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光源控制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
背景技术:
2.线路板一般指电路板,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
3.现有的led光源控制线路板在安装使用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4.1、现有的led光源控制线路板在使用时元件会产生热量,并且聚集热量而难以散热,应以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的问题。
5.2、现有的led光源控制线路板受到灰尘的影响而损坏的可能性较大。
6.针对以上缺点,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具备散热与防尘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9.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主体,所述线路板主体的后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除尘机构,所述线路板主体后端外表面的下端焊接四组电源控制线。
11.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保护外壳、固定槽块、固定槽柱、通风孔、支撑架、散热扇叶、电机、一号电源连接线与电源线槽。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块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外壳两端外表面后端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槽柱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的前端外表面,所述通风孔设置有四十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支撑架位于保护外壳中部内壁的后端,所述电机位于支撑架中心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散热扇叶位于电机的前端外表面,所述一号电源连接线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电机后端外表面的两端,所述电源线槽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下端上表面的前端。
13.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壳与固定槽块一体成型,所述保护外壳与固定槽柱一体成型,所述通风孔开设在保护外壳的前端外表面,所述保护外壳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保护外壳中部内壁的后端通过固定槽与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电机之间
设置有固定胶,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电机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叶与电机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散热扇叶的后端外表面通过旋转轴与电机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电机与一号电源连接线焊接,所述电源线槽开设在保护外壳下端上表面的前端。
14.优选的,一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有外保护壳、振动电机、二号电源连接线、保护壳盖与固定导柱,所述振动电机位于外保护壳的内壁,所述二号电源连接线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外保护壳一端外表面的前后端,所述保护壳盖位于外保护壳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固定导柱设置有六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壳盖下端外表面的两端与前后端。
15.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壳与振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外保护壳的内壁通过安装槽与振动电机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与二号电源连接线焊接,所述保护壳盖与固定导柱一体成型,所述外保护壳与固定导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外保护壳的上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固定导柱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外保护壳与保护壳盖之间设置有固定导柱,所述外保护壳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导柱与保护壳盖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外保护壳与二号电源连接线之间设置有活动槽,所述外保护壳的一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二号电源连接线的外壁活动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通风孔、散热扇叶与电机对线路板主体进行降温与散热,设置的固定槽柱方便将线路板主体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前端,再通过保护外壳两端的外保护壳中的振动电机振动,减少灰尘落在线路板主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中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中散热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中闭合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中打开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线路板主体;2、散热机构;3、除尘机构;4、电源控制线;201、保护外壳;202、固定槽块;203、固定槽柱;204、通风孔;205、支撑架;206、散热扇叶;207、电机;208、一号电源连接线;209、电源线槽;301、外保护壳;302、振动电机;303、二号电源连接线;304、保护壳盖;305、固定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具体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是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的实施例。
30.如图1-6所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包括线路板主体1,线路板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散热机构2,散热机构2两端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除尘机构3,线路板主体1后端外表面的下端焊接四组电源控制线4。
