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85



1.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电视机开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电视视屏通话、电视聊天等功能逐渐在电视机中应用开来,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功能来协助实现电视机的智能化。
3.相关技术中,电视机的摄像头通常通过摄像头支架安装在电视机上,摄像头支架通过组装多个零件以形成安装腔,并在安装腔内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然而,现有的摄像头支架组装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以便于摄像头支架进行拆装维护。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支架,适用于显示设备,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用于连接所述显示设备和摄像头,所述支架主体具有安装腔,所述支架主体包括:
6.第一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弹性卡接件;和
7.第二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一顶壁,所述第一顶壁设有第一倒钩,所述第一倒钩能够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一顶壁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的拆卸孔,以使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部分裸露,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能够朝远离所述拆卸孔的方向弯折以和所述第一倒钩分离。
8.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具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倒钩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形成所述第一卡孔的侧壁卡接。
9.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一顶壁相对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沿第一方向两侧,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二倒钩;
10.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卡接件,所述第二弹性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倒钩卡接,所述第二弹性卡接件能够朝靠近所述拆卸孔的方向运动以和所述第二倒钩分离。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卡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之间;
12.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件卡接的第三倒钩,所述第二侧壁能够朝第二方向弯折以使所述第三倒钩和所述第三卡接件分离,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
14.摄像头支架,为如第一方面所述摄像头支架;和
15.摄像头,与所述摄像头支架连接。
16.可选的,形成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摄像头连接。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顶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磁吸接头,所述第一磁吸接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摄像头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接头连接的第二磁吸接头。
18.可选的,所述摄像头封闭所述拆卸孔。
1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20.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背板;和
21.摄像头组件,为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
22.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朝向所述背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
23.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架主体包括用于形成安装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故而装配时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直接卡接即可,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支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另一方面,第一壳体的第一弹性卡接件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倒钩均隐藏在安装腔内部,需要使用卡针等零件穿过拆卸孔推动第一弹性卡接件朝远离拆卸孔的方向弯折,方可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和第一倒钩,进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开,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支架不仅具有易于安装,还具有连接牢固、不易被误拆的优点。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显示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显示设备的x处局部放大图。
28.图4为图3所述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的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所示所述支架主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30.图6为图4所示所述支架主体沿b-b方向的剖视图。
31.图7为图3所示显示设备去除第一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7所示显示设备去除第一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以便于摄像头支架进行组装。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电视或者显示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下面,以显示设备是电视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电视可以是量子点电视、led(light emitting diode)电视或者lcd(liquidcrystal display)电视等,本技术实施例对电视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36.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图1所示显示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显示设备的 x处局部放大图。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装置100和摄像头组件。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背板11和显示模组12。显示模组12设置于背板11,用于显示图像。摄像头组件则设置在背板11上。进而显示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组件的图像采集功能实现视频通讯、用户姿态捕捉等功能。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可以包括有摄像头支架200和摄像头300。例如,摄像头支架200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背板11上。摄像头300设置在摄像头支架200上,进而使得摄像头300间接地安装在显示装置100上。
39.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图3所述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的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所述支架主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摄像头支架200可以包括支架主体21和功能模块。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支架主体21内形成有安装腔22,安装腔22内设置有功能模块。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架主体21可以是仅通过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 212相互配合以形成安装腔22,也可以是通过第二壳体212、第二壳体212以及其他的部分相互配合以形成安装腔22,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下面,以由仅由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相互以形成安装腔22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41.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211具有形成安装腔22的第一侧壁2111。当显示设备放置到电视柜等支撑面时,第一侧壁2111可以是沿垂直方向布置的。第一侧壁2111朝向安装腔22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而第二壳体212具有形成安装腔22的第一顶壁2121,第一顶壁2121设有第一倒钩2122。第一倒钩2122能够与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卡接固定。进而,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壳体211沿水平方向推动,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从第一顶壁2121的下方旁侧移动至第一顶壁2121的正下方,以使第一倒钩2122卡接至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即可实现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快速组装固定。
42.当然,为了使得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能够快速拆卸,以便于更换支架主体21内的功能模块,第一顶壁2121还包括朝向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 的拆卸孔2121a,以使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部分裸露,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 能够朝远离拆卸孔2121a的方向弯折以和第一倒钩2122分离。故而,在拆卸的时候,可以通过卡针或者其他的长条状零件穿过拆卸孔2121a后推动安装腔 22内的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以使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朝远离拆卸孔2121a 的方向弯折以后和第一倒钩2122分离。此时,便可以将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
212拆开。
43.可以理解的是,改进前的技术方案中,或是采用熔接的方式将第一壳体 211和第二壳体212熔接固定,或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螺接固定。但是熔接的方式会导致安装腔22无法再次打开,故而设置于安装腔22内的功能模块无法进行维护更换。此外,螺丝连接的方式则需要使用螺丝刀方可拆装,一方面旋动螺丝较为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又过于依赖螺丝刀。
