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82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特别适用于浇筑面积大、单次浇筑方量多的深基坑、水下低承台等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时,如自由倾落高度过大,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粘着力后的下落功能大,下落速度较砂浆快,因而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为此,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m,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现有技术中,对于深度超过30m的大型锚碇超深基坑,在靠近基坑内边缘区域采用导管浇筑,除此之外的中心区域则采用泵管配合布料杆的施工工艺。这种导管的局限性在于结构过于复杂,加工难度大,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容易堵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适用性好的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集料斗,所述管体内设有防离析叶片,所述管体外壁面上设有吊耳。
6.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7.所述集料斗下端与所述管体上端对接,所述集料斗为倒锥形结构。
8.所述吊耳侧边伸出所述集料斗外侧边沿一定距离,吊孔靠近吊耳伸出的两侧边缘设置。
9.所述吊耳上设有围绕所述吊孔周圈布置的吊孔补强板。
10.所述导管由多段管体对接,所述防离析叶片设于每段所述管体的下口处。
11.所述防离析叶片间隔交错的设置在相邻所述管体内壁;与所述防离析叶片相对的管体外壁上设有补强板。
12.所述防离析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
13.所述第一叶片一侧边焊接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第一叶片面板向下倾斜布置。
14.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边焊接在所述管体内壁上,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叶片焊接。
15.所述管体与管体之间对接焊缝焊接,相邻管体之间连接处设有连接板。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适用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7.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管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组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管体,2、集料斗,3、吊耳,4、加强筋板,5吊孔补强板,6、吊孔,7、防离析叶片,71、第一叶片,72、第二叶片,8、补强板,9、连接板,10、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本实用新型这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如图1、2、3中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上设有集料斗2,管体1内设有防离析叶片7,管体1外壁面上设有吊耳3。
25.本实用新型中,集料斗2下端与管体1上端对接,集料斗2为倒锥形结构。如图1中所示,集料斗2焊接在管体1顶部的管口,其作用主要是防止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后泵车软管的混凝土掉落在导管下方而伤及作业人员;其次还可以在混凝土泵车插入管身顶部管口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泵送。集料斗2的开口尺寸稍大于管体直径。
26.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中所示,吊耳3侧边伸出集料斗2外侧边沿一定距离,吊孔6靠近吊耳3伸出的两侧边缘设置。吊耳3上设有围绕吊孔6周圈布置的吊孔补强板5,在吊孔的两侧均设置吊孔补强板5,以增强吊孔6处结构强度,确保安全起吊。在吊耳3与管体1连接处设有多道加强筋板,吊耳3焊接在管体1上部,距离管顶约1m的距离,吊耳3的侧边需要伸出集料斗2的外边沿,确保塔吊吊装导管浇筑混凝土时钢丝绳不会碰到集料斗2,以方便安全起吊。
27.本实用新型中,为更好的满足深基坑使用,可采用管体对接,如图3所示,管体1与管体1之间对接焊缝焊接,为防止节段之间焊缝不合格而导致断管,相邻管体1之间连接处设有连接板9进行结构补强;每段管体1的下口处均设置有防离析叶片7,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离析效果。防离析叶片7间隔交错的设置在相邻管体内壁;与防离析叶片相对的管体1外壁上设有补强板8。混凝土经防离析叶片7的减速下,会不断地磨损其附近的管壁,为防止混凝土将管壁磨破,需要在其附近设置补强板8,增强其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28.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中所示,防离析叶片7包括第一叶片71及第二叶片72。第一叶片71及第二叶片72均为板状结构,便于加工制作成型。第一叶片71一侧边焊接在管体内壁上,第一叶片71的面板向下倾斜布置。第二叶片72的一侧边焊接在管体内壁上,另一侧边与第一叶片71焊接。此种结构的,防离析叶片7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安装,成本低,布置在每节管体1的下口处,可起到较好的防离析效果。
29.本实用新型中,管体为无缝钢管,可设置无缝钢管首节为9m,下口设置防离析叶片
7,其余管体均为6m的标准节;各无缝钢管采用对接焊缝焊接,为防止节段之间焊缝不合格而导致断管,采用节段连接板将上下节段焊接补强;混凝土经防离析叶片减速,会不断地磨损其附近的管壁,为防止混凝土将管壁磨破,需要在其附近设置2cm厚的补强钢板,补强钢板与管壁采用连续角焊缝焊接密贴。
30.本实用新型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通过对导管的优化设计,防止了混凝土离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混凝土堵管的风险,浇筑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导管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适用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集料斗,所述管体内设有防离析叶片,所述管体外壁面上设有吊耳;所述防离析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一侧边焊接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第一叶片面板向下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边焊接在所述管体内壁上,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叶片焊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下端与所述管体上端对接,所述集料斗为倒锥形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侧边伸出所述集料斗外侧边沿一定距离,吊孔靠近吊耳伸出的两侧边缘设置。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上设有围绕所述吊孔周圈布置的吊孔补强板。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由多段管体对接,所述防离析叶片设于每段所述管体的下口处。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离析叶片间隔交错的设置在相邻所述管体内壁;与所述防离析叶片相对的管体外壁上设有补强板。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管体之间对接焊缝焊接,相邻管体之间连接处设有连接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集料斗,所述管体内设有防离析叶片,所述管体外壁面上设有吊耳。本实用新型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导管,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适用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郭佳嘉 张国浩 李坚 王猛 季宇鑫 刘亚西 马壮 宋晟峰 尤江 张紫君 许洪飞 徐海平 马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