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6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晶器铜管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专利号为cn212674838u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缝铜管超声波探伤设备的探测小车,包括:探头座、直线导轨、探头和行走机构,所述直线导轨设于探头座的一侧,其顶部固定于导轨顶座上,底部固定于导轨底座上,所述导轨顶座固定于探头座安装板上,所述探头通过滑块设于直线导轨上,所述行走机构设于探头座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缝铜管超声波探伤设备的探测小车,通过直线导轨设于探头座的一侧,所述探头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连接,让其也能够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对探头的位置实现调整,大大的提高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
3.上述专利结构很复杂,不便于携带,且在一些场合下,结晶管铜管只要不破损都不影响使用,上述装置就会比较浪费,复杂的结构又使得使用起来有更多的限制,零件会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壳盖、第二壳盖、第三壳盖,所述第一壳盖两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壳盖和第三壳盖,所述第一壳盖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贴合装置,所述第一壳盖底部设有第一led灯,所述第二壳盖侧面、第三壳盖侧面均设有第二led灯。
6.优选的,所述贴合装置由横杆、凹槽、竖杆、凸块组成,所述横杆顶部贯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阵列设有竖杆,所述竖杆顶部和底部均设固定连接有凸块。
7.优选的,所述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的对称轴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led灯的底部到第二壳盖底部距离为第二壳盖高度的十四分之一。
8.优选的,所述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第一壳盖和第三壳盖连接处均通过圆弧砂轮在磨床上加工出圆角。
9.优选的,所述第二壳盖和第三壳盖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组固定杆,六个所述固定杆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六个所述固定杆表面均设有滑轮,所述挡块直径为固定杆直径的一点五倍。
10.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宽度为竖杆的二倍,所述贴合装置的高度为滑轮底部到横杆顶部距离的一点一倍。
11.优选的,所述滑轮底部到第二壳盖顶部的距离为第二壳盖高度的八十分之一。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内部设有的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对待检测的结晶器铜管进行照射,当铜管管体上有破损时,光线会透过管体,搭配滑轮,对管体每一块逐一观察,直观、快捷的通过管口观察到哪个位置有破损,且贴合装置的设置以及滑轮底部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底部距离比较低,减少了灯光透出外界的情况,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固定杆、挡块、滑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第一壳盖;2、第二壳盖;3、第三壳盖;4、贴合装置;5、第一led灯;6、第二led灯;401、横杆;402、凹槽;403、竖杆;404、凸块;7、固定杆;8、挡块;9、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2.具体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便携式结晶器铜管损伤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壳盖1、第二壳盖2、第三壳盖3,第一壳盖1两个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壳盖2和第三壳盖3,第一壳盖1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贴合装置4,贴合装置4由横杆401、凹槽402、竖杆403、凸块404组成,横杆401顶部贯穿设有凹槽402,凹槽402内部阵列设有竖杆403,竖杆403顶部和底部均设固定连接有凸块404,各个竖杆403可以依据待测管管体的形状改变位置,使探测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形成密封空间,凸块404的宽度为竖杆403的二倍,使得各竖杆403不脱离横杆401,贴合装置4的高度为滑轮9底部到横杆401顶部距离的一点一倍。
24.第一壳盖1底部设有第一led灯5,第二壳盖2侧面、第三壳盖3侧面均设有第二led灯6,第一led灯5和第二led灯6的对称轴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二led灯6的底部到第二壳盖2底部距离为第二壳盖2高度的十四分之一,错位排布第一led灯5和第二led灯6,使得光线不重叠,得以节约能源,第二led灯6底部高于第二壳盖2的底部,因为第二壳盖2底部会与地面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样做减少能源的浪费。
25.第一壳盖1和第二壳盖2、第一壳盖1和第三壳盖3连接处均通过圆弧砂轮在磨床上加工出圆角,延长装置的寿命且避免边角处对操作者的碰撞,第二壳盖2和第三壳盖3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组固定杆7,六个固定杆7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8,六个固定杆7表面均设有滑轮9,挡块8直径为固定杆7直径的一点五倍,挡块8直径大于圆柱杆的直径,滑轮9不会脱离,对称设有三组滑轮9,能够平衡受力,避免了第二壳盖2和第三壳盖3使用久了之后
的中间塌陷,滑轮9底部到第二壳盖2顶部的距离为第二壳盖2高度的八十分之一,设有滑轮9,使得检测更方便,且滑轮9底部到第二壳盖2底部的距离较小,减少了光源的透出,节约资源。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损伤探测装置置于待检测的结晶器铜管表面,从结晶器铜管管口开始,依据结晶器铜管的纵截面形状向下移动竖杆403,使得损伤探测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与结晶器铜管贴合而形成密闭条件,将第一led灯5和第二led灯6打开,工作人员通过结晶器铜管管口向内观察是否有光线,移动损伤探测装置,逐一观察各部分结晶器铜管内部情况,当有光源照射在结晶器铜管内部时,可以确定损伤探测装置所处的结晶器铜管部分是有破损的,经过反复运动损伤探测装置,最终确定出结晶器铜管表面破损的具体位置。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