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和三叉神经压迫设备。
背景技术:
2.三叉神经痛是以头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反复短暂发作电击样或针刺样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在病人说话、咀嚼、刷牙、面部受到冷热刺激时发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医疗领域已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因操作简易,病人耐受性好,手术时间短,术后见效快,可重复手术,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目前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治疗过程一般持续半个小时,医生主要是凭手术经验对患者的头面部三叉神经实施压迫治疗,不同的医生可能压迫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利用设备中球囊压迫神经十五分钟左右,可见,目前医生在实施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多凭借自身经验,主观性较强,医生在术中并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也不利于准确治疗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和三叉神经压迫设备,用于解决医生实施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主观性较强,术中不能及时了解神经压迫情况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远端显影环(2)、球囊(3)、双腔管内管(4)、近端显影环内壁(5)、近端显影环(6)和双腔管外管(7);双腔管内管(4)上安装有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近端显影环内壁(5)内嵌在双腔管外管(7)内部,同时近端显影环(6)将球囊(3)近端压装在近端显影环内壁(5)表层,且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双腔管内管(4)和双腔管外管(7)之间的腔体内贯穿有导线(8),导线(8) 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导线(8)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因近端显影环(6)和近端显影环内壁 (5)导通,所以最终实现导线(8)与近端显影环(6)相导通,近端显影环(6) 可以反馈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记录近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以作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生也可以借助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从而准确治疗病症。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线(8)绕线穿入双腔管内管(4)的侧边出液口,且导线(8)的第一端部与头端圆帽(1)导通,头端圆帽(1)和远端显影环(2) 导通,双腔管内管(4)的侧边出液口用于球囊(3)进出液体和进出气体。该方法中,在导线(8)与近端显影环(6)相导通的基础上,还利用导线(8)与远端显影环(2)导通,从而远端显影环(2)也可以反馈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记录近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以作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生也可以借助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2)反馈的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从而准确治疗病症。
7.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线(8)的第二端部通过导线腔、手柄通道或进出液通道连接至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采集导线(8)输出的电信号。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以借助传感器采集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2) 反馈的电信号,从而当计算机设备从传感器获取采集数据之后,就可以借助电信号分析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以便于医生调整球囊的压迫时长。
8.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双腔管内管(4)和双腔管外管(7)一体成型构成双腔管。因一体成型,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也可以保证双腔管内管内的造影液体和气体不外露。
9.在其他可能的设计中,头端圆帽(1)与远端显影环(2)将球囊(3)及双腔管内管(4)热合或者粘接于球囊导管的远端并密封。远端显影环(2)的材质为可显影材料,如x光。这样,医生能够通过x光观察显影环的位置,就可以定位球囊在人体管腔中的位置。
10.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近端显影环(6)和近端显影环的内壁(5)导通,包括:近端显影环(6)和近端显影环内壁(5)在焊接缝(9)处焊接导通。
11.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双腔管设置有通道以及连通所述通道的注液口和出液口;球囊(3)套接于双腔管,并且球囊(3)覆盖所述出液口,所述球囊 (3)具有弹性形变性能。这样,球囊(3)就可以利用充盈物质发生形变,从而进行神经压迫。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头端圆帽(1)、远端显影环(2)、球囊(3)、双腔管内管(4)、近端显影环内壁(5)、近端显影环(6)和双腔管外管(7);双腔管内管(4)上安装有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近端显影环内壁(5)内嵌在双腔管外管(7)内部,同时近端显影环(6)将球囊(3)近端压装在近端显影环内壁(5)表层,且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导线(8)贯穿双腔管内管(4),导线(8)的第一端部与头端圆帽(1)导通,导线(8)的第二端部连接至传感器(10)。最终实现导线(8)与远端显影环(2)相导通,远端显影环(2)可以反馈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记录近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以作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生也可以借助远端显影环(2)反馈的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从而准确治疗病症。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双腔管设置有通道以及连通所述通道的注液口和出液口;球囊(3)套接于双腔管,并且球囊(3)覆盖所述出液口,所述球囊(3) 具有弹性形变性能。这样,球囊(3)就可以利用充盈物质发生形变,从而进行神经压迫。
