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主板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当通过硬件和软件做成gps定位系统终端用于车辆定位的时候,称为车载gps定位系统,但光有定位还不行,还要把这个定位信息传到报警中心或者车载gps定位系统持有人那里,我们称为第三方,所以gps定位系统中还包含了gsm网络通讯,通过gsm网络用短信的方式把卫星定位信息发送到第三方,通过微机解读短信电文,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这样就实现了车载gps定位系统,与此同时,在车上安装相应的探测传感器,利用车载gps定位的gsm网络通讯功能,同样能把防盗报警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或者把这个报警电话、短信直接发送到车主手机上,完成车载gps防盗报警,这里可以看出,车载gps定位的gsm网络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智能手机,可以和第三方互相通讯,还可以把车辆被抢,司机被劫、被绑架等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所以说车载gps定位是定位、防盗、防劫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安全被人们所重视,汽车定位设备被大量的应用在汽车上用于安全定位以及汽车防盗,车载定位用主板需要进行散热用以保障其正常作业,现有市场上的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不具备适用性强的功能,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达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蜂窝散热箱,所述蜂窝散热箱底部设置有风力散热机构,所述蜂窝散热箱一侧设置有旋转散热机构,所述风力散热机构包括有底板、第一安装箱、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风扇组,所述第一安装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箱的内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第一安装箱的内壁并延伸至外部。
5.优选的,所述风扇组包括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动轴、风扇、第一轴承、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与底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顶面,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底面并延伸至顶面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内壁与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旋转散热机构包括有第二安装箱、第二电机、第三转动轴、散热片组,所述第二安装箱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箱的内壁,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组包括有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散热片、第二轴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三转动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散热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与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风扇组数量为五。
9.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组数量为四,所述散热片贯穿蜂窝散热箱的一侧并延伸至另一侧的外部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蜂窝散热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底部与第一安装板顶面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蜂窝散热箱对主板进行吸热,风扇的风力进一步使得散热效果提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片良好的吸热效果进一步对主板进行散热,通过旋转散热片使得散热片散热均匀。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力散热机构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散热机构结构图。
17.图中:1主板、2蜂窝散热箱、3风力散热机构、301底板、302第一安装箱、303第一电机、304第一转动轴、4风扇组、401第一锥形齿轮、402第二锥形齿轮、403第二转动轴、404风扇、405第一轴承、406第一安装板、5旋转散热机构、501第二安装箱、502第二电机、503第三转动轴、6散热片组、601第三锥形齿轮、602第四锥形齿轮、603散热片、604第二轴承、605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定位用主板的散热通风结构,包括主板1,主板1底部固定安装有蜂窝散热箱2,蜂窝散热箱2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柱,承重柱底部与第一安装板406顶面固定连接,蜂窝散热箱2对主板进行吸热1,蜂窝散热箱2底部设置有风力散热机构3,蜂窝散热箱2一侧设置有旋转散热机构5,风力散热机构3包括有底板301、第一安装箱302、第一电机303、第一转动轴304、风扇组4,风扇组4数量为五,第一安装箱302固定安装在底板301的顶部,第一电机303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箱302的内壁,第一电机3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3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动轴304转动,第一转动轴304贯穿第一安装箱302的内壁并延伸至外部,风扇组4包括有第一锥形齿轮401、第二锥形齿轮402、第二转动轴403、风扇404、第
一轴承405、第一安装板406,第一锥形齿轮401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轴304的外表面,第一转动轴304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01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01与第二锥形齿轮402啮合,第二锥形齿轮402固定套设在第二转动轴403的外表面,第二锥形齿轮402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轴403转动,第一安装板406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底部与底板301顶面固定连接,第一轴承405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06顶面,第二转动轴403的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406底面并延伸至顶面与风扇40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403转动带动风扇404转动,风扇404的风力进一步使得散热效果提升,第一轴承405内壁与第二转动轴4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散热机构5包括有第二安装箱501、第二电机502、第三转动轴503、散热片组6,第二安装箱50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06的顶面,第二电机502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箱501的内壁,第二电机5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动轴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散热片组6包括有第三锥形齿轮601、第四锥形齿轮602、散热片603、第二轴承604、第二安装板605,第三锥形齿轮601固定套设在第三转动轴503的外表面,第三锥形齿轮601与第四锥形齿轮602啮合,第四锥形齿轮602固定套设在散热片603的外表面,第四锥形齿轮602转动带动散热片603转动,第二安装板605的底部与第一安装板406的顶部固定连接,散热片组6数量为四,散热片603贯穿蜂窝散热箱2的一侧并延伸至另一侧的外部通过第二轴承604与第二安装板605转动连接,散热片603良好的吸热效果进一步对主板1进行散热,旋转散热片603使得散热片603散热均匀。
20.工作原理:启动第一电机303,第一电机3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动轴304转动,第一转动轴304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01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01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0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402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轴403转动,第二转动轴403转动带动风扇404转动,启动第二电机502,第二电机50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三转动轴503转动,第三转动轴503转动带动第三锥形齿轮601转动,第三锥形齿轮60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602转动,第四锥形齿轮602转动带动散热片603转动。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