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杯生产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纸杯输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纸容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奶茶杯、冰激凌杯、方便面碗等纸容器随处可见,因此纸容器生产厂家数量迅速增加。而各厂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产品的检验效率是制约纸容器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3.纸杯机成型后需要对纸杯的卷口、滚花、侧边粘合等成型情况进行检查,如存在废品、次品等需要将纸杯剔除,从而保证成品纸杯的质量。现有的纸杯机大多采用人工检查,但是人工成本较高,而且人工检验过程中会造成纸杯二次污染,因此为了提高纸杯的出厂合格率,降低人工成本,现有的纸杯机仍需改进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4.专利号为cn103129021a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检测、剔除废杯功能的纸杯机,该种纸杯机包括有成型机构、成品出口、废品出口及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有出杯工位和纸杯检测工位,所述纸杯检测工位设有纸杯成像检测器,所述出杯工位与出杯通道的一端接通,所述出杯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分杯器,所述分杯器包括有吸杯工位、废杯出杯工位及成品出杯工位,所述吸杯工位与出杯通道接通,所述废杯出杯工位通过废杯出杯管道与废杯出口接通,所述成品出杯工位通过成品出杯管道与成品出口接通,所述纸杯成像检测器和分杯器均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检测、剔除废杯的功能,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工,而且不会对纸杯造成污染,因而更加卫生。
5.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纸板进行翻转来实现全面的检测,检测过程繁琐,在翻转过程中很容易损坏纸板,同时影响检测输送的效率,整个设备工位安装空间有限,不利于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对设备维护检修,便于更换皮带,提高检修效率的纸杯输送检测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杯输送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输送装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侧和/或上下方,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位于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纸板行进方向的后端,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对立安装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并平行设置,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有用于输送纸杯的间距,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通过设于支撑板下端的驱动轴带动同步运动,驱动轴受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
8.进一步,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板的下端,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主动轮,支撑板上通过活动轴设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同步皮带连接。
9.进一步,所述活动轴上还设有用于分别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皮带轮,
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皮带轮上,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输送装置上方的从皮带轮上,皮带轮安装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上。
10.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呈1-20
°
夹角。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距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位置低于纸杯的高度。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三输送带和驱动轮,驱动轮包括主驱动轮和从驱动轮,第三输送带设置在主驱动轮和从驱动轮上,主驱动轮受驱动电机的驱动。
13.进一步,所述第三输送带上设有负压吸附孔,吸附孔小于纸杯杯底的面积。
14.进一步,所述第三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
15.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杯底检测装置、杯身检测装置和杯内侧检测装置,杯底检测装置设于第一输送装置的下端,杯身检测装置设于第三输送带的一侧,杯内检测装置通过支撑杆设于第三输送带的上方。
16.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次品剔除装置,剔除装置的对面设有次品收集箱,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设有成品输送负压管。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本方案有效的提高了对设备的维护检修,便于提高对纸板的输送,提高了对纸杯的检测剔除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对纸板的损坏,但纸杯掉入第一输送装置内时,便于及时清理,避免纸杯影响对后续纸杯的检测工作。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21.1-机架,2-同步皮带,3-从动轮,4-第一输送带,5-第二输送带,6-从皮带轮,7-支撑架,8-次品收集箱,9-杯内侧检测装置,10-支撑杆,11-输送负压管,12-第二驱动电机,13-杯身检测装置,14-第三输送带,15-次品剔除装置,16-纸杯,17-杯底检测装置,18-第一驱动电机,19-主动轮,20-驱动轴,21-活动轴,22-皮带轮,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附图所示:一种纸杯16输送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和设于机架1上的输送装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侧和/或上下方,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位于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纸板行进方向的后端,第一输送装置包括对立安装的两支撑板23,两支撑板23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并平行设置,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之间设有用于输送纸杯16的间距,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通过设于支撑板23下端的驱动轴20带动同步运动,驱动轴20受第一驱动电机18的驱动。优选地,机架上还设有次品剔除装置15,剔除装置的对面设有次品收集箱8,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设有成品输送负压管11。
23.优选地,驱动轴20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板23的下端,驱动轴20的两端均设有主动轮19,支撑板23上通过活动轴21设有从动轮3,主动轮19和从动轮3通过同步皮带2连接。
24.更优地,活动轴21上还设有用于分别驱动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皮带轮22,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皮带轮22上,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输送装置上方的从皮带轮226上,皮带轮22安装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架7上。
25.在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呈1-20
°
夹角。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呈2-10
°
夹角;最佳地,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呈3
°
、5
°
或7
°
夹角,便于提高对纸杯16是输送效果和检测便利;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距离第二输送装置的位置低于纸杯16的高度;便于提高对纸杯16的输送,当纸杯16在第一输送装置的末端时,纸杯16的底部与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带接触,进而使纸杯16正立在输送带上,纸杯16脱离第一输送带4,进入第二输送带5,进而提高输送的效果。
26.在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三输送带14和驱动轮,驱动轮包括主驱动轮和从驱动轮,第三输送带14设置在主驱动轮和从驱动轮上,主驱动轮受第二驱动电机12的驱动。优选地,第三输送带14上设有负压吸附孔,吸附孔小于纸杯16杯底的面积,便于提高对杯底的吸附效果,防止纸杯16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倾倒翻滚情况,便于提高输送效率和效果。更优地,第三输送带14与第一输送带4、第二输送带5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同时都采用同步皮带2,是纸杯16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时,其运行速率同步,避免使纸杯16造成挤压而损坏。
27.在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杯底检测装置17、杯身检测装置13和杯内侧检测装置9,杯底检测装置17设于第一输送装置的下端,杯身检测装置13设于第三输送带14的一侧,杯内侧检测装置9通过支撑杆10设于第三输送带14的上方。
28.本方案有效的提高了对设备的维护检修,便于更换和检修皮带,当其中的一根皮带需要更换时,只需直接更换就行,无需将其他零件进行拆卸,进而提高了维修检修的效率,同时便于提高对纸板的输送,提高了对纸杯16的检测剔除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对纸板的损坏,但纸杯16掉入第一输送装置内时,便于及时清理,避免纸杯16影响对后续纸杯16的检测工作。
2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