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收纳装置及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62



1.本技术属于清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液体收纳装置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拖地或洗地基站配备有两个储水水箱,其中一水箱用于存储清水,另一水箱用于存储污水。由于基站配备两个储水水箱,因此基站的占用体积大,构建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收纳装置及清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拖地或洗地基站配备两个水箱而导致占用体积大、构建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体收纳装置,该液体收纳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储液结构和第二储液结构;
5.所述第二储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储液结构具有柔性而容积可变;所述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储第一液体,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用于存储第二液体;
6.所述第一储液结构具有第一导液结构,所述第二储液结构具有第二导液结构,所述第一导液结构和所述第二导液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一导液结构和所述第二导液结构流入或流出所述第二储液结构。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为污水,所述第二液体为清水。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液结构包括第一入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导液结构包括第二入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9.所述第一入液口和所述第二入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一入液口和所述第二入液口流入所述第二储液结构;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所述第二储液结构。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的顶壁上,所述第二入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顶壁上;
11.所述第一出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出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底壁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液结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入液口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入液套筒部,所述第二导液结构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入液口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二入液套筒部,所述第一入液套筒部和所述第二入液套筒部套接;和/或,
13.所述第一导液结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出液口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出液套筒部,所述第二导液结构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出液口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二出液套筒部,所述第一出液套筒部和所述第二出液套筒部套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结构还具有第三导液结构,所述第三导液结构包括进液口和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用于外接抽气机构,所述抽气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吸气口对
所述第一储液结构抽气,以使得所述第一储液结构内产生负压,所述第一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第一储液结构。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结构和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横截面均呈矩形。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纵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横向尺寸。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
[0018]-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0019]-涤纶树脂;
[0020]-硅胶。
[0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结构为储液袋或储液囊。
[0022]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液体收纳装置。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为清洁基站,用于停靠清洁机器人。
[0024]
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及清洁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
该液体收纳装置中,第二储液结构设置于第一储液结构的内部,第二液体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中,第一液体可存储于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和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中。由于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具有柔性而容积可变,因此第二储液结构的体积大小可变。随着第二储液结构中第二液体的减少,第二储液结构的体积缩小,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增大,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一液体。相反地,随着第二储液结构中第二液体的增加,第二储液结构的体积增大,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减小,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二液体。
[0026]
将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应用于清洁设备,例如拖地或洗地基站,例如第一液体选择为污水,第二液体选择为清水。使用基站作业前,使清水存储于液体收纳装置的第二储液结构中,并可使清水的存储量达到最大。使用基站作业的过程中,清水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第二储液结构的体积不断缩小,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不断增大。而污水的产生量正是清水的使用量,因此污水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中。
[0027]
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和清洁设备,将第二储液结构的结构壁设计为柔性,利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交替增多和减少,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存储于一个箱体中,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需配备两个储水水箱的方案,使得液体收纳装置的占用体积减小、构建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
[0031]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2]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33]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4]
100、第一储液结构;200、第二储液结构;300、抽气机构;400、泵体;10、第一导液结构;20、第二导液结构;30、第三导液结构;40、封盖;101a、第一入液口;101b、第一入液套筒部;102a、第一出液口;102b、第一出液套筒部;201a、第二入液口;201b、第二入液套筒部;202a、第二出液口;202b、第二出液套筒部;301、进液口;302、吸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7]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9]
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和清洁设备进行说明。
[0040]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收纳装置,该液体收纳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储液结构100和一个第二储液结构200。
[0041]
如图2所示,第二储液结构200设置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内部,第二储液结构200具有柔性而容积可变;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储第一液体,第二储液结构200用于存储第二液体。第一储液结构100具有第一导液结构10,第二储液结构200具有第二导液结构20,第一导液结构10和第二导液结构20连通,第二液体能够经过第一导液结构10和第二导液结构20流入或流出第二储液结构200。
[0042]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中,第二液体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一液体可存储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和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中。由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具有柔性,因此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大小可变。随着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二液体的减少,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缩小,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增大,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一液体。相反地,随着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二液体的增加,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增大,第二
