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授课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在线教育授课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线教育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学员通过网络与教师互动来开展教学活动,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学员和教师之间即使不远万里也可以实现教学与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模式受到空间和距离的限制。
3.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室的黑板通常是固定的,老师进行在线教学活动需要依赖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并且老师在外出教学的时候所携带的折叠黑板只进行传统教学,从而老师进行外出教学活动还要额外附带计算机和显示屏等多媒体设备,导致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不但造成教学不便,而且还会限制教学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线教育授课装置,以解决现目前的在线教育授课装置只能在固定的场所下使用、从而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导致对教学场合具有限制、造成不便于外出教学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在线教育授课装置,包括盒体和壳体,其特征在于:
7.所述盒体位于壳体上方,所述盒体上方设置有触摸屏,所述盒体上端开有长条口,所述长条口位于触摸屏下方,所述盒体上端且位于长条口右方固定有扣块;
8.所述触摸屏下端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滑动件,所述触摸屏下端且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之间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铁块;
9.所述盒体右端铰接有一对呈前后对称分布的门板,所述盒体内部前后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盒体内部前后两方且位于黑板右方设置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弹簧,所述盒体内部底端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磁块;
10.所述壳体右端开有前置收纳腔,所述壳体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板和l形架,所述l形板与l形架之间右方设置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支撑杆;
11.所述壳体左端开有后置收纳腔,所述后置收纳腔内部安装有计算机,所述后置收纳腔内部左端且位于计算机左方设置有挡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部左壁固定有黑板,所述滑槽和磁块均位于黑板右方,所述弹簧位于滑槽内侧,所述磁块位于弹簧内侧,所述门板位于磁块和弹簧右侧,所述盒体左端安装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肩带,两块所述门板右端上侧安装有长条夹,两块所述门板左端远离盒体的一侧安装有锁扣。
13.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口与盒体内部相通,所述滑槽上端延伸至长条口内部,所述滑动件下端依次延伸过长条口和滑槽,所述滑动件分别与长条口和滑槽滑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上端延伸过长条口并与滑动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端
与盒体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端前后两侧且位于滑动件外侧上方均固定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外端与滑动件上方紧密接触,所述限位片呈“l”字形。
16.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右端下侧与壳体右端上侧之间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位于前置收纳腔与门板之间,所述盒体与壳体之间围绕着合页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所述盒体与壳体之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插销。
17.进一步的,所述l形板和l形架位于前置收纳腔右方,所述l形板左端前侧与前置收纳腔内部前端上侧铰接,所述l形架左端后侧与前置收纳腔内部后端下侧铰接,所述支撑杆上端与l形板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下端与l形架上端插接,所述支撑杆、l形板和l形架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
18.进一步的,所述l形板上端前侧安装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输入/输出端口,所述l形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侧腔和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若干条呈前后分布的分隔板,所述侧腔内部设置有鼠标,所述l形板上端右侧铰接有板盖,所述板盖上端安装有键盘,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位于侧腔左方,所述板盖位于收纳槽右方,所述计算机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触摸屏、鼠标和键盘通过导线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下端四个角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壳体下端且位于四个所述所述万向轮之间安装有四台千斤顶,所述壳体下端且位于万向轮右方固定有卡块。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插上插销能够将盒体与壳体保持垂直摆放,打开锁扣使得门板打开,长条夹能够将课本稳固于门板上,这样一来,老师往黑板上书写的时候就无需手动扶持课本,弹簧能够将滑动件顺着滑槽上滑,从而将触摸屏从盒体内部向上移出,触摸屏将计算机播放的内容进行显示,支撑杆能够将分别打开l形板和l形架进行稳固,收纳槽能够收纳一些教学工具,分隔板有利于对收纳槽内部的教学工具进行分隔储存,输入/输出端口以便于对计算机进行连接外设而实现数据传输,老师可以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提高了老师授课的效率;
