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


背景技术:

2.换向器是直流电机和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电枢的一个重要部件。电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是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电机作为工业、交通、国防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设备,其下游行业包含了几乎全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换向器作为电机的核心器件之一,也伴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日益增长,换向器包括又分为机械换向器、半塑换向器、全塑换向器。汽车用起动机上采用的换向器主要用机械拱形换向器、塑料换向器,结构上,换向器是几个接触片围成圆型,分别连接转子上的每个触头,外边连接的两个电极称为电刷与之接触,同时只接触其中的两个,无论那种换向器都要通过转轴固定在电机的里面,此外,还有采用湿簧管的电子换向器。
3.现有的换向器一般都是安装在电机的里面,换向器本体的一端与转子铁芯连接,换向器本体的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但是在电机需要大功率的工作时,会出现换向器从转轴上面滑掉的现象,同时在寒冷的天气转轴受冷会发生收缩,导致电机在工作的时候,会把换向器从转轴上掉落,这样不仅降低了换向器的使用寿命,还会给电机的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换向器一般都是安装在电机的转轴里面,但是在电机高效率的工作时会出现换向器从电机的转轴上掉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其包括:换向器本体,所述换向器本体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转子铁芯,所述换向器本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换向器本体和转轴之间通过铆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铆接装置设有四组。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外壳。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铆接装置为滑槽、支撑滑槽、支撑杆、弹簧、固定凹槽以及滑块组成,所述滑槽、支撑滑槽、支撑杆、弹簧、固定凹槽和滑块均设有四个。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四个所述固定凹槽均匀的开设在转轴外壁的四周上,所述固定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
支撑杆的外壁与弹簧相接触,且弹簧的底端与固定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撑滑槽的底端,所述支撑滑槽与换向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铆接装置为铆接凹槽以及铆接凸块组成,所述铆接凹槽和铆接凸块均设有四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铆接凹槽与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四组铆接凹槽均匀的分布在转轴四周的外壁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铆接凹槽与铆接凸块插接,所述铆接凸块与换向器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四组铆接凸块均匀的分布在换向器本体的内壁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
16.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换向器本体与转轴连接的地方设置了铆接装置,通过铆接装置中的弹簧和滑块的配合可以将换向器本体和转轴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不会出现换向器本体从转轴上掉落的现象;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铆接装置可以实现换向器本体在转轴上面的稳定性,操作简单,实用性能高,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结构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铆接装置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铆接装置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换向器本体。
23.图中:1电机外壳、2转子铁芯、3换向器本体、4转轴、5铆接装置、501滑槽、502支撑滑槽、503支撑杆、504弹簧、505固定凹槽、506滑块、507铆接凹槽、508铆接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具有稳定的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优点,请参阅图1-3,包括换向器本体3,具体的,换向器本体3把直流电变换成低频方波供给供电电极,再把测量电极测得的方波信号变成脉动直流的装置,换向器本体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转子铁芯2,具体的,转子铁芯2是电机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向器本体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具体的,转子铁芯2和转轴4可安装在电机外壳1的里面,换向器本体3和转轴4之间通过铆接装置5固定连接,铆接装置5设有四组,具体的,铆接装置5均匀的分布在转轴4的外壁上;
26.进一步的,换向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外壳1,具体的,电机外壳1一般都是不锈钢的材质,防止外界的水进入电机的里面对电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7.进一步的,铆接装置5为滑槽501、具体的,滑槽501是斜面形状的,支撑滑槽502、具体的,支撑滑槽502是绝缘的材质,支撑杆503、具体的,支撑杆503也是绝缘的材质,弹簧504、具体的,弹簧504是复位弹簧,固定凹槽505以及滑块506组成,具体的,固定凹槽505的里面焊接了支撑杆503,滑槽501、支撑滑槽502、支撑杆503、弹簧504、固定凹槽505和滑块506均设有四个,具体的,弹簧504为复位弹簧,在弹簧504受到挤压后,会立即反弹。
28.进一步的,四个固定凹槽505均匀的开设在转轴4外壁的四周上,固定凹槽505的内壁与支撑杆503固定连接,支撑杆503的外壁与弹簧504相接触,且弹簧504的底端与固定凹槽505的内壁固定连接,具体的,四组固定凹槽505均匀的开在转轴4的上面。
29.进一步的,弹簧504的顶端与滑块506的内壁固定连接,具体的,一般都是滑块506受到挤压,然后弹簧504就会收缩,滑块506与滑槽501滑动连接,具体的,滑块506的材质为绝缘的材质,滑槽501开设在支撑滑槽502的底端,支撑滑槽502与换向器本体3的外壁固定连接,具体的,铆接装置5可以将换向器本体3和转轴4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30.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首先将转轴4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外壳1的里面,接着再将转子铁芯2穿过转轴4,然后再将换向器本体3穿进转轴4的上面,在换向器本体3穿进转轴4,并靠近转子铁芯2的时候,在换向器本体3的尾部安装了一个支撑滑槽502,在支撑滑槽502的下面开了一个倾斜的滑槽501,这样滑块506顶面的斜面会与滑槽501的斜面想接触,弹簧504受到向下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样换向器本体3就和转轴4完成了固定,这样换向器本体3在转轴4的上面就不会出现掉落的现象,提升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个安装过程操作简单。
31.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固定式换向器,具有稳定的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优点,请参阅图4-5,包括换向器本体3,具体的,换向器本体3把直流电变换成低频方波供给供电电极,再把测量电极测得的方波信号变成脉动直流的装置,换向器本体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转子铁芯2,换向器本体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具体的,转轴4安装在电机外壳1的里面,换向器本体3和转轴4之间通过铆接装置5固定连接,铆接装置5设有四组,具体的,铆接装置5通过铆接凸块508和铆接凹槽507的配合将转轴4和换向器本体1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32.进一步的,铆接装置5为铆接凹槽507以及铆接凸块508组成,铆接凹槽507和铆接凸块508均设有四组,铆接凹槽507与转轴4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四组铆接凹槽507均匀的分布在转轴4四周的外壁上,铆接凹槽507与铆接凸块508插接,铆接凸块508与换向器本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四组铆接凸块508均匀的分布在换向器本体3的内壁上,具体的,铆接凸块508表面的弧度和铆接凹槽507开设的凹槽弧度一致。
33.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换向器本体3穿上转轴4上面的时候,会通过铆接凸块508与铆接凹槽507的配合将换向器本体3稳定的与转轴4固定在一起。
34.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