1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三叉神经压迫设备,包括充盈器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球囊导管,所述充盈器连接于所述注液口,用于通过所述注液口向该球囊导管注入液体。该设备可以利用球囊具有形变性能,控制球囊借助充盈物质变大,从而压迫神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球囊导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腔管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球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球囊整体局部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球囊导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球囊界面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球囊导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
23.1、头端圆帽;
24.2、远端显影环;
25.3、球囊;
26.4、双腔管内管;
27.5、近端显影环内壁;
28.6、近端显影环;
29.7、双腔管外管;
30.8、导线;
31.9、焊接缝;
32.1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34.实施例一
3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头端圆帽(1)、远端显影环(2)、球囊(3)、双腔管内管(4)、近端显影环内壁(5)、近端显影环(6)、双腔管外管(7)和导线 (8)。
36.如图1所示,双腔管内管(4)上安装有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分别位于球囊(3)的两侧端部。其中,医生能够通过x光观察远端显影环(2)的位置和近端显影环(6)的位置,这样,医生就可以基于远端显影环(2)的位置和近端显影环(6)的位置,确定球囊的位置。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的材料可以为可显影材料,如x 光,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的安装方式可为粘结或环锻或其他合适方式,本实施例优选使用环锻。
37.本实施例中,双腔管内管(4)和双腔管外管(7)一体成型构成双腔管,如图2所示,近端显影环(6)通过近端显影环内壁(5)将双腔管外管(7)远端和囊体(3)热合或粘接固定,并且近端显影环内壁(5)内嵌在双腔管外管 (7)内部,同时近端显影环(6)将球囊(3)近端压装在近端显影环内壁(5) 表层,且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例如,近端显影环(6)和近端显影环内壁(5)在焊接缝(9)处焊接导通。为了提供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数据,本实施例中在双腔管内管(4)和双腔管外管(7)之间的腔体内贯穿有导线(8),将导线(8)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因近端显影环(6)和近端显影环内壁(5)导通,所以最终实现导线(8)的第
一端部与近端显影环(6)相导通,近端显影环(6)可以反馈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记录近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以作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生也可以借助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从而准确治疗病症。
38.进一步地,导线(8)的第二端部通过导线腔、手柄通道或进出液通道连接至传感器(10),所述传感器(10)用于采集导线(8)输出的电信号。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导线(8)的第二端部通过导线腔连接至传感器(10)。再比如,如图4所示,导线(8)的第二端部通过手柄通道连接至传感器(10)。本实施例可以借助传感器采集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从而当计算机设备从传感器获取采集数据之后,就可以借助电信号分析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以便于医生调整球囊的压迫时长。
39.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情况下,该球囊导管中双腔管设置有通道以及连通所述通道的注液口和出液口,如双腔管内管(4)侧边上的出液口,出液口用于球囊(3)进出液体和进出气体。球囊(3)套接于双腔管,并且球囊(3)覆盖所述出液口,所述球囊(3)具有弹性形变性能。这样,球囊(3)就可以利用充盈物质发生形变,从而进行神经压迫,充盈物质可选为液体或气体。
40.实施例二
41.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的改进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导线 (8)还可以绕线穿入双腔管内管(4)的侧边出液口,且导线(8)的第一端部与头端圆帽(1)导通,因头端圆帽(1)和远端显影环(2)导通,所以,导线 (8)的第一端部与远端显影环(2)导通。球囊导管横截面如图6所示,可见双腔管内管(4)和双腔管外管(7)一体成型构成双腔管。
42.该方法中,在导线(8)与近端显影环(6)相导通的基础上,还利用导线 (8)与远端显影环(2)导通,从而远端显影环(2)也可以反馈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记录近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反馈的电信号,以作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生也可以借助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2)反馈的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从而准确治疗病症。
43.本实施例可以借助传感器采集近端显影环(6)反馈的电信号和远端显影环 (2)反馈的电信号,从而当计算机设备从传感器获取采集数据之后,就可以借助电信号分析患者的神经压迫情况,以便于医生调整球囊的压迫时长。
44.实施例三
4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如图7所示,包括:头端圆帽(1)、远端显影环(2)、球囊(3)、双腔管内管(4)、近端显影环内壁(5)、近端显影环(6)、双腔管外管(7)和导线 (8)。
46.该球囊导管结构中,双腔管内管(4)上安装有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分别位于球囊(3)的两侧端部,远端显影环(2)和近端显影环(6)用于定位球囊(3)在人体管腔内的位置,近端显影环内壁(5)内嵌在双腔管外管(7)内部,同时近端显影环(6) 将球囊(3)近端压装在近端显影环内壁(5)表层,且与近端显影环内壁(5) 导通;导线(8)贯穿双腔管内管(4),导线(8)的第一端部与头端圆帽(1) 导通,导线(8)的第二端部连接至传感器(10)。
47.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情况下,该球囊导管中双腔管设置有通道以及连通所述通道的注液口和出液口,如双腔管内管(4)侧边上的出液口,出液口用于球囊(3)进出液体
和进出气体。球囊(3)套接于双腔管,并且球囊(3)覆盖所述出液口,所述球囊(3)具有弹性形变性能。这样,球囊(3)就可以利用充盈物质发生形变,从而进行神经压迫,充盈物质可选为液体或气体。
48.实施例四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叉神经压迫设备,三叉神经压迫设备包括充盈器和所述球囊导管。对于球囊导管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所述充盈器连接于所述注液口,用于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球囊导管注入液体,这样球囊(3)就可以利用充盈物质发生形变,从而医生借助形变后的球囊进行神经压迫。
50.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