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空调开启的室内紧闭门窗,长时间与户外无空气流动,会使室内空气质量变差,随着室内人员增多,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人们会出现冷热交替的感觉,严重时引起头晕,恶心等常见的“空调病”,同时室内有害物质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急剧增多,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为解决该问题,现存的方案通过使用新风装置或新风系统,抽取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但是若将室外新风直接引入室内,不经过处理,可能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制冷/制热效果。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23086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及新风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进风管、进风风机、温度调节装置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并用于检测进风管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温度;进风风机设置于进风管内部并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风管;温度调节装置设置于进风管内部,并且用于对进风管内部的气流进行制热或者制冷,依据所述外环境温度数据和预设值发出控制新风装置的温度调节装置开启的温度调节指令。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调节,但仅适用于制热模式下引入新风,不能控制室外新风的空气质量及湿度,不能在制冷模式下降低新风温度,若新风中附着有灰尘或者虫豸等,也检测不到,导致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不适用于制冷模式、且无法控制空气质量和湿度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第一风机、检测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和第二风机,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一级过滤单元和冷净单元,所述一级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单元之前,所述冷净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单元之后,所述冷净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新风的纯净度、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通过冷净单元的设置,实现对新风进行纯化、加湿或温度调节等的多样化智能处理,适用于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新风经过冷净单元可同时实现冷却降温、二次过滤和加湿操作,使新风的温度、湿度和纯净度均满足理想条件,使其更加贴合用户要求,提升用户体验。
7.进一步的,所述冷净单元包括过滤组件、冷净介质和u型槽,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冷净介质均位于所述u型槽内部,所述冷净介质包裹在所述过滤组件外部。过滤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二次过滤,冷净介质用于对新风进行降温调节处理。
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漏斗和u型管,所述漏斗连接在所述u型管的一端。新风由漏斗的一侧进入u型槽内部,再由远离漏斗的一侧排出至冷净单元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的入口高于所述冷净介质所在的液面,所述u型管远离所述冷
净介质的一端低于所述冷净介质所在的液面。使得新风通过漏斗进入u型管中,同时新风在冷净单元的入口处不与冷净介质接触,经过u型管后的新风在u型管出口外部与冷净介质充分接触后从冷净单元排出。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入口,用于从室外抽取新风,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出口,用于将新风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风机之间,所述温度调节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新风温度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
12.进一步的,所述一级过滤单元包括壳体和内部的多层过滤结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沿进风方向依次分布。
13.进一步的,所述一级过滤单元包括活性炭层、精密滤网层和吸附棉层,所述精密滤网层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和吸附棉层之间。
14.进一步的,新风系统还包括在各个新风流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切换新风的流向。
15.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综合传感器。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冷净单元的设置,将对新风的降温、过滤和加湿处理结合为一体,实现多重功能的同时简化新风系统结构,用最少的结构实现最多的功能,实现新风的自动处理,使新风的温度、湿度和纯净度均满足理想条件,使其更加贴合用户要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具体细节流程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级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级过滤单元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冷净单元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一级过滤单元,10-壳体,11-活性炭层,12-精密滤网层,13-吸附棉层,2-冷净单元,21-漏斗,22-u型管,23-冷净介质,24-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6.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包括第一风机、检测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第二风机,其中,第一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入口,用于从室外抽取新风,第二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出口,用于将新风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检测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两个风机之间,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风机引入的新风质量进行检测判断,并判定新风的流向。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检测单元与第二风机之间,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新风温度不满足温
