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涉及有一种新型灯具。
背景技术:
2.户外旅游是一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旅游与运动休闲的集合,旅游者可以在户外唱歌跳舞。
3.但单单唱歌跳舞会显得过于单调,缺少灯光与氛围感,造成使用者体验的不佳,而目前的灯光携带不便,也不利于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随音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新型灯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灯壳、电源、灯珠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电源设置于灯壳内,多个灯珠之间依次串联设置有灯线,灯线电连接于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内设置有主控制模块与声音识别模块,各灯珠内设置有副控制模块,电源为控制芯片及灯珠供电,声音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外界声音并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接收声音控制模块的所传递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传递对应的指令至不同的副控制模块中,副控制模块接收主控制模块的指令,并控制对应灯珠的颜色。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公司出去团建时,需要在户外进行游戏或者唱歌跳舞时,便能将灯线从灯壳中拉出,能在户外快速的进行简单的装饰,而使用者在附近进行唱歌时,其声音会被声音控制模块进行捕捉并将声音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传递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根据该电信号,传递给副控制模块,且灯珠数量、颜色以及亮度随着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而随之变化,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氛围感体验,且所使用的灯线都可收纳于灯壳中,携带方便,所有的灯珠由灯线串联,使得整体感更好,同时不易丢失。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控制芯片内设置有切换模块,灯壳外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模块的切换按键,切换按键使灯珠具有常亮模式及闪烁模式,常亮模式为灯珠一直发光,不受声音识别模块的影响,闪烁模式为灯珠根据声音识别模块所识别的声音而闪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当使用者需要一定的照明亮度时,按压切换按键通过切换模块对灯珠的模式进行切换,将闪烁模式切换为常亮模式,达到照明的效果,且灯线不从灯壳中取出,直接在灯壳内进行照明,到达与小夜灯同等的效果,增加产品的功能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壳外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通断的电源控制按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时,使用电源控制按键使得电源对其他的器件进行断电,此时整个灯具将不再发光,节省使用电量。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壳包括灯座、灯盖及压缩弹簧,灯盖设置有灯
柱,灯线缠绕于灯柱,灯柱上设置有沿竖向的滑移轨道,滑移轨道沿横向延伸设置有固定口,灯座内设置有与固定口大小相适配的固定块,压缩弹簧设置于灯座与灯盖之间并用将灯盖向远离灯座的位置复位,灯座与灯盖转动配合,转动的灯盖使灯壳具有封闭状态及开启状态,封闭状态为固定块位于固定口内,此时灯盖与灯座贴合并将灯柱收纳于两者之间,灯盖无法竖向移动,开启状态为固定块位于滑移轨道并沿滑移轨道移动,此时压缩弹簧驱动灯盖与灯座相分离。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灯线取出时,旋转灯盖,使得固定块从固定口中移动至滑移轨道中,此时放开灯盖,灯盖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远离灯座的位置移动,使得灯柱暴露出来,使用者便可将缠绕于灯柱上的灯线取下,进行布置,而使用完毕后,重新将灯线缠绕至灯柱上,而后按压灯盖并提供一个旋转灯盖的力,直至固定块与固定口相对时,固定块进入固定口中,此时灯盖无法再上升,通过灯座与灯盖的配合,达到对灯线的有效收纳,且旋转开启与旋转关闭的方式操作简单。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灯座内设置有环形外壁,固定块设置于环形外壁的外侧顶部,滑移轨道与固定口设置于灯柱内部,灯柱套设于环形外壁外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灯柱外部需要缠绕灯线,故将滑移轨道与固定口设置在灯柱内部并与环形外壁上的固定块进行配合,有效利用空间。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座内设置有环形内壁,环形内壁与环形外壁之间形成供压缩弹簧沿竖向伸缩的伸缩轨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内壁与环形外壁形成的伸缩轨道供压缩弹簧在伸展与收缩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压缩弹簧只能驱动灯盖沿竖向移动。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座上设置相对设置有携带口,携带口穿设绳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绳索穿设至携带口后,便能通过携带口对灯具进行携带。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盖上设置有为电源充电的充电口,所述的控制芯片内还设置有用于提醒电量的快闪模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电源电量耗尽的问题,故通过充电口可对电源进行充电,增加灯具的使用寿命,当电量不足时,灯珠会快速闪烁提醒使用者通过充电口进行充电。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灯壳上设置有usb接口,usb接口与控制芯片相连。