22.关闭板盖从而将收纳槽和侧腔关闭,板盖有利于对收纳槽内部储存的教学工具、鼠标和键盘进行保护,收起支撑杆能够分别对l形板和l形架进行收纳至前置收纳腔内部,向下拉动触摸屏而收纳至盒体内部,铁块与磁块相吸引而将触摸屏稳固在盒体内部,关闭门板从而将对触摸屏进行保护,打开插销能够将盒体围绕着合页与壳体对折,卡块与扣块配合使用而将对折的盒体和壳体进行稳固,肩带可以实现将对折的盒体和壳体进行携带,便于老师外出教学,从而打破了老师只能在固定场合进行教学的限制。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局部放大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b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触摸屏、2-盒体、3-门板、4-锁扣、5-长条夹、6-肩带、7-壳体、8-挡板、9-计
算机、10-万向轮、11-千斤顶、12-卡块、13-扣块、14-长条口、15-限位片、16-滑动件、17-黑板、18-铁块、19-磁块、20-弹簧、21-滑槽、22-合页、23-l形板、24-收纳槽、25-分隔板、26-侧腔、27-鼠标、28-键盘、29-支撑杆、30-l形架、31-前置收纳腔、32-后置收纳腔、33-输入/输出端口、34-板盖、35-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线教育授课装置,包括盒体2和壳体7,下面对一种在线教育授课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30.所述盒体2位于壳体7上方,所述盒体2上方设置有触摸屏1,所述盒体2上端开有长条口14,所述长条口14位于触摸屏1下方,所述盒体2上端且位于长条口14右方固定有扣块13;
31.所述触摸屏1下端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滑动件16,所述触摸屏1下端且位于两个所述滑动件16之间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铁块18,所述盒体2上端前后两侧且位于滑动件16外侧上方均固定有限位片15;
32.所述盒体2左端安装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肩带6,所述盒体2右端铰接有一对呈前后对称分布的门板3,两块所述门板3右端上侧安装有长条夹5,两块所述门板3左端远离盒体2的一侧安装有锁扣4;
33.所述盒体2内部左壁固定有黑板17,所述盒体2内部前后两端均开有滑槽21,所述盒体2内部前后两方且位于黑板17右方设置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弹簧20,所述盒体2内部底端固定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磁块19,所述滑槽21和磁块19位于黑板17右方;
34.所述盒体2右端下侧与壳体7右端上侧之间安装有合页22,所述盒体2与壳体7之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插销35,所述壳体7右端开有前置收纳腔31,所述壳体7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板23和l形架30,所述l形板23与l形架30之间右方设置有一对呈前后分布的支撑杆29;
35.所述壳体7左端开有后置收纳腔32,所述后置收纳腔32内部安装有计算机9,所述后置收纳腔32内部左端且位于计算机9左方设置有挡板8;
36.所述壳体7下端四个角均安装有万向轮10,所述壳体7下端且位于四个所述所述万向轮10之间安装有四台千斤顶11,所述壳体7下端且位于万向轮10右方固定有卡块12;
37.所述l形板23上端前侧安装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输入/输出端口33,所述l形板23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有侧腔26和收纳槽24,所述收纳槽24内部滑动连接有若干条呈前后分布的分隔板25,所述侧腔26内部设置有鼠标27,所述l形板23上端右侧铰接有板盖34,所述板盖34上端安装有键盘28;
38.所述l形板23和l形架30位于前置收纳腔31右方,所述l形板23左端前侧与前置收纳腔31内部前端上侧铰接,所述l形架30左端后侧与前置收纳腔31内部后端下侧铰接,所述支撑杆29上端与l形板23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9下端与l形架30上端插接,所述支撑杆29、l形板23和l形架30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
39.所述输入/输出端口33位于侧腔26左方,所述板盖34位于收纳槽24右方,所述计算机9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口33、触摸屏1、鼠标27和键盘28通过导线连接;
40.插上插销35能够将盒体2与壳体7保持垂直摆放,打开锁扣4使得门板3打开,将长
条夹5按压并打开,将打开的课本上端插入到长条夹5内,松开长条夹5能够将课本稳固于门板3上,这样一来,老师往黑板上书写的时候就无需手动扶持课本,老师授课更加方便;
41.弹簧20位于滑槽21内侧,磁块19位于弹簧20内侧,门板3位于磁块19和弹簧20右侧,弹簧20上端延伸过长条口14并与滑动件16下端固定连接,弹簧20下端与盒体2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弹簧20能够将滑动件16顺着滑槽21上滑,滑动件16将触摸屏1在盒体2内部上滑,触摸屏1逐渐靠近长条口14,长条口14与盒体2内部相通,滑槽21上端延伸至长条口14内部,滑动件16下端依次延伸过长条口14和滑槽21,滑动件16分别与长条口14和滑槽21滑动连接,使得触摸屏1向上穿过长条口14内部,从而将触摸屏1从盒体2内部向上移出,直到滑动件16上方与限位片15外端紧密接触,限位片15呈“l”字形,使得滑动件16与限位片15紧密接触,限位片15能够对滑动件16进行限制,限位片15避免滑动件16在上移过程中脱离长条口14,限位片15保持了滑动件16滑动稳定,避免滑动件16脱离长条口14而导致触摸屏1摔落,于是使得触摸屏1稳固进行摆放,触摸屏1将计算机9播放的内容进行显示,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操作触摸屏1而对计算机9进行操作;
42.将支撑杆29在l形板23下端进行转动,使得支撑杆29与l形板23之间转动九十度角度,支撑杆29下端与l形架30上端插接,支撑杆29能够将分别打开l形板23和l形架30进行稳固,收纳槽24能够收纳一些教学工具,分隔板25有利于对收纳槽24内部的教学工具进行分隔储存,输入/输出端口33以便于对计算机9进行连接外设而实现数据传输,老师可以通过操作鼠标27和键盘28对计算机9进行操作,提高了老师授课的效率;
43.万向轮10有利于进行挪动盒体2和壳体7的位置,当千斤顶11伸长之后而将盒体2和壳体7进行抬起,四台千斤顶11分别对壳体7的四个角进行支撑,万向轮10逐渐远离地面,千斤顶11以便于对盒体2和壳体7进行稳固摆放;
44.在授课结束之后,关闭板盖34从而将收纳槽24和侧腔26关闭,板盖34有利于对收纳槽24内部储存的教学工具、鼠标27和键盘28进行保护,收起支撑杆29能够分别对l形板23和l形架30进行收纳至前置收纳腔31内部,再向下拉动触摸屏1,下拉触摸屏1使得滑动件16与限位片15分开,从而将触摸屏1收纳至盒体2内部,铁块18与磁块19相吸引而将触摸屏1稳固在盒体2内部,关闭门板3从而将对触摸屏1进行保护;
45.所述合页22位于前置收纳腔31与门板3之间,所述盒体2与壳体7之间围绕着合页22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打开插销35能够将盒体2围绕着合页22与壳体7对折,卡块12与扣块13配合使用而将对折的盒体2和壳体7进行稳固,肩带6可以实现将对折的盒体2和壳体7进行携带,便于老师外出教学,从而打破了老师只能在固定场合进行教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