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艾灸养生垫。
背景技术:
2.传统灸疗是利用燃烧的灸材对腧穴经络产生温热性刺激和药理性作用,从而激发经气、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从古至今灸材主要以艾叶为主,特点是成型简单、易于燃烧、热力温和、气味芳香,能透彻皮肤直达深部。传统灸疗不足之处是燃烧速度和温度随灸材差异而不同、燃烧时有浓烈烟雾、艾灰易脱落、灸材内药理性成分大部分因燃烧而损失、缺少看护或者操作不当易造成烫伤、治疗操作费时费力。
3.艾灸养生垫是一种常用的灸疗设备,现有的艾灸坐垫一般取用草编蒲团,但草编蒲团价格昂贵,不适宜普及;或内部设框架,在框架外包套布料,该种艾灸坐垫舒适性差;或在实体坐垫或蒲团上挖放置艾碗及通气道,影响坐垫或蒲团的结构稳定性,安全隐患大。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422458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草编蒲团,做艾灸工具使用时,草编蒲团的加工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制造工期缓慢。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137322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艾灸蒲团,该蒲团取用实木的外框架支撑,框架外包裹布料,座板和包裹的布料之间填充有海绵垫,提高舒适性,但这种结构需要较大的支撑体,而不管是木架或是铁架都会增大重量,也会增加成本。如同上述专利中的艾灸坐垫,现有技术中的艾灸坐垫只是单纯的传导热,缺少艾叶的中药药理作用。也有利用热源在艾饼的一侧加温,用另一面贴着皮肤治疗,但是因为艾饼致密干燥,传热非常缓慢,外置发热体势必要具有较高的温度,拆装艾饼时裸露的热源也容易烫到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养生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艾灸垫传热效率慢、灸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艾灸养生垫的技术方案:所述艾灸养生垫,包括呈圆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覆盖有包裹布,所述壳体内设有通过隔板分割的设备腔以及艾绒腔,所述设备腔位于所述艾绒腔上侧,所述设备腔内设有热风机,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设备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设备腔与所述艾绒腔的连通孔,所述隔板的上侧面设有艾绒碗,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艾绒碗底部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覆盖在所述艾绒腔上侧的坐板,所述坐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
6.优先地,所述坐板为圆板,若干个所述出气孔中的一个布置在所述圆板的中心位置,其余所述出气孔成圈布置,各圈所述出气孔均为以所述坐板中心位置为圆心的环形,各圈所述出气孔在所述坐板径向上间隔布置。
7.优先地,所述隔板包括环形板、圆筒以及圆板,所述环形板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筒的外壁上端固定在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所述圆板的外壁固定在所
述环形板的内壁下端。
8.优先地,所述圆板以及所述圆筒上分别设有所述连通孔,所述圆筒上的连通孔分成两圈布置,两圈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圆筒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两圈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圆筒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圆板上的连通孔沿所述圆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9.优先地,所述圆筒上的连通孔为沿所述圆筒轴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圆板上的连通孔为弧形孔。
10.优先地,所述圆板上的弧形孔位于以所述圆板轴线上的一个点为圆心的圆上。
11.优先地,若干个所述进气孔分成多圈布置,各圈所述进气孔在所述壳体轴向上间隔布置,每圈所述进气孔在所述壳体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
12.优先地,所述设备腔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为筒状结构,所述滤网的外壁贴紧在所述设备腔的内壁上,所述滤网的底部抵接在所述设备腔的底部。
13.优先地,所述艾绒碗包括第一柱形段、第二柱形段以及锥形过渡段,所述锥形过渡段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柱形段的上端,所述锥形过渡段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柱形段的下端,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柱形段的直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养生垫,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使用时,将艾绒放置到艾绒碗里,启动热风机,热风机产生的热风从连通孔内吹向艾绒腔内,对艾绒碗中的艾绒进行加热,艾绒碗中的艾绒受热后产生的艾绒热气。使用者坐在坐板上,艾绒热气透过吹风孔吹向使用者,对使用者进行艾灸治疗。设备腔中的热风能够通过圆筒上的连通孔和圆板上的连通孔吹向艾绒腔,使得艾绒腔中艾绒碗内的艾绒受热更加均匀,增强了艾灸疗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传热效率更高,灸疗效果更好。
16.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中,通过在设备腔中设置滤网,滤网的外壁贴紧在设备腔的内壁上,使得进入至设备腔中的空气更加纯净,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不含坐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2、设备腔;3、艾绒腔;4、热风机;5、进气孔;6、滤网;7、环形板;8、圆筒;9、圆板;10、隔板;11、连通孔;12、定位槽;13、艾绒碗;14、坐板;15、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呈圆筒状的壳体1,壳体1的外壁上覆盖有包裹布,壳体1内设有通过隔板10分割的设备腔2以及艾绒腔3,设备腔2位于艾绒腔3上侧,设备腔2内设有热风机4,壳体1内设有与设备腔2连通的进气孔5,隔板10上设有连通设备腔2与艾绒腔3的连通孔11,隔板10的上侧面设有艾绒碗13,隔板10上设有用于与艾绒碗13底部相匹配的定位槽12,壳体1的上端设有覆盖在艾绒腔3上侧的坐板14,坐板14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15。
23.本实施例中,坐板14为圆板9,若干个出气孔15中的一个布置在圆板9的中心位置,其余出气孔15成圈布置,各圈出气孔15均为以坐板14中心位置为圆心的环形,各圈出气孔15在坐板14径向上间隔布置。
24.本实施例中,隔板10包括环形板7、圆筒8以及圆板9,环形板7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圆筒8的外壁上端固定在环形板7的内壁上,圆板9的外壁固定在环形板的内壁下端。
25.本实施例中,圆板9以及圆筒8上分别设有连通孔11,圆筒8上的连通孔11分成两圈布置,两圈连通孔11沿圆筒8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两圈连通孔11在圆筒8轴向上间隔布置,圆板9上的连通孔11沿圆板9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26.本实施例中,圆筒8上的连通孔11为沿圆筒8轴向延伸的条形孔,圆板9上的连通孔11为弧形孔。
27.本实施例中,圆板9上的弧形孔位于以圆板9轴线上的一个点为圆心的圆上。
28.本实施例中,若干个进气孔5分成多圈布置,各圈进气孔5在壳体1轴向上间隔布置,每圈进气孔5在壳体1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
29.本实施例中,设备腔内设有滤网6,滤网6为筒状结构,滤网6的外壁贴紧在设备腔的内壁上,滤网6的底部抵接在设备腔的底部。
30.本实施例中,艾绒碗13包括第一柱形段、第二柱形段以及锥形过渡段,锥形过渡段的下端连接在第一柱形段的上端,锥形过渡段的上端连接在第二柱形段的下端,第二柱形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柱形段的直径。
31.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使用时,将艾绒放置到艾绒碗13里,启动热风机4,热风机4产生的热风从连通孔11内吹向艾绒腔3内,对艾绒碗13中的艾绒进行加热,艾绒碗13中的艾绒受热后产生的艾绒热气。使用者坐在坐板14上,艾绒热气透过吹风孔吹向使用者,对使用者进行艾灸治疗。设备腔2中的热风能够通过圆筒8上的连通孔11和圆板9上的连通孔11吹向艾绒腔3,使得艾绒腔3中艾绒碗13内的艾绒受热更加均匀,增强了艾灸疗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传热效率更高,灸疗效果更好。
32.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养生垫中,通过在设备腔2中设置滤网6,滤网6的外壁贴紧在设备腔2的内壁上,使得进入至设备腔2中的空气更加纯净,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