度条件时,温度调节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新风温度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
27.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还包括一级过滤单元1和冷净单元2,一级过滤单元1设置在第一风机与检测单元之间,新风通过第一风机进入新风风道后,先通过一级过滤单元进行过滤,除去大颗粒的灰尘、虫豸等污染物,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新风通过检测单元进行进一步检测。使得新风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和有毒气体通过一级过滤单元首先被过滤掉,避免影响后续步骤的进行,同时避免损坏检测单元,降低检测单元工作压力。
28.冷净单元2设置在检测单元之后,用于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新风的纯净度、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
2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单元和冷净单元2可以设置为并联或串联,当二者并联时,通过检测单元后的新风可选择地通入温度调节单元或冷净单元;当二者串联时,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冷净单元2之后。
30.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增设有过滤单元,对新风进行初步过滤,同时设置冷净单元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新风进行纯化、加湿或降温处理,当新风温度过高时冷净单元对其降温,当新风温度过低时,温度调节单元对其升温,使得新风系统处理后的新风与室内温度相当,同时适用于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能够实现自动调温湿、过滤,保证新风的空气纯净度、温度、湿度,使其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提升用户体验。
31.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一级过滤单元1包括壳体10和内部的多层过滤结构,多层过滤结构沿进风方向依次分布,提升其对新风的过滤净化效果。具体地,一级过滤单元包括活性炭层11、精密滤网层12和吸附棉层13,三层结构均固定在一级过滤单元1的壳体10上,三层结构的顺序可以调整。优选的,精密滤网层12设置在活性炭层11和吸附棉层13之间,可以直接将新风风道的壁作为一级过滤单元1的壳体、或者将一级过滤单元1的壳体10固定在新风风道上。
32.进一步的,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综合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初步过滤后的新风的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初步过滤后的新风的湿度,空气质量综合传感器用于检测初步过滤后的新风纯净度,以确定后续新风的流向。
33.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系统还包括在各个新风流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用于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切换新风的流向。
34.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净单元2包括过滤组件、冷净介质23和u型槽24,过滤组件和冷净介质23均位于u型槽24内部,冷净介质23包裹在过滤组件外部。其中过滤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二次过滤,冷净介质用于对新风进行降温调节处理。
35.更进一步的,过滤组件包括漏斗21和u型管22漏斗21连接在u型管22的一端,漏斗21和u型管22均安装在u型槽24内部,冷净介质23也设置在u型槽24内部。新风由漏斗21的一侧进入u型槽24内部,再由远离漏斗21的一侧排出至冷净单元外部。
36.更进一步的,冷净介质包裹在漏斗21和u型管22的外部,且漏斗21的入口高于冷净介质23所在的液面,u型管22远离漏斗21的一端低于冷净介质23所在的液面,使得新风通过漏斗21进入u型管22中,同时新风在冷净单元的入口处不与冷净介质接触,经过u型管22后的新风在u型管22出口外部与冷净介质充分接触后从冷净单元排出。新风经过冷净单元2后被二次过滤和/或降温处理,直至新风的状态参数满足要求。
37.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冷净介质可以设置为水或其他可以起到过滤、调温作用的
介质。本实施例中的漏斗21和u型管22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固体过滤介质,对新风实现充分的过滤操作。
3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还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使用上述所述的新风系统,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9.s1、检测单元检测新风的状态参数,并与基准数据进行对比;
40.进一步的,第一风机引入的新风进入新风风道后,在检测单元之前首先经过一级过滤单元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新风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对新风风道内的各个状态参数进行检测。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新风的湿度、温度和纯净度等,并将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各个状态参数与各个基准数据进行比较。
4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预设值作为基准数据,也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自主设置基准数据。
42.s2、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新风可选择地流向流向冷净单元或温度调节单元;
43.将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状态参数与预设湿度阈值相比较,当新风不满足湿度条件时,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通过冷净单元对新风进行加湿处理。
44.当检测到新风不满足空气纯净度条件时,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通过冷净单元对新风进行二次过滤。
