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砖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种物料快速配料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2.耐火砖简称火砖,用耐火黏土或其他耐火原料烧制成的耐火材料,耐火砖的成分主要是由多种骨料或集料和一种或多种粘和剂组成的混合粉状颗料,使用时必须和一种或多种液体配合搅拌均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耐火砖来说,制作时需要用不同原料进行生产;在烧火砖制作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配比混合,现有配料在使用时通常会取用大量的原料,然后将原料搅拌混合在一起,但是此种方式在使用时,由于原料较多导致混合过程较为繁琐且消耗时间较长,同时可能会出现最终产出原料混合不够均匀的现象,进而导致烧制的耐火砖不符合使用需求。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种物料快速配料包装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种物料快速配料包装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种物料快速配料包装设备,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上端面上转动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内侧安装设置有多组用于储存原料的储料桶,所述储料桶下端面与托板之间相抵接触且下端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托板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口,所述托板下侧设有用于对原料进行混合的混合桶,所述混合桶上端开口与槽口位置相匹配,所述混合桶下端连接有注料管。
7.优选地,所述托板下侧安装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安装支架下端延伸至托板下侧,且位于托板下侧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
8.优选地,所述储料桶内腔设置有横向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用于对原料的剩余高度进行定位,所述储料桶侧壁上开设有滑槽,且定位板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滑槽中,所述储料桶外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查看口。
9.优选地,所述槽口整体呈弧状,且规格大小远大于出料口的大小。
10.优选地,所述托板与混合桶位置相对应的下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下端延伸至混合桶中,所述搅拌杆位于混合桶内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叶板。
11.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托板下侧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搅拌杆位于混合桶上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外侧套设有同步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配料装置进行改进,在配料的过程中通过储料桶下端的出料
口,与槽口之间配合将原料引导进入混合桶中,进而通过搅拌杆的转动作用带动叶板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相较于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储料桶仅通过槽口的时候才会出料,配合各组储料桶的出料口不同大小的特征,进而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完成原料的配比工作,并且储料桶对混合桶间断的供料,使得混合桶内的原料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同步带的作用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同步轮同步的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搅拌杆跟随安装支架进行转动,配料过程和搅拌混合过程能够同步的进行;同时通过查看口可以对储料桶内部的原料体积高度进行查看,同时通过定位板的作用可以对高度实时进行监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的补充原料。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料桶和槽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和搅拌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储料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托板,2、安装支架,3、储料桶,301、定位板,302、滑槽, 303、查看口,4、出料口,5、槽口,6、混合桶,601、搅拌杆,602、叶板, 7、注料管,8、第一传动轮,9、第二传动轮,10、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至4,一种多种物料快速配料包装设备,包括托板1,托板1上端面上转动连接有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与储料桶3之间相连,托板1下侧安装设置有旋转电机,安装支架2下端延伸至托板1下侧,且位于托板1下侧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
21.安装支架2内侧安装设置有多组用于储存原料的储料桶3,不同储料桶3下端的出料口4开口大小不同,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原料需要的配比比例进行添加,储料桶3内腔设置有横向的定位板301,定位板301用于对原料的剩余高度进行定位,原料消耗的过程中定位板301位置跟随下降,储料桶3侧壁上开设有滑槽302,且定位板301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滑槽302中,滑槽302内腔下端安装设置有按钮,按钮与外部警报通过导线相连,当定位板301位置达到滑槽302内腔下端时,定位板301触发按钮发出警报,储料桶3外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查看口303。
22.储料桶3下端面与托板1之间相抵接触且下端面开设有出料口4,托板1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口5,当储料桶3下端的出料口4与槽口5位置对接时,内部的原料通过槽口5进入混合桶6中,槽口5整体呈弧状,且规格大小远大于出料口4的大小,使得原料可以顺利的通过槽口5进入混合桶6中,减少对原料的消耗。
23.托板1下侧设有用于对原料进行混合的混合桶6,混合桶6上端开口与槽口 5位置相匹配,托板1与混合桶6位置相对应的下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搅拌杆 601,且搅拌杆601下端延伸至混合桶6中,搅拌杆601位于混合桶6内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叶板602,搅拌杆
601转动带动叶板602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合桶6下端连接有注料管7,搅拌混合完毕后的原料通过注料管7注入外部的包装流水线上。
24.安装支架2位于托板1下侧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8,搅拌杆601位于混合桶6上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9,第一传动轮8和第二传动轮9外侧套设有同步带10,通过同步带10的作用带动第一传动轮8和第二同步轮9同步进行转动。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将托板1安装设置在外部的灌装流水线上,使得混合桶6侧壁上的注料管7与外部传送带的位置相配合,之后开始对装置进行使用,将外部需要使用的原料注入储料桶3中,然后控制旋转电机运行带动安装支架2进行转动,当储料桶3下端的出料口4 与槽口5位置对接时,内部的原料通过槽口5进入混合桶6中,安装支架2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同步带10的作用带动第一传动轮8和第二同步轮9同步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搅拌杆601转动带动叶板602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完毕后的原料通过注料管7注入外部的包装流水线上,同时在原料消耗的过程中定位板301位置跟随下降,当定位板301位置达到滑槽302内腔下端时,定位板301触发按钮发出警报,进而提醒工作人员对储料桶3添加原料。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