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尤指一种适用于动力车辆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现有具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车辆的立体图及侧视图。如图所示,在二轮摩托车的现有技术中,动力单元93与车体框架92之间一般会设有一动力单元吊架94,该动力单元吊架94是以车体框架固定端941的一固定螺栓9411(如图3所示)枢设于车体框架92上,并以动力单元固定端942连接动力单元93。
3.图3是现有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分解图。如图所示,若以动力单元固定端942为后轮运动中心,车体框架92至少需设有一对应位于动力单元吊架94的限位部943的限位结构95,以吸收动力单元93行经起伏路面时的摇晃震动。
4.然而,现有技术的限位结构95均固定于车体框架92上,无法根据不同动力单元93姿态的车辆悬吊改变其配置位置,故每当开发不同型式的机种时,就必须重新设计一款可以匹配新款动力单元吊架94的限位结构95,因而造成开发成本的增加。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实用新型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通过增设一可调式限位结构,除了可抑制动力单元震动时所产生的动力单元吊架的自由度变化,更可对应不同动力单元姿态的车辆悬吊需求所使用,于开发不同型式机种时,车体框架与动力单元吊架可使用相同的限位结构,仅需调整限位结构的固定位置即可。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设置于一具有一车体框架及一动力单元的动力车辆上,包括有一调整螺栓锁附座、一限位结构以及一动力单元吊架。调整螺栓锁附座固设于车体框架上。限位结构具有一容置空间,是以一调整螺栓组件锁附于调整螺栓锁附座上。动力单元吊架具有一车体框架固定端、一动力单元固定端以及一容置于容置空间的限位部,动力单元吊架是以车体框架固定端枢设于车体框架上,并以动力单元固定端连接动力单元。
7.其中,调整螺栓组件可调整限位结构的设置位置,使动力单元吊架可选择式的远离车体框架或靠近车体框架。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除了具有现有连接动力单元与车体框架的功能外,可限位吸收路面震动所造成动力单元的自由度变化,同时增设有可调式限位结构可对应不同动力单元姿态的车辆悬吊需求所使用,有效提升元件的适应性,减少额外的生产开销。
8.上述调整螺栓组件可包括有一调整螺栓、一调整螺栓固定卡扣以及一调整螺栓固定螺母。由此,可帮助限位结构产生线性的位移变化,对应不同动力单元姿态的车辆悬吊需
求所使用。
9.上述动力单元吊可架设有一管线固定部。由此,可供安排管路走线使用,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10.上述动力单元吊架的限位部可设有一减震橡胶。由此,可有效限制限位部的撞击力道,以抑制震动的产生。
11.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说明书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12.图1是现有具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车辆的立体图。
13.图2是现有具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车辆的侧视图。
14.图3是现有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分解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分解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单元吊架靠近车体框架的侧视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单元吊架远离车体框架的侧视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1ꢀꢀꢀꢀꢀꢀꢀꢀ
连接组件
[0021]2ꢀꢀꢀꢀꢀꢀꢀꢀ
车体框架
[0022]
21
ꢀꢀꢀꢀꢀꢀꢀ
调整螺栓锁附座
[0023]4ꢀꢀꢀꢀꢀꢀꢀꢀ
动力单元吊架
[0024]
41
ꢀꢀꢀꢀꢀꢀꢀ
车体框架固定端
[0025]
411
ꢀꢀꢀꢀꢀꢀ
固定螺栓
[0026]
42
ꢀꢀꢀꢀꢀꢀꢀ
动力单元固定端
[0027]
43
ꢀꢀꢀꢀꢀꢀꢀ
限位部
[0028]
44
ꢀꢀꢀꢀꢀꢀꢀ
管线固定部
[0029]
45
ꢀꢀꢀꢀꢀꢀꢀ
减震橡胶
[0030]5ꢀꢀꢀꢀꢀꢀꢀꢀ
限位结构
[0031]
50
ꢀꢀꢀꢀꢀꢀꢀ
调整螺栓组件
[0032]
51
ꢀꢀꢀꢀꢀꢀꢀ
调整螺栓
[0033]
52
ꢀꢀꢀꢀꢀꢀꢀ
调整螺栓固定卡扣
[0034]
53
ꢀꢀꢀꢀꢀꢀꢀ
调整螺栓固定螺母
[0035]
54
ꢀꢀꢀꢀꢀꢀ
容置空间
[0036]
92
ꢀꢀꢀꢀꢀꢀꢀ
车体框架
[0037]
93
ꢀꢀꢀꢀꢀꢀꢀ
动力单元
[0038]
94
ꢀꢀꢀꢀꢀꢀꢀ
动力单元吊架
[0039]
941
ꢀꢀꢀꢀꢀꢀ
车体框架固定端
[0040]
9411
ꢀꢀꢀꢀꢀ
固定螺栓
[0041]
942
ꢀꢀꢀꢀꢀꢀ
动力单元固定端
[0042]
95
ꢀꢀꢀꢀꢀꢀꢀ
限位结构
[0043]
d1,d2
ꢀꢀꢀꢀ
间距
[0044]
θ1
ꢀꢀꢀꢀꢀꢀꢀ
第一固定角
[0045]
θ2
ꢀꢀꢀꢀꢀꢀꢀ
第二固定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如图4及图5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图中所示一种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1,是设置于一具有一车体框架2及一动力单元的动力车辆(如图1或图2所示)上,包括有一调整螺栓锁附座21、一限位结构5以及一动力单元吊架4。
[0047]
调整螺栓锁附座21固设于车体框架2上。限位结构5具有一容置空间54,是以一调整螺栓组件50锁附于调整螺栓锁附座21上,该调整螺栓组件50包括有二调整螺栓51、二调整螺栓固定卡扣52以及二调整螺栓固定螺母53,可帮助限位结构5产生线性的位移变化,对应不同动力单元姿态的车辆悬吊需求所使用。动力单元吊架4具有一车体框架固定端41、一动力单元固定端42、一容置于容置空间54的限位部43以及一管线固定部44,动力单元吊架4是以车体框架固定端41的一固定螺栓411枢设于车体框架2上,并以动力单元固定端42连接动力单元。管线固定部44可供安排管路走线使用,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0048]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单元为下悬吊型式,后轮悬吊是以动力单元吊架4的动力单元固定端42作为枢转点,以释放动力单元因路面起伏所产生的摇晃震动。然而,为了抑制所述动力单元的震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单元吊架4具有一定自由度作为吸收震动之用,其通过限位部43及限位结构5的配合,并可在限位部43额外装设有减震橡胶45,有效减缓限位部43的撞击力道,以抑制震动的产生。
[0049]
如图6及图7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连接组件的动力单元吊架靠近车体框架的侧视图以及动力单元吊架远离车体框架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5是为可调整型式的设计,调整螺栓组件50可用以调整限位结构5的设置位置,如图6所示,当调整螺栓组件50的调整螺栓固定螺母53与调整螺栓固定卡扣52距离一较小间距d1时,动力单元吊架4是靠近车体框架2,并使动力单元吊架4对应出一第一固定角θ1;相对地,当调整螺栓组件50的调整螺栓固定螺母53与调整螺栓固定卡扣52距离一较大间距d2时,动力单元吊架4是远离车体框架2,并使动力单元吊架4对应出一第二固定角θ2。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应不同动力单元姿态的车辆悬吊需求所使用,于开发不同型式机种时,车体框架2与动力单元吊架4可使用相同的限位结构5,仅需调整限位结构5的固定位置即可。
[0050]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