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
背景技术:
2.正常生物组织都具有一定的自身修复能力,主要通过生长因子得以实现,人体血液中富含大量生长因子。血液由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组分和液体组分组成,血液经分离后可以从全血中提取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激活后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白细胞可防止感染,纤维蛋白能在局部构建组织修复所需的三维结构。从自体血液中分离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高浓度生长因子、纤维蛋白、白细胞可以用于创伤修复、医学美容、口腔颌面、整形外科以及骨折愈合等多个医学领域,近年来对于提取人体自身生长因子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成果及医疗器械产品多集中于提取富血小板血浆。
3.中国专利号cn201410015216.5提供一种血液采集容器,特别是一种单个核细胞和富含血小板血浆的采集容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内设有支撑件,内管通过支撑件设于外管内,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紧密接触,但不锁死,应保持能轻易将内管拔出状态;内管内由下而上依次预置有细胞分离液、分离胶和抗凝剂,抗凝剂上面的管壁镶嵌孔隙塑料贴层;将管内抽成真空后用胶塞同时盖住外管和内管;外管上贴有标签。
4.现有技术提取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的方法是,将人体血液储存在小试管中,并提取出来血小板浓缩物,大致过程为血液离体后经过抗凝剂处理,在一定离心条件下,先去除比重较大的红细胞,然后取血液的液体组分二次离心,根据梯度密度的原理,将比重较小的少血小板血浆再去除,留取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需要的领域。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血液离体后需要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抗凝剂本身属于外源性抗凝物质,抗凝剂会在体外激活血小板及其他生长因子,血液的原始性被破坏。另外,在抗凝剂作用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需要后期加入凝血酶和激活剂钙离子才能促进纤维蛋白形成。整个操作过程繁琐、而且容易污染,并且小试管不易放置,容易从放置平面掉落等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小试管操作步骤繁琐、需要添加抗凝剂和小试管容易掉落等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帽,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外管的内部插接有内管;
7.所述内管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上锥体,所述下管体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下锥体,所述上锥体和下锥体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自然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外管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圆弧底,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球形底。
8.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颈,所述连接颈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上锥面。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下锥面。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和外管之间自然形成有止退槽,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一体成型有止退环。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与连接孔向适配,所述止退环与止退槽相适配。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底弧面,所述安全帽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
13.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帽的底部外壁开有插接槽,所述内管和外管顶部均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
14.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的内部自然形成有锥塞,所述锥塞插接于内管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帽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插入孔,所述安全帽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锥形孔。
16.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内壁设置有抗污层,所述内管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凸边。
17.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8.(1)本发明把内管制作成上管体和下管体均比连接管直径较大的结构,使得在对血液进行离心时,一次性即可分离出富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血浆,使得提取富血小板的血浆更加的方便。
19.(2)本发明在内管和外管的储水腔内部加入冷却水,使得内管的低温作用,血液并不会快速凝集,不必再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浆中的血小板及其他生长因子在体外被激活,进而实现了血液的原始性不被破坏。
20.(3)本发明利用在底座的底部设置了底弧面,使得采血容器能够通过底座吸附在放置平面上,进而使得采血容器的放置更加的方便,防止采血容器容易从放置平面上滚落而损坏。
21.(4)本发明利用连接块与底座的连接孔进行插接,使得底座与外管之间的组装连接更加的方便,进而使得采血容器在生产时更加的容易,从而提高了采血容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23.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27.图5是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外管、2安全帽、3底座、4凹槽、5锥形孔、6锥塞、7插接槽、8内管、9连接块、10底弧面、11上管体、12下管体、13上锥体、14下锥体、15连接管、16球形底、17圆弧底、18连接颈、19
防滑纹路、20插入孔、21储水腔、22止退槽、23凸边、24上锥面、25止退环、26连接孔、27下锥面、28抗污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一
32.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外管1,外管1为塑料材质制成,节约制造成本,外管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帽2,安全帽2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内部插接有内管8,内管8为玻璃管,使得内管8便于进行无菌处理;
33.内管8包括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上管体1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上锥体13,下管体12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下锥体14,上锥体13和下锥体14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直径比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小,内管8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储水腔21,储水腔21内部可以装入无菌水,外管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圆弧底17,内管8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球形底16。
34.进一步地,外管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颈18,连接颈18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上锥面24,使得连接块9便于与底座3进行安装。
35.进一步地,底座3的顶部外壁开有连接孔26,连接孔2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下锥面27,连接块9插接于底座3的连接孔26内部,使得底座3的安装更加的方便。
36.进一步地,连接块9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止退槽22,连接孔26的内壁一体成型有止退环25,利用止退环25和止退槽22使得底座3不会与外管1在自然状态下脱离。
37.进一步地,连接块9与连接孔26向适配,止退环25与止退槽22相适配,使得底座3与外管1之间进行固定。
38.进一步地,底座3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底弧面10,利用底弧面10使得底座3能够与放置平面进行吸附,进而使得采血容器放置的更加稳定,安全帽2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19。