45.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新风不满足温度条件、且新风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通过冷净单元对新风进行降温处理;
46.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新风不满足温度条件、且新风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温度调节单元以对新风进行加热升温处理;
47.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新风满足各项状态参数的要求,则控制系统控制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将满足条件的新风送入室内。
48.进一步的,在不同的新风流道(如流向冷净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的新风流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控制系统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不同流道上电磁阀的切换和开关,以控制新风流向不同的处理单元。
49.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纯净度可以根据空气中污染物颗粒的粒径、和/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来设置,以保证进入室内新风的纯净度。
50.进一步的,在控制系统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湿度阈值h
阈值
,当新风的湿度h低于湿度阈值h
阈值
时,判定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新风不满足湿度条件。
51.温度条件中的温度阈值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设置。优选的,可以直接将室内温度t
室内
作为温度阈值,判断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新风温度t是否在室内温度的误差范围内,若是,则说明新风温度接近室内温度,不需要再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新风进入室内不会对室内温度造成大的波动;若否,说明新风温度远低于或远高于室内温度,若直接进入室内易引起室内温度大幅波动,需对新风进行降温或升温处理。更优选的,温度条件为|t
检测-t
室内
|≤a,a设置为1~3℃。
52.s3、经过冷净单元或温度调节单元的新风重新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新风流向,直至新风满足预设条件后进入室内。
53.经过冷净单元进行降温和/或加湿后的新风需重新返回检测单元检测,再次判断
其是否满足温度和湿度条件,若满足条件,则直接通过第二风机将满足要求的新风引入室内;若新风仍不满足要求,则新风重新进入冷净单元或温度调节单元,形成循环,直至温度和湿度满足条件。
54.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新风不满足空气纯净度条件、且新风经过冷净单元进行过滤后,控制新风再次返回一级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后,再经过检测单元形成循环,直至纯净度满足条件。
55.经过温度调节单元升温处理后的新风重新返回检测,再次判断其是否满足温度条件,若满足要求,则直接通过第二风机将满足要求的新风引入室内;若新风仍不满足要求,则新风重新进入温度调节单元,形成循环,直至温度满足要求。
5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单元和冷净单元可以设置为并联,即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后的新风根据检测判断结果可选择地通入温度调节单元或冷净单元,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将温度调节单元和冷净单元设置为串联,且温度调节单元设置在冷净单元之后,当经过冷净单元处理后的新风纯净度和湿度满足要求,但温度低于温度阈值时,经过冷净单元处理后的新风再次进入温度调节单元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升温处理。
57.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循坏对新风进行纯化、加湿或温度调节处理,适用于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新风经过冷净单元可同时实现冷却降温、二次过滤和加湿操作,实现多重功能的同时简化新风系统结构,用最少的结构实现最多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58.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风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9.s101、第一风机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风道内;
60.s102、新风通过一级过滤单元进行初步过滤;
61.s103、初步过滤后的新风通过检测单元,由检测单元检测初步过滤后新风的状态参数;
62.s201、检测单元检测并判断新风的纯净度是否满足纯净度要求,若是,执行步骤s202,若否,执行步骤s301,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操作后,返回s102,再次经过一级过滤单元重过滤;
63.s202、检测单元检测并判断新风的湿度是否满足湿度要求,若是,执行步骤s203,若否,执行步骤s304,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对其进行加湿处理;
64.s203、检测单元检测并判断新风的温度t是否满足温度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302,第二风机引导新风送入室内,若否,则执行步骤s204;
65.s204、再次判断新风的温度t
检测
是否小于室内温度t
室内
,若否,执行步骤s301,控制系统控制新风流向冷净单元,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降温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
66.s301、新风流向冷净单元,进行降温或加湿操作,且经过冷净单元后重新通过检测单元再次检测;
67.s302、第二风机将满足各项要求的新风引导送入室内;
68.s303、启动温度调节单元,并将新风送入温度调节单元,经温度调节单元处理后的新风再次返回步骤s203,判断其是否满足温度条件,直至满足温度条件后由第二风机将新风送入室内;
69.s304、新风流向冷净单元,进行过滤操作后,重新返回s102,再次经过一级过滤单
元重过滤。
7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s201至s203的判断顺序可调换、也可同时进行,若各项均满足要求,则直接执行步骤s302,第二风机将新风送入室内;若新风湿度和/或纯净度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01;若新风湿度和纯净度满足要求、温度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204。
71.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