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
背景技术:
2.建筑信息模型,又称建筑信息模拟,简称bim,是由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它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一般的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采用螺栓连接主要结构,耗时耗力,不利于拆卸。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包括第一壳体、设在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壳体和设在第二壳体两侧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均固定有凸块和支座,两个凸块的顶端均固定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液压杆、与液压杆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和固定在活动块顶端的两个插柱;
6.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支座内,两个支座上和连接块的底端均开设有两个与插柱适配的插槽。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顶端均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夹座和设在第一夹座一侧的第二夹座,第一夹座靠近第二夹座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横杆,第二夹座上开设有两个与横杆适配的插槽,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上均开设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丝杆上设有两个螺帽。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两个插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端均开设有两个与插块适配的卡槽。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四个凸柱,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四个与凸柱适配的凹槽。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固定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卡座和撑块,卡座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撑块,两个提手上均开设有通孔。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壁均固定有提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将第一壳体上的两个连接块插入两个支座,两个液压杆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和插柱上移,能
够使插柱插入连接块上的插槽,方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拧紧丝杆上的螺帽,能够使第一夹座与第二夹座紧贴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减轻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端的变形;利用螺栓将撑块与外部的结构连接,两个加固件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稳定性;两个液压杆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下移,抽拉第一壳体即可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端的插块以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底端的与插块适配的卡槽方便多个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堆放以及运输,该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方便连接与拆卸,提高了强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第一壳体;2、限位机构;20、液压杆;21、活动块;22、插柱;3、凸块;4、第二壳体;40、支座;5、撑块;6、卡座;7、加固件;8、提手;9、加强件;90、第一夹座;91、丝杆;92、横杆;93、第二夹座;10、插块;11、连接块;12、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19.为了方便连接与拆卸,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壳体1、设在第一壳体1一侧的第二壳体4和设在第二壳体4两侧的限位机构2,所述第二壳体4的两侧均焊接有凸块3和支座40,两个凸块3的顶端均固定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型号为ynt-05的液压杆20、通过沉头螺栓与液压杆20的活塞杆连接的活动块21和焊接在活动块21顶端的两个插柱22;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块11,两个连接块11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支座40内,两个支座40上和连接块11的底端均开设有两个与插柱22适配的插槽,将第一壳体1上的两个连接块11插入两个支座40,两个液压杆20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21和插柱22上移,能够使插柱22插入连接块11上的插槽,方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连接,两个液压杆20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21下移,抽拉第一壳体1即可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分离;
20.为了减轻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顶端的变形,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和第一壳体1的顶端均设有加强件9,所述加强件9包括第一夹座90和设在第一夹座90一侧的第二夹座93,第一夹座90靠近第二夹座9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个横杆92,第二夹座93上开设有两个与横杆92适配的插槽,第一夹座90和第二夹座93上均开设有供丝杆91穿过的通孔,丝杆91上设有两个螺帽,拧紧丝杆91上的螺帽,能够使第一夹座90上的第一夹座90与第二夹座93紧贴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4上的第一夹座90与第二夹座93紧贴第二壳体4,减轻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顶端的变形;
21.为了提高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加固件7,所述加固件7包括卡座6和撑块5,卡座6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撑块5,两个提手8上均开设有通孔,利用螺栓将撑块5与外部的结构连接,两个加固件7提高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稳定性;
22.工作原理,该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式主阴模框,将第一壳体1上的两个连接块11插入两个支座40,两个液压杆20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21和插柱22上移,能够使插柱22插入连接块11上的插槽,方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连接,拧紧丝杆91上的螺帽,能够使第一夹座90上的第一夹座90与第二夹座93紧贴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4上的第一夹座90与第二夹座93紧贴第二壳体4,减轻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顶端的变形,利用螺栓将撑块5与外部的结构连接,两个加固件7提高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稳定性,两个液压杆20的活塞杆带动两个活动块21下移,抽拉第一壳体1即可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分离,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顶端的插块10以及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底端的与插块10适配的卡槽方便多个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4的堆放以及运输。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内容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