39.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开有插接槽7,内管8和外管1顶部均插接于插接槽7的内部,使得安全帽2对内管8和外管1顶部进行密封。
40.进一步地,插接槽7的内部自然形成有锥塞6,锥塞6插接于内管8的内部,利于锥塞6对内管8再次进行密封。
41.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凹槽4,凹槽4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插入孔20,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锥形孔5,利用凹槽4、插入孔20和锥形孔5,使得安全帽2便于进行穿透,进而使得血液流进内管8内部。
42.进一步地,内管8的内壁设置有抗污层28,内管8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凸边23,利用抗污层28使得内管8的内壁更加的光滑。
43.首先吸取适量纯化水加入外管1底部,然后将内管8塞入外管1,适当固定后,置入预真空机抽适量真空后压上安全帽2,组装完成。使用前,置于0℃冰柜冷冻30分钟,使外管1
与内管8之间的纯化水冻结。选择合适的采血针穿刺静脉采集静脉血液,采血后轻轻混合,以使管内血液降温均匀,立即置入离心机,离心力1500~2100g,10~15分钟,取出后用配药注射器吸出连接管15上部液体,连接管15部分即为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根据后期用途分别使用即可
44.实施例二
45.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外管1,外管1为塑料材质制成,节约制造成本,外管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帽2,安全帽2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内部插接有内管8,内管8为玻璃管,使得内管8便于进行无菌处理;
46.内管8包括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上管体1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上锥体13,下管体12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下锥体14,上锥体13和下锥体14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直径比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小,内管8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储水腔21,储水腔21内部可以装入无菌水,外管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圆弧底17,内管8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球形底16。
47.进一步地,外管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颈18,连接颈18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上锥面24,使得连接块9便于与底座3进行安装。
48.进一步地,底座3的顶部外壁开有连接孔26,连接孔2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下锥面27,连接块9插接于底座3的连接孔26内部,使得底座3的安装更加的方便。
49.进一步地,连接块9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止退槽22,连接孔26的内壁一体成型有止退环25,利用止退环25和止退槽22使得底座3不会与外管1在自然状态下脱离。
50.进一步地,连接块9与连接孔26向适配,止退环25与止退槽22相适配,使得底座3与外管1之间进行固定。
51.进一步地,底座3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底弧面10,利用底弧面10使得底座3能够与放置平面进行吸附,进而使得采血容器放置的更加稳定,安全帽2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19。
52.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开有插接槽7,内管8和外管1顶部均插接于插接槽7的内部,使得安全帽2对内管8和外管1顶部进行密封。
53.进一步地,插接槽7的内部自然形成有锥塞6,锥塞6插接于内管8的内部,利于锥塞6对内管8再次进行密封。
54.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凹槽4,凹槽4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插入孔20,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锥形孔5,利用凹槽4、插入孔20和锥形孔5,使得安全帽2便于进行穿透,进而使得血液流进内管8内部。
55.进一步地,内管8的内壁设置有抗污层28,内管8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凸边23,利用抗污层28使得内管8的内壁更加的光滑。
56.在内管8与外管1装配前,首先将内管8硅化处理,使内管8内壁更光滑,装配时吸取适量纯化水加入外管1底部,然后将内管8塞入外管1,适当固定后,置入预真空机抽适量真空后压上安全帽2,组装完成。使用前,置于0℃冰柜冷冻30分钟,使外管1与内管8之间的纯化水冻结。选择合适的采血针穿刺静脉采集静脉血液,采血后轻轻混合,以使管内血液降温均匀,立即置入离心机,离心力1500~2100g,10~15分钟,取出后用配药注射器吸出连接管15上部液体,连接管15部分即为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根据后期用途分别使用即可。
57.实施例三
58.一种分离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外管1,外管1为塑料材质制成,节约制造成本,外管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帽2,安全帽2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制成,外管1的内部插接有内管8,内管8为玻璃管,使得内管8便于进行无菌处理;
59.内管8包括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上管体1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上锥体13,下管体12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下锥体14,上锥体13和下锥体14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直径比上管体11和下管体12小,内管8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储水腔21,储水腔21内部可以装入无菌水,外管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圆弧底17,内管8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球形底16。
60.进一步地,外管1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颈18,连接颈18的底部外壁一体成型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上锥面24,使得连接块9便于与底座3进行安装。
61.进一步地,底座3的顶部外壁开有连接孔26,连接孔2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下锥面27,连接块9插接于底座3的连接孔26内部,使得底座3的安装更加的方便。
62.进一步地,连接块9和外管1之间自然形成有止退槽22,连接孔26的内壁一体成型有止退环25,利用止退环25和止退槽22使得底座3不会与外管1在自然状态下脱离。
63.进一步地,连接块9与连接孔26向适配,止退环25与止退槽22相适配,使得底座3与外管1之间进行固定。
64.进一步地,底座3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底弧面10,利用底弧面10使得底座3能够与放置平面进行吸附,进而使得采血容器放置的更加稳定,安全帽2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19。
65.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开有插接槽7,内管8和外管1顶部均插接于插接槽7的内部,使得安全帽2对内管8和外管1顶部进行密封。
66.进一步地,插接槽7的内部自然形成有锥塞6,锥塞6插接于内管8的内部,利于锥塞6对内管8再次进行密封。
67.进一步地,安全帽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凹槽4,凹槽4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插入孔20,安全帽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锥形孔5,利用凹槽4、插入孔20和锥形孔5,使得安全帽2便于进行穿透,进而使得血液流进内管8内部。
68.进一步地,内管8的内壁设置有抗污层28,内管8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凸边23,利用抗污层28使得内管8的内壁更加的光滑。
69.首先吸取适量纯化水加入外管1底部,然后将内管8塞入外管1,适当固定后,置入预真空机抽适量真空后压上安全帽2,组装完成。根据需要选择辐照灭菌,对产品进行无菌处理。使用前,置于0℃冰柜冷冻30分钟,使外管1与内管8之间的纯化水冻结。选择合适的采血针穿刺静脉采集静脉血液,采血后轻轻混合,以使管内血液降温均匀,立即置入离心机,离心力1500~2100g,10~15分钟,取出后用配药注射器吸出连接管15上部液体,连接管15部分即为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根据后期用途分别使用即可。
7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