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用防护罩。
背景技术:
2.通讯领域的连接器安装在通信机箱的面板上,为了保证通信机箱的密封,连接器需要配合使用防护罩,现有的连接器均在壳体的侧壁设置对接槽,在防护罩与连接器插接时,如图1,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对接槽对应的左右两个端面设有按压弹片,按压弹片夹紧连接器壳体两端面的对接槽实现防护罩与连接器的锁紧,解锁时,通过向按压弹片的后段施加压力,使按压弹片的前端翘起,防护罩与连接器解锁,因此,这种锁紧和解锁需要在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对接槽对应的两个侧壁外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3.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图2,通信机箱上需并排布置连接器,现有防护罩的锁紧和解锁方式因需要在连接器两侧进行操作,而并排布置的两个连接器之间并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现有防护罩的锁紧和解锁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用防护罩,以解决现有防护罩在用于并排设置的连接器时,因需要在连接器两侧进行锁紧和解锁操作带来的操作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连接器用防护罩,包括后端封闭、前端设有开口以与连接器壳体插接配合的罩体,
7.罩体的侧壁设有悬臂;
8.悬臂的尾端设有与连接器壳体的对接槽内设置的钩挂配合部、沿罩体与连接器壳体的插接方向锁紧配合的钩挂部;
9.所述罩体上连接悬臂设有用于驱动悬臂竖直移动、以使钩挂部与钩挂配合部沿插接方向解锁的按压片。
10.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沿罩体与连接器壳体的插接方向延伸呈板状。
11.进一步地,按压片设置在罩体的顶壁或底壁上。
12.进一步地,悬臂沿插接方向对称设置,按压片分别设置在罩体的顶壁和底壁上与对应的悬臂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片的前端沿罩体与连接器壳体的插接方向延伸形成用于钩挂部与钩挂配合部锁紧时、恰好遮住连接器壳体上色标点的凸起。
14.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片为弹性材质制作。
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设有按压片,位于按压片上的悬臂以及位于悬臂上的挂钩部,防护罩罩体与连接器壳体插接配合时,钩挂部沿连接器壳体的侧壁移动直至与对接槽内的钩挂配合部锁紧,解锁时,通过按压片对悬臂施加使悬臂在罩体侧壁面竖直移动的力,
达到钩挂部与钩挂配合部解锁的目的,其操作不受罩体侧壁外对应区域空间大小的影响,应用于并排设置的连接器时,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实现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的锁紧与解锁。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防护罩与连接器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安装有现有防护罩的连接器并排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护罩与连接器配合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防护罩与连接器配合安装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护罩的连接器并排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1、按压弹片,2、连接器壳体,201、对接槽,202、钩挂配合部,203、色标点,3、机箱面板,4、罩体,401、密封槽,5、按压片,501、钩挂部,502、悬臂,50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为了便于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现有的防护罩的使用不便结合图示进行阐述,如图1,现有的连接器均在连接器壳体2的侧壁设置对接槽,在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插接时,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对接槽对应的左右两个端面设有按压弹片1,插接时,对按压弹片1的尾端施加压力,按压弹片1的前端翘起,当按压弹片1与对接槽对应时,松开按压弹片1,按压弹片1的前端夹紧对接槽,实现防护罩与连接器的锁紧,需要解锁时,在防护罩的侧壁向按压弹片1的尾端施加压力,使按压弹片1的前端翘起,向外移动防护罩即可实现按压弹片1与对接槽的解锁,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在防护罩的侧壁留有一定空间,某些应用场景下,需要连接器并排靠近设置,如图2所示,此时,两个连接器之间并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现有的防护罩应用时存在锁紧和解锁不便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提供一种防护罩。
25.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用防护罩的具体实施例1:
26.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罩包括罩体4,罩体4的后端封闭,罩体4的前端设有开口,与连接器壳体2形成插接配合,所述后端以及所述前端均指沿插接方向插接时的前后顺序,在罩体4上设有按压片5,罩体4的侧壁设有悬臂502,悬臂502与按压片5连接,该处罩体4的侧壁指的是与现有连接器壳体2设有对接槽201在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插接配合时对应的面,连接器壳体2的对接槽201内设有钩挂配合部202,在悬臂502的尾端设有与钩挂配合部202形成沿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的插接方向锁紧配合的钩挂部501,悬臂502的尾端指的是悬臂502远离按压片5用于锁紧配合的一端,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配合时,勾挂部501对勾挂配合部202的力在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的插接方向上,按压片5可以驱动悬臂502竖直移动,使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解锁,所述竖直移动指的是悬臂502在罩
体4顶壁和底壁之间往复移动,其移动轨迹可以与侧壁面平行,也可以略带倾斜角度,即悬臂502的移动只要是在竖直方向有位移,且该位移满足解锁需求即可,无需保持严格的几何垂直关系。
27.此外,悬臂502可以直接固定在按压片5上,即悬臂502与按压片5一体设置,悬臂502悬垂于罩体4的侧壁处于罩体4的侧壁相对设置,悬臂50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可竖直移动地设置在罩体4的侧壁上再与按压片5连接,此处仅说明只需在罩体4的侧壁区域设有用于将按压片5的按压力通过竖直的悬臂502传递至钩挂部501以使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解锁即可。
28.相对现有的防护罩,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在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插接配合时,钩挂部501在连接器壳体2的侧壁竖直移动直至与对接槽201内的钩挂配合部202锁紧,解锁时,通过按压片5对悬臂502施加使悬臂502在罩体4侧壁面竖直移动的力,达到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解锁的目的,因按压片5只需提供悬臂502竖直移动的力,如图5所示,其设置可以是在罩体4的非侧壁区域,例如罩体4的顶部或底部,其操作不受罩体侧壁4外对应区域空间大小的影响,从而在应用于并排设置的连接器时,可以十分方便地、快捷地实现防护罩与连接器壳体2的锁紧与解锁。
29.本实施例的按压片5可设置在罩体4的顶壁或底壁上,顶壁或底壁指的是与罩体4侧壁相垂直的面,当设置在顶壁或底壁上时,其可以是伸出罩体4的顶壁或底壁边缘设置,悬臂502固定在按压片5伸出罩体4顶壁或底壁的边缘端处,需要说明的是,按压片5只需满足能够为悬臂502提供在罩体4侧壁竖直移动即可,例如按压片5可以是弹性材质制作,当将按压片5固定在罩体4的顶壁或底壁上时,其位于罩体4侧壁的边缘仍能够上下发生弹性位移,以此驱动悬臂502移动,按压片5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械结构为悬臂502提供在罩体4竖直的移动,例如竖直设置在罩体4上的滑轨或滑槽等。
30.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用防护罩的具体实施例2:
3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按压片5分别设置在罩体4的顶壁和底壁上,形成上下两个按压片,悬臂502沿插接方向对称设置,按压片5分别与对应的悬臂502连接,即位于罩体4顶壁的按压片5与上方的悬臂502连接,位于罩体4底壁的按压片5与下方的悬臂502连接,当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插接时,罩体4每个侧壁处的两个悬臂502上的钩挂部501与连接器壳体2侧壁上的对接槽201内的钩挂配合部202配合锁紧,解锁时,同时按压位于罩体4顶壁和底壁的按压片5使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解锁,在并配设置连接器时,不仅可以使防护罩的解锁不受侧壁区域空间大小的影响,还使得防护罩4与连接器壳体2锁紧更加牢固,解锁更加方便。
32.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用防护罩的具体实施例3:
3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悬臂502可沿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的插接方向延伸呈板状,相对臂状的设置其与按压片5的连接以及在锁紧与解锁的过程更加牢固。
34.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用防护罩的具体实施例4:
35.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按压片5的前端沿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的插接方向延伸形成凸起503,所述前端仍是以插接过程中插接接触的先后顺序为基准,即罩体4与连接器壳体2插接时,按压片5位于插接过程先与连接器壳体2发生接触或覆盖的一端,
所述凸起503用于钩挂部501与钩挂配合部202锁紧时、恰好遮住连接器壳体2上色标点203,以提示防护罩和插座连接器壳体锁紧,方便了防护罩使用过程中锁紧的判断。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