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接触网安装时使用到的棘轮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对棘轮表面进行抛丸处理的挂架。
背景技术:
2.根据铁路接触网建设中需要使用到的零部件如棘轮、滑轮等的生产工艺要求,棘轮、滑轮等部件需要在铸造后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抛丸挂架,即将多个棘轮或者滑轮挂在挂架上,然后放进抛丸室内进行抛丸处理。
3.以往使用的棘轮抛丸挂架如图1所示,为周向挂件结构。其在底盘1上竖立设置的挂杆2上,分两层地设有六组挂臂a3,即每层有三组挂臂a3。每组挂臂a3包括一端连接在挂杆2上的主杆31和连接在主杆31上的支杆32。所述支杆32设在主杆31上靠近挂杆2的一端,并使支杆32向上延伸而被分布设在竖直面内。
4.使用上述结构的抛丸挂架,将棘轮悬挂在挂臂上时,由于棘轮的尺寸较大,棘轮挂上去之后相互之间有重叠遮挡,导致抛丸效果不良。如图1所示的周向挂件结构的抛丸挂架,使用时其中心部位处于空缺位位置,而中心位置是抛丸最集中的部位,所以存在不必要的浪费。
5.本专利通过分析棘轮的结构特点以及抛丸机的实际运行状况,期求通过改变棘轮的悬挂方式,来达到增加一次抛丸悬挂件数及提高抛丸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能够使棘轮在挂架上体现为径向挂件方式,克服了棘轮悬挂在挂架上后重叠严重、抛丸有效区存在浪费等不足有助于提高抛丸质量。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包括底盘、挂杆及设在挂杆上的挂臂。所述挂臂在所述挂架上设有上下相间的多层,每层中各含有多个挂臂且该多个挂臂绕圆周相间分布设置。
8.所述挂臂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上的主干杆和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上的分支杆。
9.所述分支杆处于相对靠近所述主干杆自由端的一侧。所述分支杆分布设在平面内。
10.进一步,所述主干杆呈t形且双头端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与所述挂杆相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挂臂还包括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干杆相连接的位置相对处于所述分支杆与所述主干杆相连接位置的内侧。
12.进一步,在所述挂加上设有上下相间的两层挂臂。可以在每层布置3至6个挂臂。
13.进一步,所述主干杆沿径向水平延伸。所述分支杆的轴线相对与之连接的所述主
干杆的轴向垂直。所述主干杆、所述分支杆均分布在水平面内。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棘轮在挂架上体现为径向挂件方式,克服了棘轮悬挂在挂架上后重叠严重、抛丸有效区存在浪费等不足,有助于提高抛丸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下抛丸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专利所涉及的抛丸挂架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盘,2挂杆,3挂臂a,31主杆,32支杆,4挂臂,41主干杆,42分支杆,4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9.如图2所示的一种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包括底盘1、挂杆2及设在挂杆2上的挂臂4。
20.所述挂臂4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2上的主干杆41和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41上的分支杆42。
21.所述分支杆42处于相对靠近所述主干杆41自由端的一侧。所述分支杆42分布设在平面内(可为相对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平面)。
22.所述挂臂4在所述挂杆2上设有上下相间的两层。因为分支杆4连接在靠近主干杆41自由端的一侧,所以可在每层中各含有5个或6个挂臂4且该多个挂臂4绕圆周相间分布设置,这样相对现有的抛丸挂架,单层能够悬挂的棘轮数目便有显著增加,而且不会因为棘轮数的增加而导致棘轮间的相互遮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即该种径向挂件方式,同时克服了棘轮悬挂在挂架上后重叠严重、悬挂个数较少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出抛丸有效区使其得到利用,有助于提高抛丸质量。
23.具体实施方案下,所述主干杆呈t形且双头端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与所述挂杆相固定连接。这样的主干杆能够增强其与挂杆间的连接刚性,能可靠地悬挂支撑棘轮。
24.为保证挂臂对棘轮悬挂的可靠性,包含在挂臂内的各个杆的外径尺寸可以适当增大。
25.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挂臂4还包括支撑杆43,该支撑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41上。所述支撑杆43与所述主干杆41相连接的位置相对处于所述分支杆42与所述主干杆41相连接位置的内侧。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保证挂臂4牢靠地悬撑起棘轮,显著提高了挂臂4的支撑刚性。
26.图示中在所述挂杆2上设有上下相间的两层挂臂4,每层布置有6个挂臂。
27.如图示,所述主干杆41沿径向水平延伸。所述分支杆42的轴线相对与之连接的所述主干杆41的轴向垂直。所述主干杆41、所述分支杆42均分布在水平面内。而且所述分支杆自由端的朝向是一致的或者说分支杆设在主干杆的同一侧面上(该同一侧面可理解为主干杆上沿顺时针方向相对的面)。
28.本专利能够使棘轮在挂架上体现为径向挂件方式,相对现有的挂架,克服了棘轮悬挂在挂架上后重叠严重、抛丸有效区存在浪费等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抛丸质量。
29.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包括底盘、挂杆及设在挂杆上的挂臂,所述挂臂在所述挂杆上设有上下相间的多层,每层中各含有多个挂臂且该多个挂臂绕圆周相间分布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臂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上的主干杆和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上的分支杆;所述分支杆处于相对靠近所述主干杆自由端的一侧;所述分支杆分布设在水平面内或相对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杆呈t形且双头端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与所述挂杆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臂还包括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干杆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干杆相连接的位置相对处于所述分支杆与所述主干杆相连接位置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架上设有上下相间的两层挂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在每层中布置3至6个挂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杆沿径向水平延伸;所述分支杆的轴线相对与之连接的所述主干杆的轴向垂直;所述主干杆、所述分支杆均分布在水平面内。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架上设有上下相间的两层挂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在每层中布置3至6个挂臂。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杆沿径向水平延伸;所述分支杆的轴线相对与之连接的所述主干杆的轴向垂直;所述主干杆、所述分支杆均分布在水平面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安装用棘轮抛丸挂架,包括底盘、挂杆及设在挂杆上的挂臂。挂臂在挂杆上设有上下相间的多层,每层中各含有多个挂臂且该多个挂臂绕圆周相间分布设置。挂臂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挂杆上的主干杆和一端固定连接在主干杆上的分支杆。分支杆处于相对靠近主干杆自由端的一侧。分支杆分布设在平面内。本专利能够使棘轮在挂架上体现为径向挂件方式,克服了棘轮悬挂在挂架上后重叠严重、抛丸有效区存在浪费等不足,有助于提高抛丸质量。丸质量。丸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霞 郑东方 郭强 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铁设(济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