31.散热机构2包括有保护外壳201、固定槽块202、固定槽柱203、通风孔204、支撑架205、散热扇叶206、电机207、一号电源连接线208与电源线槽209;固定槽块202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外壳201两端外表面后端的上下两端,固定槽柱203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通风孔204设置有四十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支撑架205位于保护外壳201中部内壁的后端,电机207位于支撑架205中心的前端外表面,散热扇叶206位于电机207的前端外表面,一号电源连接线208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电机207后端外表面的两端,电源线槽209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下端上表面的前端;保护外壳201与固定槽块202一体成型,保护外壳201与固定槽柱203一体成型,通风孔204开设在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保护外壳201与支撑架205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保护外壳201中部内壁的后端通过固定槽与支撑架205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架205与电机207之间设置有固定胶,支撑架205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电机207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散热扇叶206与电机207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散热扇叶206的后端外表面通过旋转轴与电机207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电机207与一号电源连接线208焊接,电源线槽209开设在保护外壳201下端上表面的前端;一组除尘机构3包括有外保护壳301、振动电机302、二号电源连接线303、保护壳盖304与固定导柱305,振动电机302位于外保护壳301的内壁,二号电源连接线303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外保护壳301一端外表面的前后端,保护壳盖304位于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导柱305设置有六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壳盖304下端外表面的两端与前后端;外保护壳301与振动电机302之间设置有安装槽,外保护壳301的内壁通过安装槽与振动电机302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振动电机302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焊接,保护壳盖304与固定导柱305一体成型,外保护壳301与固定导柱30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固定导柱305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外保护壳301与保护壳盖304之间设置有固定导柱305,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导柱305与保护壳盖304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外保护壳301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之间设置有活动槽,外保护壳301的一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的外壁活动连接。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先将线路板主体1后端外表面下端的四组电源控制线4通过保护外壳201上的四组电源线槽209,再将线路板主体1放在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再通过将固定螺丝安装在固定槽柱203中,将线路板主体1与保护外壳201固定完成安装,再将两组除尘机构3安装在保护外壳201的两端外表面,随后通过固
定槽块202将线路板整体安装在led光源控制盒中,再为电源控制线4连接电源时,将一号电源连接线208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也连接上去,使启动led光源时,启动电机207与振动电机302通过电机207带动散热扇叶206旋转,再通过通风孔204的辅助对线路板主体1进行散热,避免长时间使用led光源控制盒致使线路板主体1的热量集中造成损坏,通过振动电机302的振动使外保护壳301与保护外壳201传导振动,通过振动减少灰尘落在线路板主体1的可能性,避免灰尘侵蚀线路板主体1的电路造成损坏。
33.具体实施例二
34.本实施例是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上用的散热机构的实施例。
35.如图1-4所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上用的散热机构2,散热机构2包括有保护外壳201、固定槽块202、固定槽柱203、通风孔204、支撑架205、散热扇叶206、电机207、一号电源连接线208与电源线槽209,固定槽块202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外壳201两端外表面后端的上下两端,固定槽柱203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通风孔204设置有四十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支撑架205位于保护外壳201中部内壁的后端,电机207位于支撑架205中心的前端外表面,散热扇叶206位于电机207的前端外表面,一号电源连接线208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电机207后端外表面的两端,电源线槽209设置有四组,且均位于保护外壳201下端上表面的前端,保护外壳201与固定槽块202一体成型,保护外壳201与固定槽柱203一体成型,通风孔204开设在保护外壳201的前端外表面,保护外壳201与支撑架205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保护外壳201中部内壁的后端通过固定槽与支撑架205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架205与电机207之间设置有固定胶,支撑架205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电机207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散热扇叶206与电机207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散热扇叶206的后端外表面通过旋转轴与电机207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电机207与一号电源连接线208焊接,电源线槽209开设在保护外壳201下端上表面的前端。
36.具体实施例三
37.本实施例是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上用的除尘机构的实施例。
38.如图1-2、图5-6所示,一种led光源控制用线路板上用的除尘机构3,一组除尘机构3包括有外保护壳301、振动电机302、二号电源连接线303、保护壳盖304与固定导柱305,振动电机302位于外保护壳301的内壁,二号电源连接线303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外保护壳301一端外表面的前后端,保护壳盖304位于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导柱305设置有六组,且分别位于保护壳盖304下端外表面的两端与前后端,外保护壳301与振动电机302之间设置有安装槽,外保护壳301的内壁通过安装槽与振动电机302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振动电机302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焊接,保护壳盖304与固定导柱305一体成型,外保护壳301与固定导柱30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固定导柱305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外保护壳301与保护壳盖304之间设置有固定导柱305,外保护壳301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导柱305与保护壳盖304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外保护壳301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之间设置有活动槽,外保护壳301的一端内表面通过活动槽与二号电源连接线303的外壁活动连接。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