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川渝农村地区屋面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建筑屋面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为提倡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节能屋面越来越受欢迎,其具有节能、环保、生态、可循环、延长使用寿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功能。
3.由于川渝地区的雨水丰富,而现有的农村建筑不具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功能,并且隔热保温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川渝农村地区屋面节能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渝农村地区屋面节能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川渝农村地区屋面节能装置,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顶,所述三角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筒,所述集水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房屋主体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槽,所述房屋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箱,所述房屋主体的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两个集水箱相配合。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分流管和等距离排列的出水管,所述分流管的外侧固定连接至防水层的顶部,所述分流管的外侧通过管道与集水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并高度连接至出水管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朝向防水层的表面。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水层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空腔,所述分流管与集水筒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房屋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泵、连通管和输水管,所述水泵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房屋主体的背面,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连通管一端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两个集水箱的内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至输水管的一端。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房屋主体内部的冲水马桶相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手动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导水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
述过滤网的正视截面呈倾斜状。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集水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水网,所述集水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水板,两个所述导水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溢水孔。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本方案通过房屋主体顶部的三角顶构成房屋整体,三角顶顶部的防水层可以避免屋顶发生漏水,并且在下雨时,雨水被顶部的集水筒收集并储存一部分,而其余的雨水则沿着防水层流入导水槽内部并最终进入集水箱内部存储起来,并通过输送机构连接屋内的抽水马桶使用,在炎热天气时,顶部的集水筒内部的水还可以对屋顶进行降温,使得房屋主体的内部保持适宜的温度,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并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筒与排水组件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房屋主体;2、三角顶;3、防水层;31、空腔;4、集水筒;41、滤水网;42、导水板;43、溢水孔;5、排水组件;51、分流管;511、电磁阀;52、出水管;6、导水槽;61、过滤网;7、集水箱;8、输送机构;81、水泵;82、连通管;83、输水管;84、外接管;85、手动阀;9、控制面板;91、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川渝农村地区屋面节能装置,包括房屋主体1,房屋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顶2,三角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3,防水层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筒4,集水筒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组件5,房屋主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槽6,房屋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箱7,房屋主体1的设置有输送机构8,输送机构8与两个集水箱7相配合。
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房屋主体1顶部的三角顶2构成房屋整体,三角顶2顶部的防水层3可以避免屋顶发生漏水,并且在下雨时,雨水被顶部的集水筒4收集并储存一部分,而其余的雨水则沿着防水层3流入导水槽6内部并最终进入集水箱7内部存储起来,并通过输送机构8连接屋内的抽水马桶使用,在炎热天气时,顶部的集水筒4内部的水还可以对屋顶进行降温,使得房屋主体1的内部保持适宜的温度,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并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农村建筑不具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功能,并且隔热保温效果不好的问题。
25.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排水组件5包括分流管51和等距离排列的出水管52,分流管51的外侧固定连接至防水层3的顶部,分流管51的外侧通过管道与集水筒4的内部相连
通,出水管52的一端贯穿并高度连接至出水管52的内部,出水管52的另一端朝向防水层3的表面。
2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流管51配合出水管52使用,在日照强烈天气炎热的时候,打开分流管51与集水筒4之间的通道,使得集水筒4内部的水流入分流管51在经过出水管52均匀的泼洒在屋顶上,进行降温散热,从而保持房屋主体1内部的温度适宜。
27.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其中:防水层3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空腔31,分流管51与集水筒4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511,房屋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9,控制面板9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1。
2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空腔31可以增强装置的隔热保温效果,并且通过可以控制电磁阀511打开分流管51与集水筒4之间的通道,进行自动散热降温操作。
29.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其中:房屋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9,控制面板9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1,控制面板9的输出端与电磁阀5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91可以监控房屋主体1的内部温度,当屋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面板9则控制电磁阀511打开分流管51与集水筒4之间的通道,进行自动散热降温操作,更加便捷智能化。
31.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输送机构8包括水泵81、连通管82和输水管83,水泵81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房屋主体1的背面,水泵81的输入端与连通管82一端相连通,连通管82的另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两个集水箱7的内部,水泵8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至输水管83的一端。
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泵81、连通管82,输水管83的配合使用,使用时启动水泵81通过连通管82将集水箱7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输水管83输出至屋内的抽水马桶系统中使用。
33.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输水管83的另一端与房屋主体1内部的冲水马桶相连接,输水管8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管84,外接管8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手动阀85。
3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接管84上接通管道,打开手动阀85进行种植浇灌,操作方便,雨水的利用率高,可以节约大量用水。
35.请参阅图1,其中:两个导水槽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1,过滤网61的正视截面呈倾斜状。
3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网61可以防止落叶等杂物落入导水槽6内部,保持其内部水流通道畅通。
37.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其中:集水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水网41,集水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水板42,两个导水板42的内部均开设有溢水孔43。
3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滤水网41可以将雨水中的杂物过滤防止其堵塞通道,并且通过两个导水板42可以将雨水顺利导入集水筒4的内部,同时可以遮盖集水筒4的进水口处,防止落叶等杂物飘落造成堵塞,并且通过溢水孔43可以在集水筒4内部水量集满之后将多余的雨水排出,使得装置结构更加合理。
39.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三角顶2顶部的防水层3可以避免屋顶发生漏水,并且在下雨时,雨水被顶部的集水筒4收集并储存一部分,而其余的雨水则沿着防水层3流入导水槽6内部并最终进入集水箱7内部存储起来,并且使用时启动水泵81通过连通管82将集水箱7内
部的水抽出并通过输水管83输出至屋内的抽水马桶系统中使用,另外还可在外接管84上接通管道,打开手动阀85进行种植浇灌,在炎热天气时,通过空腔31可以增强装置的隔热保温效果,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91可以监控房屋主体1的内部温度,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面板9则控制电磁阀511打开分流管51与集水筒4之间的通道,使得集水筒4内部的水流入分流管51在经过出水管52均匀的泼洒在屋顶上,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并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农村建筑不具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功能,并且隔热保温效果不好的问题。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