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光纤激光器中,其重要部件稀土掺杂光纤的盘绕方式一般都采取螺旋型结构,此类光纤在出厂一致性检验时,需要测试光纤斜率效率作为光纤检测的重要指标,稀土掺杂光纤都是盘绕在激光器一体化的壳体上,壳体的上层刻蚀了凹槽,需要手工盘绕进去,其前后还包含了其他光学器件,比如光栅、耦合器、包层光剥模器等,下层是水冷循环水或半导体制冷及电路驱动部分。在盘绕稀土掺杂光纤时,由于光纤应力的关系,光纤经常从凹槽中弹出,对于400um包层直径及其以上的大芯径光纤,盘绕30到50米尤其困难,并且在有些高功率激光器中,为了改善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质量,模式稳定性,光斑形态等,还采取了跑道型结构,这对手工盘纤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出一种快速盘绕的可循环利用的结构工装,是在光纤斜率效率测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光纤固定不易,容易脱落的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包括:
5.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以及,
6.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7.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光纤的安装腔。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螺旋型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对应设为螺旋型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共同围合形成螺旋型安装腔。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截面包括半圆型,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截面对应设为半圆型,所述安装腔的截面对应设为圆型。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安装腔的截面的直径等于所述光纤的直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上均开设有光纤进口以及光纤出口,所述光纤进口与所述光纤出口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安装腔具有开口端以及出口端,所述光纤进口形成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端,所述光纤出口形成于所述安装腔的出口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光纤进口形成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中部,所述光纤出口形成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盖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盖体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光纤进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对应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用于观察光纤盘绕情况。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通过在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上对应设置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使得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共同围合组成供光纤安装的安装腔,使得光纤无法因为应力关系从安装槽从弹出,使得盘绕效率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第一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第二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 2:第一盖体;
ꢀꢀꢀꢀꢀꢀ
3:第二盖体;
24.4:光纤进口;
ꢀꢀꢀꢀꢀꢀꢀ
5:光纤出口;
ꢀꢀꢀꢀꢀꢀ
6:第一安装槽;
25.7:第一开口;
ꢀꢀꢀꢀꢀꢀꢀ
8:第二安装槽;
ꢀꢀꢀꢀ
9: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 1。
28.在盘绕稀土掺杂光纤时,由于光纤应力的关系,光纤经常从凹槽中弹出,对于400um包层直径及其以上的大芯径光纤,盘绕30到50 米尤其困难,并且在有些高功率激光器中,为了改善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质量,模式稳定性,光斑形态等,还采取了跑道型结构,这对手工盘纤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出一种快速盘绕的可循环利用的结构工装,是在光纤斜率效率测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1,包括:第一盖体2,第一盖体2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6;以及,第二盖体3,第二盖体3内开设有第二安
装槽8;其中,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8对应设置,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光纤的安装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 3上对应设置第一安装槽6以及第二安装槽8,使得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8共同围合组成供光纤安装的安装腔,使得光纤无法因为应力关系从安装槽从弹出,使得盘绕效率大大增加。
30.需要说明的的是第一安装槽6的设置形式具有多种,可以是环形、方形等等,只需要将光纤封闭于内即可。为了保证光纤在盘绕时的规整,防止光纤折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槽6包括螺旋型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8对应设为螺旋型第二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8共同围合形成螺旋型安装腔。可以理解的是,光纤通过螺旋型安装腔一圈一圈的盘绕于工装之上,完成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腔可以设为圆型的螺旋型安装腔,也可设为方形的螺旋型安装腔,只需要保证螺旋型的形状即可,有助于使光纤有规律的排列盘绕,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1.如前所述,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8共同围合形成用于盘绕光纤的安装腔,由于光纤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型,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槽6的截面包括半圆型,第二安装槽8的截面对应设为半圆型,安装腔的截面对应设为圆型。如此安装腔的形状便能与光纤的形状相适配,与光纤贴合的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光纤盘绕的紧密性;且圆型的安装腔较为光滑,不会对光纤造成损伤与折伤,有利于提高光纤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如横截面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或者三角形的异型光纤,安装腔可以对应设为相对应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槽6的截面设为半圆型,即1/2的圆,第二安装槽8的截面对应设为另1/2的圆,如此光纤更不容易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例如2/3圆与1/3圆或者2/5圆与 3/5圆也可作为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2.具体地,为了保证安装腔与光纤贴合的紧密,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安装腔的截面的直径等于光纤的直径,如此安装腔与光纤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盘绕效果更加稳定。当然,安装腔的截面的直径也可以略大于光纤的直径,如此安装更为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3.进一步地,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上均开设有光纤进口4以及光纤出口5,光纤进口4与所述光纤出口5均与安装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光纤由光纤进口4进入安装腔,待盘绕满螺旋型安装腔后,便由光纤出口5伸出。光纤进口4与光纤出口5可以开设于安装腔的任意位置,只要与安装腔连通即可。为了提高盘绕效率,也为了提高安装腔的利用效率,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安装腔为螺旋型,安装腔具有开口端以及出口端,光纤进口4形成于安装腔的开口端,光纤出口5形成于安装腔的出口端。可以理解的是,光纤进口4与安装腔的开口端重合,光纤出口5与安装腔的出口端重合,如此便可以在第一盖体2以及第二盖体3对应光纤进口4处开始刻蚀第一安装槽6以及第二安装槽8,一直刻蚀到光纤出口5处。
34.为了提高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1的利用效率,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光纤进口4形成于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的中部,光纤出口5形成于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的侧壁,如此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1内部的大部分区域便可用于盘绕工装。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光纤的盘绕效率,第一盖体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开口7,第二盖体 3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开口9,光纤进口4与第一开口7以及第二开口 9连通。可以参阅附图,第一开口7与第二开口9围合形成孔状,在该孔的侧壁处开设有光纤进口4,如此用户便可从该孔处将光纤塞入安装
腔中,待光纤盘绕完毕,便可从光纤出口5伸出,完成光纤的盘绕。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7与第二开口9设为圆型,第二开口9 与第二开口9也可设为方形等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5.为了方便安装拆卸,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盖体2 上设有连接部,第二盖体3上设有配合部,连接部与配合部对应配合,以使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连接部可以设为螺旋,配合部可以设为螺孔;连接部可以设为凸块,配合部可以设为凹槽等。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光纤的盘绕过程中,第一盖体2与第一盖体2处于盖合状态,如此方便光纤的盘绕。
3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工装的散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均选用散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且为了方便观察工装内部的情况,第一盖体2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可以设为方形、环形、圆形等,透明观察窗也可设在第二盖体 3上,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1仅适用于光纤效率测试中对待测量光纤的盘绕,并不适用于实际成产中激光器内部光纤排线使用。在进行光纤效率测试时,可以将该光纤测试用盘绕工装1置于冰箱内,待温度下降一定值后再进行测试。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