通槽7延伸到网格框1外,然后将网格板4放置在l形槽9内,使第一磁铁条10、第二磁铁条11吸在一起,使多个第二导热板6与锂离子电池8的上表面接触;从而使网格板4和网格框1组成了盒体结构,从而可以为锂离子电池8提供防护,避免外界的尖刺物刺伤锂离子电池8。
29.当锂离子电池8放电发热时,锂离子电池8表面的一部分热量会直接散发到周边的空气中,另一部分热量会传递给第一导热板3、第二导热板6,第一导热板3通过第一导热柱2将热量传递给网格框1,第二导热板6通过第二导热柱5将热量传递给网格板4,从而增大了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加快锂离子电池8的散热,从而避免锂离子电池8的温度过高而受到损伤,从而保护了锂离子电池8。
30.当需要取出锂离子电池8时,通过捏住倒u形架13的横向部分向上移动,然后在抓(握)住倒u形架13的横向部分并向上移动,从而将网格板4与网格框1分离,当网格板4与网格框1分离后,就可以直接将锂离子电池8从网格框1内取出。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