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
背景技术:
2.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在活性炭处理燃烧过程中,将余热回收可以降低成本;而由于工艺要求,要求使排烟温度大于250℃,因此需要降低余热回收效率,提高烟气排出时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可以有效控制排烟温度在要求范围内。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包括过热器、蒸发受热面、旋风除尘器和省煤器;所述过热器的进气端对应于烟气口,所述过热器底部设有第一落灰斗组,所述过热器的出气端对应于蒸发受热面的进气端,所述蒸发受热面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对应于省煤器,所述蒸发受热面底部设有第二落灰斗组,所述蒸发受热面的出气端对应于旋风除尘器的进气端,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的进气端,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
5.进一步地,所述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所述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独立的通道连接于蒸发受热面的出气端,所述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落灰斗和第二落灰斗,所述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的出气端连接于省煤器的进气端。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沿垂直于蒸发受热面方向排设;所述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设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的进气端对应于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的出气端,所述集气管沿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集气管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的进气端。
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可以有效控制排烟温度在要求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8.1)常温水先经过换热器加热后再进入省煤器,减少烟气在省煤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烟气最终排出的温度,使其可以保持在250℃以上;
9.2)通过集气管可以改变第一离心筒和第二离心筒以及省煤器的排设方向,缩短整体设备的排设长度,可以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增大车间面积利用率。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热器、蒸发受热面和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图;
1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离心筒、第二离心筒和省煤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3.如附图1-2: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包括过热器1、蒸发受热面2、旋风除尘器3和省煤器4;所述过热器1的进气端对应于烟气口,所述过热器1底部设有第一落灰斗组11,所述过热器1的出气端对应于蒸发受热面2的进气端,所述蒸发受热面2设有换热器21,所述换热器21对应于省煤器4,所述蒸发受热面2底部设有第二落灰斗组22,所述蒸发受热面2的出气端对应于旋风除尘器3的进气端,所述旋风除尘器3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所述省煤器4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41;烟气经过过热器1、蒸发受热面2、旋风除尘器3和省煤器4吸收余热后排出,烟气内设备内部流通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烟气中的粉尘沉降到落灰斗中,然后通过重力式卸灰阀排出;常温水先经过换热器21加热后再进入省煤器4,减少烟气在省煤器4的换热效率,提高烟气最终排出的温度,使其可以保持在250℃以上。
14.所述旋风除尘器3包括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独立的通道连接于蒸发受热面2的出气端,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落灰斗311和第二落灰斗312,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出气端连接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一般为保证除尘效果,需要使用直径更大的除尘器,通过设置离心直径较小的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同时工作,在满足除尘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外围尺寸,减少占地面积。
15.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沿垂直于蒸发受热面2方向排设;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设有集气管313,所述集气管313的进气端对应于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出气端,所述集气管313沿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集气管313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通过集气管313可以改变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以及省煤器4的排设方向,缩短整体设备的排设长度,可以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增大车间面积利用率。
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热器(1)、蒸发受热面(2)、旋风除尘器(3)和省煤器(4);所述过热器(1)的进气端对应于烟气口,所述过热器(1)底部设有第一落灰斗组(11),所述过热器(1)的出气端对应于蒸发受热面(2)的进气端,所述蒸发受热面(2)设有换热器(21),所述换热器(21)对应于省煤器(4),所述蒸发受热面(2)底部设有第二落灰斗组(22),所述蒸发受热面(2)的出气端对应于旋风除尘器(3)的进气端,所述旋风除尘器(3)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所述省煤器(4)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器(3)包括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独立的通道连接于蒸发受热面(2)的出气端,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落灰斗(311)和第二落灰斗(312),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出气端连接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沿垂直于蒸发受热面(2)方向排设;所述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设有集气管(313),所述集气管(313)的进气端对应于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的出气端,所述集气管(313)沿第一离心筒(31)和第二离心筒(32)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集气管(313)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4)的进气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余热回收锅炉结构,包括过热器、蒸发受热面、旋风除尘器和省煤器;所述过热器的进气端对应于烟气口,所述过热器底部设有第一落灰斗组,所述过热器的出气端对应于蒸发受热面的进气端,所述蒸发受热面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对应于省煤器,所述蒸发受热面底部设有第二落灰斗组,所述蒸发受热面的出气端对应于旋风除尘器的进气端,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气端对应于省煤器的进气端,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所述省煤器的出气端设有第三落灰斗组。
技术研发人员:董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四方无锡锅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