44.而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 在安装的过程中直接卡接即可完成装配,故而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另一方面,在拆卸的过程中,仅需使用卡针或者类似的长条状的零件插入安装腔22内推动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向下弯曲变形即可拆开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相较于需要专用的螺丝刀,对拆卸工具的要求更低。
45.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将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卡接结构设置于安装腔22外,会导致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卡接结构容易被外部损坏或者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被误拆。为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第一倒钩2122均设置在安装腔22内部,并且拆卸孔2121a 的直径小于预设值,以使仅有较细的卡针等零件可以穿过拆卸孔2121a。进而,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或者其他直径较大的外部物体穿过拆卸孔2121a,而将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连接解开。由此可以,本技术实施例具有防拆效果好、连接牢靠、不易损坏的优点。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具有第一卡孔2113。第一卡孔2113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开口朝向第一侧壁2111的盲孔,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形成第一卡孔2113的侧壁能够与第一倒钩2122形成卡接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7.为了使得卡针插入拆卸孔2121a以后可以直接推动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第一卡孔2113在第一侧壁2111的投影与所述拆卸孔2121a至少部分错位,故而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能够通过拆卸孔2121a至少部分裸露。
48.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安装更加牢靠,可以增加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卡接结构。例如,第二壳体212具有形成安装腔22的第一底壁2123,第一底壁2123与第一顶壁2121相对设置于安装腔22的沿第一方向两侧。第一底壁2123设有第二倒钩2124。另一方面,第一壳体211的第一侧壁2111远离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所述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与第二倒钩2124卡接。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能够朝靠近拆卸孔2121a的方向运动以和第二倒钩2124分离。
49.下面,以第一方向为垂直方向,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位于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上方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首先,插入卡针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朝远离拆卸孔2121a的方向弯折变形,以使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第一倒钩2122分离。接着,将第一壳体211的上端朝远离第一倒钩2122的方向倾斜地向上提起,此时第一侧壁2111的下端的第二弹性卡接件朝靠近拆卸孔2121a的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和第二倒钩2124分离。最后,将第一壳体211沿水平面的前后方向朝远离第二壳体212 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完全分离。
50.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倒钩2124和第二弹性卡接件
2114之间的连接较为容易松动,仅作为辅助卡紧作用。故而,当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分离后,可以强制将第二壳体212沿水平面的前后方向朝远离第一壳体211的方向拉动,以使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强制分离,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具有第二卡孔2117。第二卡孔 2117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开口朝向第一底壁2123的盲孔,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形成第二卡孔2117的侧壁能够与第二倒钩2124形成卡接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2.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4所示所述支架主体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3所示显示设备去除第一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得第一壳体 211和第二壳体212安装更加牢靠,可以增加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的卡接结构。例如,第二壳体212设有位于安装腔22内的第三卡接件2125,第三卡接件2125位于第一倒钩2122和第二倒钩2124之间。另一方面,第一壳体211具有形成安装腔22的第二侧壁2115,第二侧壁2115沿垂直方向布置。第二侧壁2115设有与第三卡接件2125卡接的第三倒钩2116,第二侧壁2115 能够朝第二方向弯折以使第三倒钩2116和第三卡接件2125分离。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面的左右方向,故而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53.下面,以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位于第二弹性卡接件2114上方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首先,插入卡针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 2112朝远离拆卸孔2121a的方向弯折变形,固即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向下弯折以后使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第一倒钩2122分离。然后,将第二侧壁2115 沿左右方向朝远离安装腔22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二侧壁2115发现形变而使得第三倒钩2116与第三卡接件2125分离。接着,将第一壳体211的上端朝远离第一倒钩2122的方向倾斜地向上提起,此时第一侧壁2111的下端的第二弹性卡接件朝靠近拆卸孔2121a的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第二倒钩2124分离。最后,将第一壳体211沿水平面的前后方向朝远离第二壳体212 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完全分离。
54.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三倒钩2116和第三卡接件2125之间的连接较为容易松动,仅作为辅助卡紧作用。故而,当第一弹性卡接件2112和分离后,可以强制将第二壳体212朝远离第一壳体211的方向拉动,以使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强制分离,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件2125具有第三卡孔2125a。第三卡孔2125a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开口朝向第一底壁2123的盲孔,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形成第三卡孔2125a的侧壁能够与第三倒钩2116形成卡接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6.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拉动第二侧壁2115以使第二侧壁2115发生变形,第二壳体212靠近第二侧壁2115自由端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一缺口2126a。
57.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在安装腔22内的功能模块可以包括电路板23,电路板23用于和摄像头300电连接,以作为控制模块控制摄像头300采集和处理摄像头300采集的图像信息。电路板23可拆卸地安装在形成安装腔22的侧壁上。当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功能模块还可以是无线通讯模块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8.示例性的,第二壳体212包括有连接第一顶壁2121和第一底壁2123的第三侧壁2126。第三侧壁2126形成安装腔2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块2127,并通过第一限位块
2127将电路板23卡固在第二壳体212上。当然,本技术实施例对电路板23与安装腔2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电路板23 还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螺接固定在第二壳体212上。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23设置第一磁吸接头231,摄像头300上则设置有第二磁吸接头。故而,通过第一磁吸接头231和第二磁吸接头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实现摄像头300与电路板23的电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摄像头 300的快速拆装固定。
60.请参考图8,图8为图7所示显示设备去除第一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第一顶壁212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121b,第一磁吸接头 23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121b,以使第一磁吸接头231部分穿出安装腔22外部。接着,摄像头300可以直接叠置在第一顶壁2121背向安装腔22的表面上,并通过第一磁吸接头231和第二磁吸接头的磁吸作用而固定在第一顶壁2121上。
61.当然,为了使得摄像头组件更加美观,一体性更强,当摄像头300设置于第一顶壁2121时,可以封闭拆卸孔2121a。
62.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支架主体21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以使支架主体21能够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和背板11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使得支架主体21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
63.例如,第一安装结构可以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12上的第二安装孔2126b,以使连接螺丝能够穿设于第二安装孔2126b后将第二壳体212与背板11螺接固定。当然,支架主体21可以通过卡接、磁性固定、魔术贴粘接等可拆卸的方式与背板11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4.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100连接的稳定性。背板 11包括朝向第二壳体212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壳体212包括朝向背板11的第二表面2126c,第二表面2126c与第一表面111贴合。例如,第二表面2126c 和第一表面111均为弧面。
6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