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多根灯线进行布置时,可将其余带有灯珠的灯线插入usb接口,使得该灯线与本灯具拥有的灯线具有同样的功能,满足布置的多种需求。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灯线末端设置有连接口。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较长的灯线时,灯具自身拥有的灯线不满足时,可将另外的灯线插接于连接口,使得灯线长度可调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爆炸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灯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移轨道、固定口与固定块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灯珠与灯线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框架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电路图左部;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电路图右部;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灯具,包括灯壳1、电源2、灯珠3及控制芯片4,控制芯片4与电源2设置于灯壳1内,多个灯珠3之间依次串联设置有灯线5,灯线5电连接于控制芯片4,控制芯片4内设置有主控制模块与声音识别模块,各灯珠3内设置有副控制模块,电源2为控制芯片4及灯珠3供电,声音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外界声音并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接收声音控制模块的所传递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传递对应的指令至不同的副控制模块中,副控制模块接收主控制模块的指令,并控制对应灯珠3的颜色,在公司出去团建时,需要在户外进行游戏或者唱歌跳舞时,便能将灯线5从灯壳1中拉出,能在户外快速的进行简单的装饰,而使用者在附近进行唱歌时,其声音会被声音控制模块进行捕捉并将声音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传递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根据该电信号,传递给对应数量的副控制模块,且灯珠3数量、颜色以及亮度随着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而随之变化,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氛围感体验,且所使用的灯线5都可收纳于灯壳1中,携带方便,所有的灯珠3由灯线5串联,使得整体感更好,同时不易丢失。
38.控制芯片4内设置有切换模块,灯壳1外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模块的切换按键14,切换按键14使灯珠3具有常亮模式及闪烁模式,常亮模式为灯珠3一直发光,不受声音识别模块的影响,闪烁模式为灯珠3根据声音识别模块所识别的声音而闪烁,而当使用者需要一定的照明亮度时,按压切换按键14通过切换模块对灯珠3的模式进行切换,将闪烁模式切换为常亮模式,达到照明的效果,且灯线5不从灯壳1中取出,直接在灯壳1内进行照明,到达与小夜灯同等的效果,增加产品的功能性。
39.灯壳1外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2通断的电源控制按键13,当不需要使用时,使用电源控制按键13使得电源2对其他的器件进行断电,此时整个灯具将不再发光,节省使用电
量。
40.灯壳1包括灯座11、灯盖12及压缩弹簧15,灯盖12设置有灯柱16,灯线5缠绕于灯柱16,灯柱16上设置有沿竖向的滑移轨道161,滑移轨道161沿横向延伸设置有固定口162,灯座11内设置有与固定口162大小相适配的固定块171,压缩弹簧15设置于灯座11与灯盖12之间并用将灯盖12向远离灯座11的位置复位,灯座11与灯盖12转动配合,转动的灯盖12使灯壳1具有封闭状态及开启状态,封闭状态为固定块171位于固定口162内,此时灯盖12与灯座11贴合并将灯柱16收纳于两者之间,灯盖12无法竖向移动,开启状态为固定块171位于滑移轨道161并沿滑移轨道161移动,此时压缩弹簧15驱动灯盖12与灯座11相分离,当需要将灯线5取出时,旋转灯盖12,使得固定块171从固定口162中移动至滑移轨道161中,此时放开灯盖12,灯盖12在压缩弹簧15的作用下,向远离灯座11的位置移动,使得灯柱16暴露出来,使用者便可将缠绕于灯柱16上的灯线5取下,进行布置,而使用完毕后,重新将灯线5缠绕至灯柱16上,而后按压灯盖12并提供一个旋转灯盖12的力,直至固定块171与固定口162相对时,固定块171进入固定口162中,此时灯盖12无法再上升,通过灯座11与灯盖12的配合,达到对灯线5的有效收纳,且旋转开启与旋转关闭的方式操作简单。
41.灯座11内设置有环形外壁17,固定块171设置于环形外壁17的外侧顶部,滑移轨道161与固定口162设置于灯柱16内部,灯柱16套设于环形外壁17外侧,由于灯柱16外部需要缠绕灯线5,故将滑移轨道161与固定口162设置在灯柱16内部并与环形外壁17上的固定块171进行配合,有效利用空间。
42.灯座11内设置有环形内壁18,环形内壁18与环形外壁17之间形成供压缩弹簧15沿竖向伸缩的伸缩轨道181,环形内壁18与环形外壁17形成的伸缩轨道181供压缩弹簧15在伸展与收缩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压缩弹簧15只能驱动灯盖12沿竖向移动。
43.灯座11上设置相对设置有携带口191,携带口191穿设绳索,使用者可将绳索穿设至携带口191后,便能通过携带口191对灯具进行携带。
44.灯盖12上设置有为电源2充电的充电口192,当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电源2电量耗尽的问题,故通过充电口192可对电源2进行充电,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控制芯片4内还设置有用于提醒电量的快闪模块,当电量不足时,灯珠3会快速闪烁提醒使用者通过充电口192进行充电。
45.灯壳1上设置有usb接口,usb接口与控制芯片相连,当需要多根灯线5进行布置时,可将其余带有灯珠3的灯线5插入usb接口,使得该灯线5与本灯具拥有的灯线5具有同样的功能,满足布置的多种需求。
46.所述的灯线末5端设置有连接口,当需要较长的灯线5时,灯具自身拥有的灯线5不满足时,可将另外的灯线5插接于连接口,使得灯线5长度可调整。
47.图中未画出usb接口与连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