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烤炉。
背景技术:
2.烘焙,又称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后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也能使食物的口感发生变化。
3.通常情况下烘焙的依赖的能源是电力,但在电力不足的地方(比如偏僻的工地、海洋等),同时食品烘焙量要求大,每批次产品烘焙间隔时间短,对设备的产能、性能要求比较高,现有设备就不能适用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烤炉,能够适用于烘焙量大,间隔时间短的烘焙。
5.为了解决上述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燃油烤炉,包括:烘焙室,用于放置待烘焙的食品,在所述烘焙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烘焙室出风口;热交换室,位于烘焙室一侧,且通过出风风道与烘焙室出风口相通;在所述热交换室内安装有燃烧室和热交换机构;所述燃烧室的头部伸出热交换室且与燃烧器相连;所述热交换机构与燃烧室的尾部相通;所述热交换室顶部安装有鼓风风机;在所述热交换室的底部还开设有与出风风道相通的热交换室出风口;所述热交换室出风口位于热交换机构和燃烧室的下方;所述热交换机构的一侧连通与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尾部设置有排烟风机。
7.优选地,所述热交换机构包括前交换室、后交换室、热交换排、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为直角形且框在后交换室的外侧;所述辅助室与排烟通道相通,后交换室与燃烧室尾部相通;所述热交换排是多个竖直分布的高温气流通道;所述高温气流通道是片状且相邻两个所述高温气流通道之间有缝隙,以便使空气穿过;所述热交换排连通前交换室和后交换室,以及连通前交换室和辅助室。
8.优选地,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和后交换室的高温气流通道的个数大于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和辅助室的高温气流通道。
9.优选地,所述烘焙室出风口是由多个通孔组成的“t”字形结构。
10.优选地,所述燃烧室通过支撑架安装在热交换室内;所述热交换机构位于燃烧室的上方。
11.优选地,在所述热交换排的下方安装有位于燃烧室上方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有两个且均向外倾斜。
12.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的头部连通有伸出热交换室的观火口。
13.优选地,在所述热交换室的顶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
统相连;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排烟风机和燃烧器动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烘焙具备下列优点:
15.(1)设置热交换机构和燃烧室,燃烧室能够将油料燃烧的高温气流送至热交换机构,热交换机构能够将新鲜洁净空气进行加热,然后送至烘焙室;利用油料燃烧能够避免使用电力,且适用于烘焙量大,间隔时间短的烘焙。
16.(2)热交换机构包括前交换室、后交换室、热交换排、辅助室;热交换排连通前交换室和后交换室,以及连通前交换室和辅助室;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和后交换室的高温气流通道的个数大于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和辅助室的高温气流通道,从而减慢高温气流排出的速度,有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果。
17.(3)在热交换室的顶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排烟风机和燃烧器动作,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方便对热交换室的温度进行自动化调节,从而保证加热后的新鲜空气温度稳定,保证烘焙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热交换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热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高温气流通道的排布示意图。
23.图中:1为烘焙室,11为烘焙室出风口,12为出风风道,2为热交换室,21为热交换室出风口,3为燃烧室,31为燃烧器,32为支撑架,33为观火口,4为热交换机构,41为前交换室,42为后交换室,43为热交换排,44为辅助室,45为高温气流通道,5为鼓风风机,6为排烟风机,61为排烟通道,7为导流板,8为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25.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燃油烤炉,包括烘焙室1和热交换室2。
26.烘焙室1,用于放置待烘焙的食品,在所述烘焙室1的侧壁上开设有烘焙室出风口11;烘焙室1有能够开合的门,为了表示清楚,图中未显示;所述烘焙室出风口11是由多个通孔组成的“t”字形结构,从而保证烘焙的均匀;烘焙室出风口11的横跨高度近似等于烘焙室1的高度。
27.热交换室2,位于烘焙室1一侧,且通过出风风道12与烘焙室出风口11相通;出风风道12是位于烘焙室1和热交换室2之间的缝隙,该缝隙被隔板围挡后形成出风风道12,出风风道12的一块侧板是烘焙室1的侧板,另一块侧板是热交换室2的侧板。
28.在所述热交换室2内安装有燃烧室3和热交换机构4;所述燃烧室3的头部伸出热交换室2且与燃烧器31相连,燃烧器31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所述燃烧室3通过支撑架32安装在热交换室2内;所述热交换机构4位于燃烧室3的上方;所述燃烧室3的头部连通有伸出热交换室2的观火口33,透过观火口33可以观察燃烧室3内的燃烧情况。
29.热交换机构4与燃烧室3的尾部相通;所述热交换室2顶部安装有鼓风风机5;鼓风风机5用于将新鲜空气送至热交换机构4上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燃烧室3的热量传递给新鲜空气,在所述热交换室2的底部还开设有热交换室出风口21;所述热交换室出风口21位于热交换机构4和燃烧室3的下方;热交换室出风口21与出风风道12相通,从而将加热后的新鲜空气送至烘焙室1进行热烘焙;所述热交换机构4的一侧连通与排烟通道61;所述排烟通道61的尾部设置有排烟风机6,排烟风机6能够将燃烧室3内部分的高温气流快速排出热交换室2外,从而避免温度过高。
30.热交换机构4包括前交换室41、后交换室42、热交换排43、辅助室44;所述辅助室44为直角形且框在后交换室42的外侧;所述辅助室44与排烟通道61相通,后交换室42与燃烧室3尾部相通;所述热交换排43是多个竖直分布的高温气流通道45;所述高温气流通道45是片状且相邻两个所述高温气流通道45之间有缝隙,以便使新鲜空气穿过;所述热交换排43连通前交换室41和后交换室42,以及连通前交换室41和辅助室44,即部分高温气流通道45连通前交换室41和后交换室42,剩余的高温气流通道45连通前交换室41和辅助室44,辅助室44主要用于将高温气流排出热交换机构4;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41和后交换室42的高温气流通道45的个数大于连通在所述前交换室41和辅助室44的高温气流通道45,从而减慢高温气流排出的速度,有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果。
31.在所述热交换排43的下方安装有位于燃烧室3上方的导流板7;所述导流板7有两个且均向外倾斜;导流板7的作用是避免鼓风风机5吹出来的新鲜空气影响燃烧室3的温度。
32.在所述热交换室2的顶部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控制系统(图中未表示)相连;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排烟风机6和燃烧器31动作,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热交换室2温度已经超过预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排烟风机6开始工作进行排烟,同时减慢燃烧器31燃烧速度;反之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热交换室2内温度低于预定值时,排烟风机6不工作,燃烧器31的燃烧速度增大。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热交换室2温度已经超过预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排烟风机6开始工作进行排烟,同时减慢燃烧器31燃烧速度;反之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热交换室2内温度低于预定值时,排烟风机6不工作,燃烧器31的燃烧速度增大;
34.高温气流的流动过程;油料通过燃烧器31燃烧喷出的高温火焰在燃烧室3内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由后交换室42流至热交换排43,并到达前交换室41,前交换室41的部分气流经过部分高温气流通道45流至辅助室44,并最终到达排烟道;
35.烘焙气体的流动过程:新鲜洁净空气经由鼓风风机5被送至热交换排43,并穿过相邻高温气流通道45之间的间隙进行加热,到达热交换室出风口21,然后穿过出风风道12经
由烘焙室出风口11到达烘焙室1内。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左、右、内、外”是以图中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为基准定义的,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此方位词的应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
37.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性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