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双极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通常由多个电池单元构成,每个电池单元包括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该两个电极被电解质元件隔开,并且彼此串联地组装,形成燃料电池堆,通过给每个电极供给适当的反应物,即给一个电极供给燃料而另一个供给氧化剂,实现电化学反应,从而在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并且因此产生电能,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
3.现有的双极板需要防尘性能,但过滤网一般都不方便拆卸与安装,且双极板没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包括:
6.双极板和过滤网,所述双极板的一侧设有安装盒;
7.安装结构,设于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对过滤网进行安装与拆卸,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过滤网的抵压组件和用于控制抵压组件的旋转组件;
8.抗震结构,设于双极板的顶部与底部,所述抗震结构用于对双极板缓冲减震。
9.进一步的,所述双极板的一侧设有通风栅,所述通风栅内转动连接有限位座,限位座上活动连接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与过滤网的两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抵压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与安装头活动抵接,所述第一移动座与限位座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移动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上靠近第一移动座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第一移动座内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二移动座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限位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移动杆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头,所述转动头与螺杆螺接,所述转动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柄,所述转动头的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凸起的侧壁活动抵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抗震结构包括移动块和升降座,所述移动块下活动连接有转动杆和活动杆,所述转动杆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转动杆和连接杆的外圈设有第一抗震弹簧,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双极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末端穿过升降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升降座内的上壁之间设有第二抗震弹簧,所述升降座与双极板之间设有第三抗震弹簧。
13.进一步的,所述双极板的表面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开口,所述流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开口。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例的有益效果是:
15.该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双极板具有防尘性能,能够延长使用时间;设置安装结构能够便于对过滤网的拆卸与安装,较为实用;设置抗震结构能够提高双极板的抗震能力,提高双极板整体的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中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中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双极板,2-流道,3-安装结构,30-安装盒,31-第一移动座,32
‑ꢀ
转动头,33-转动柄,34-凸轮,35-凸起,36-移动杆,37-第二移动座,38-螺杆,39-第一复位弹簧,310-固定杆,311-第二复位弹簧,4-过滤网,41-安装头,5-通风栅,51-限位座,6-抗震结构,61-移动块,62-第一抗震弹簧,63
‑ꢀ
转动杆,64-连接杆,65-连接头,66-活动杆,67-升降座,68-第二抗震弹簧, 69-移动板,610-第三抗震弹簧,7-第一通道开口,8-第二通道开口,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例。
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2.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包括:
23.双极板1和过滤网4,所述双极板1的一侧设有安装盒30;
24.安装结构3,设于安装盒30内,所述安装结构3用于对过滤网4进行安装与拆卸,所述安装结构3包括用于固定过滤网4的抵压组件和用于控制抵压组件的旋转组件;
25.抗震结构6,设于双极板1的顶部与底部,所述抗震结构6用于对双极板 1缓冲减震。
26.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设置过滤网4使得双极板1具有防尘性能,设置安装结构3能够便于对过滤网4的拆卸与安装,使用更方便;设置抗震结构6能够提高双极板1的抗震能力,提高性能。
27.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双极板1 的一侧设有通风栅5,所述通风栅5内转动连接有限位座51,限位座51上活动连接有安装头41,所述安装头41与过滤网4的两端连接。
28.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安装头41上设有缺口,缺口的设置便于第一移动座31抵压安装头41,安装头41便于安装结构3对过滤网4 进行固定,安装结构3解除对安装头41的抵压后,旋转限位座51,即可将过滤网4抽出。
29.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抵压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31,所述第一移动座31与安装头41活动抵接,所述第一移动座31与限位座51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39,所述第一移动座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座37,所述第二移动座37上靠近第一移动座31的一端设有凸起35,所述第一移动座31内活动连接有螺杆38,所述第二移动座37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6,所述移动杆36与限位座5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座51 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0,所述固定杆310与移动杆36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311。
30.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座51内开设有供螺杆38和移动杆36移动的移动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9设于螺杆38的外圈,所述螺杆38 的底端与限位座51的上端固定连接。
31.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头32,所述转动头32与螺杆38螺接,所述转动头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柄33,所述转动头32的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凸轮34,所述凸轮34与凸起 35的侧壁活动抵接。
32.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具体的,旋转转动柄33,转动柄33带动转动头 32转动,转动头32带动凸轮34转动,凸轮34解除对凸起35的抵接关系,在第二复位弹簧311的作用下,凸起35带动第二移动座37向左移动,第二移动座37带动第一移动座31向左移动,转动头32下移,转动头32带动第一移动座31下移,第一移动座31抵压安装头41,第一复位弹簧39被压缩,进而完成对安装头41的固定,从而固定过滤网4,拆卸过滤网4的步骤与上述相反,在此不多赘述。
33.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抗震结构6 包括移动块61和升降座67,所述移动块61下活动连接有转动杆63和活动杆 66,所述转动杆6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4,所述转动杆63和连接杆64的外圈设有第一抗震弹簧62,所述连接杆64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头65,所述连接头65与双极板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66的末端穿过升降座6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9,所述移动板69与升降座67内的上壁之间设有第二抗震弹簧68,所述升降座67与双极板1之间设有第三抗震弹簧610。
34.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头65、第一抗震弹簧62、转动杆63和连接杆64均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抗震弹簧610对称设置,具体的,双极板1受到外力时,移动块61移动,移动块61带动转动杆63移动,转动杆63带动连接杆64在转动杆63内滑动,且第一抗震弹簧62被压缩分散震感,同时移动块61带动活动杆66移动,第二抗震弹簧68被拉伸,第三抗震弹簧610被压缩分散震感,大大提高双极板1的抗震性能。
35.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双极板1的表面开设有流道2,所述流道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开口7,所述流道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开口8。
36.在本实用新例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流道2的外侧设置有螺栓9,螺栓 9便于对双极板1的安装,第一通道开口7和第二通道开口8用于为氧气和氢气提供流通的开口。
37.本实用新例的工作原理是:
38.该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旋转转动柄33,转动柄33 带动转动头32转动,转动头32带动凸轮34转动,凸轮34解除对凸起35的抵接关系,在第二复位弹簧311的作用下,凸起35带动第二移动座37向左移动,第二移动座37带动第一移动座31向左移动,转动头32下移,转动头 32带动第一移动座31下移,第一移动座31抵压安装头41,第一复位弹簧39 被压缩,进而完成对安装头41的固定,从而固定过滤网4,拆卸过滤网4的步骤与
上述相反,在此不多赘述;双极板1受到外力时,移动块61移动,移动块61带动转动杆63移动,转动杆63带动连接杆64在转动杆63内滑动,且第一抗震弹簧62被压缩分散震感,同时移动块61带动活动杆66移动,第二抗震弹簧68被拉伸,第三抗震弹簧610被压缩分散震感,大大提高双极板 1的抗震性能。
39.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例的保护范围,这些均不会影响本实用新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