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减小,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二液体。如此利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交替增多和减少,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存储于一个箱体中,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需配备两个储水水箱的方案,使得液体收纳装置的占用体积减小、构建成本降低。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收纳装置包括第一储液结构100和至少两个第二储液结构200,至少两个第二储液结构200可按照使用方位布置在第一储液结构100的内部。例如当液体收纳装置应用于较大型的拖地或洗地基站时,液体收纳装置的周围可均布至少两个拖地或洗地结构,至少两个拖地或洗地结构分别布置在液体收纳装置的不同方位上,亦即上述的使用方位。一个第二储液结构200对应连接于一个拖地或洗地结构,向该对应的拖地或洗地结构就近地输送第二液体。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收纳装置包括第一储液结构100、第二储液结构200和第三储液结构,第三储液结构具有柔性而容积可变;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储第一液体,第三储液结构的结构壁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储第一液体,第二储液结构200用于存储第二液体,第三储液结构用于存储第三液体。第三储液结构具有第四导液结构,第四导液结构和第一导液结构10连通,第三液体能够经过第四导液结构和第一导液结构10流入和流出第三储液结构。当然,该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结构100上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导液结构10,用于分别连通于第二导液结构20和第四导液结构。
[0045]
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优选应用于清洁设备,例如清洁设备可优选为拖地或洗地基站,第一液体可优选为污水,第二液体可优选为清水。使用基站作业前,使清水存储于液体收纳装置的第二储液结构200中,并可使清水的存储量达到最大。使用基站作业的过程中,清水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不断缩小,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不断增大。而污水的产生量正是清水的使用量,因此污水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中。当该液体收纳装置包括第三储液结构时,第三液体优选为消毒剂。
[0046]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参照图2-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液体的流入和流出分别采用单独的流经通道。具体地,第一导液结构10包括第一入液口101a和第一出液口102a,第二导液结构20包括第二入液口201a和第二出液口202a。第一入液口101a和第二入液口201a连通,第二液体能够经过第一入液口101a和第二入液口201a流入第二储液结构200,该实施例中,第一导液结构10的外侧不加设作为驱动的泵体400,通过第一导液结构10,操作人员可直接将第二液体灌入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一出液口102a和第二出液口202a连通,第二液体能够经过第一出液口102a和第二出液口202a流出第二储液结构200,该实施例中,第二导液结构20的外侧加设作为驱动的泵体400,通过泵体400的驱动,将第二液体泵出第二储液结构200。
[0047]
更为具体地,第一导液结构10还包括由第一入液口101a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入液套筒部101b,第二导液结构20还包括由第二入液口201a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二入液套筒部201b,第一入液套筒部101b和第二入液套筒部201b套接,以使得第一入液口101a和第二入液口201a沿轴向直线导通,且将导通通道与第一液体的存储空间完全隔绝。和/或,第一导液结构10还包括由第一出液口102a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一出液套筒部102b,第二导液结构20
还包括由第二出液口202a的边缘延伸出的第二出液套筒部202b,第一出液套筒部102b和第二出液套筒部202b套接,以使得第一出液口102a和第二出液口202a沿轴向直线导通,且将导通通道与第一液体的存储空间完全隔绝。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液体的流入和流出采用一个流经通道,第一储液结构100具有第一导液结构10,第一导液结构10为第一导液口,第二储液结构200具有第二导液结构20,第二导液结构20为第二导液口,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口连通,第二液体能够经过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结构20口流入第二储液结构200,或者,第二液体能够经过第一导液口和第二导液结构20口流出第二储液结构200。该实施例中,液体收纳装置的外侧加设作为驱动的泵体400,通过泵体400的驱动,能够将第二液体泵入第二储液结构200,或者,通过泵体400的驱动,将第二液体泵出第二储液结构200。
[0049]
基于上述第二液体的流入和流出分别采用单独的流经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入液口101a开设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顶壁上,入液口开设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顶壁上,以便于操作人员向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灌入第二液体。第一出液口102a开设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底壁上,第二出液口202a开设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底壁上,第二液体可通过重力朝向作为驱动的泵体400流动,以降低泵体400的消耗功率。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结构100和第二储液结构200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矩形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大,但矩形的空间可变性相对较小。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结构100和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形状可相同或不相同。例如,第一储液结构100和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可呈圆形、椭圆形、筒状形、碗形等等。
[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纵向尺寸大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横向尺寸,以使得整个液体收纳装置呈现为立式结构。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储液结构200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
[0053]-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0054]-涤纶树脂;
[0055]-硅胶;
[0056]-pp/pvc/pe。
[0057]
其中,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俗称为改性tp,涤纶树脂俗称为pet。
[005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储液结构200为储液袋或储液囊。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结构100还具有第三导液结构30,第三导液结构30包括进液口301和吸气口302,吸气口302用于外接抽气机构300,抽气机构300用于通过吸气口302对第一储液结构100抽气,以使得第一储液结构100内产生负压,第一液体通过进液口301进入第一储液结构100。
[0060]
基于上一段描述的第一储液结构100,该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结构100的顶壁上开设有倒液口,该顶壁上活动设置有封盖40,封盖40能够封闭或敞开该倒液口,操作人员可倾倒第一储液结构100,通过倒液口倒出其中的第一液体。
[0061]
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如上的液体收纳装置。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优选为拖地或洗地基站。上述的第一液体优选为污水,第二液体优选为清水。
[006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及清洁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0063]
该液体收纳装置中,第二储液结构200设置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内部,第二液体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一液体可存储于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和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之间的空间中。由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具有柔性而容积可变,因此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大小可变。随着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二液体的减少,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缩小,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增大,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一液体。相反地,随着第二储液结构200中第二液体的增加,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增大,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则减小,该液体收纳装置可存储更多的第二液体。
[0064]
将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应用于清洁设备,例如拖地或洗地基站,例如第一液体选择为污水,第二液体选择为清水。使用基站作业前,使清水存储于液体收纳装置的第二储液结构200中,并可使清水的存储量达到最大。使用基站作业的过程中,清水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第二储液结构200的体积不断缩小,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不断增大。而污水的产生量正是清水的使用量,因此污水可存储于第二储液结构200的结构壁和第一储液结构100的结构壁之间的存储空间中。
[0065]
本技术提供的液体收纳装置和清洁设备,利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交替增多和减少,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存储于一个箱体中,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需配备两个储水水箱的方案,使得液体收纳装置的占用体积减小、构建成本降低。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