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副水箱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装容易的副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摩托车的副水箱,是通过副水箱支撑架而被固设于摩托车的车架上。副水箱支撑架上会再增设其他固定夹,以对副水箱的出水管进行限位。现有的固定夹以人工卷绕的方式,对副水箱的出水管进行限位,其卷绕范围可大可小,不易限制出水管的布置走势,太松则造成固定不确实,太紧则影响出水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副水箱结构,包括一副水箱以及一辅助出水管。副水箱包括一副水箱本体、一进水口、一辅助出水通道以及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进水口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该辅助出水通道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辅助出水管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其中,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
4.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包括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副水箱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表面以及一第二本体表面,该第一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一本体表面,该第二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辅助出水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以及该第二限位部的限位。
5.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本体表面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
6.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套环,该辅助出水管穿过该第一限位部。
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嵌合缺口,该辅助出水管嵌合该第一限位部。
8.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包括二限位墙,该辅助出水管被卡合于该等限位墙之间。
9.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包括一第三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第三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辅助出水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及该第三限位部的限位。
10.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结构更包括一主出水管,其中,该副水箱更包括一主出水通道,该主出水通道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之上,该主出水管连接该主出水通道,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管体部,该进水口形成于该管体部的一端,该辅助出水通道形成于该管体部之上。
11.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第三本体表面,该主出水通道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该第一本体表面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第三本体表面同时垂直于该第一本体表面以及该第二本体表面。
12.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该副水箱通过
该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一车架,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第四本体表面,该第一固定部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该第二固定部形成于该第四本体表面,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进水口之间。
13.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由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均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夹,便可对出水管进行限位。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的尺寸以及形状可针对出水管的大小进行设计,因此可确实限位,并且可避免发生压管而影响出水的顺畅度的情况。此外,副水箱通过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车架,因此可省略现有的副水箱支撑架,而节省零件以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摩托车的外型。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
16.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立体图。
17.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爆炸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副水箱。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w1、w2:副水箱
21.1:副水箱本体
22.101:第一本体表面
23.102:第二本体表面
24.103:第三本体表面
25.104:第四本体表面
26.11:进水口
27.12:辅助出水通道
28.13、13’:第一限位部
29.131:通孔
30.132:嵌合缺口
31.14:第二限位部
32.141、142:限位墙
33.15:第三限位部
34.151、152:限位墙
35.16:主出水通道
36.17:管体部
37.181:第一固定部
38.182:第二固定部
39.2:辅助出水管
40.3:主出水管
41.4:水箱盖
42.m:摩托车
43.91:龙头
44.92:前轮
45.93:后轮
46.94:座垫
47.95: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4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m的外型,包括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等元件。
49.摩托车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摩托车m的前段设有龙头 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摩托车m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座垫94及脚架等元件。摩托车m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50.龙头91用以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动力系统95的节气门角度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摩托车m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摩托车m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51.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由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
52.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由此为摩托车m提供动力,使摩托车 m前进。
53.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爆炸图。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包括一副水箱w1以及一辅助出水管2。副水箱w1包括一副水箱本体1、一进水口11、一辅助出水通道12以及一第一限位部13,该第一限位部13 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该进水口11连接该副水箱本体1,该辅助出水通道12连接该副水箱本体1。辅助出水管2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12,其中,该辅助出水管2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的限位。
54.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w1包括一第二限位部14,该第二限位部14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该副水箱本体1包括一第一本体表面101以及一第二本体表面102,该第一限位部13形成于该第一本体表面101,该第二限位部14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102,该辅助出水2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以及该第二限位部14 的限位。
55.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本体表面101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102。
56.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13为一套环,该第一限位部13包括一通孔131,该辅助出水管2适于穿过该通孔 131而受该第一限位部13的限位。
57.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14包括二限位墙(即,包括限位墙141以及限位墙142),该辅助出水管2被卡合于二个限位墙之间。
58.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w1包括一第三限位部15,该第
三限位部15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该第三限位部15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102,该辅助出水管2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该第二限位部14以及该第三限位部15的限位。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辅助出水管2亦可能单纯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的限位,或,仅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以及该第二限位部14的限位。
59.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限位部15包括二限位墙(即,包括限位墙151以及限位墙152),该辅助出水管2被卡合于二个限位墙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14以及该第三限位部15具有限位曲面,以限制该辅助出水管2的延伸方向。例如,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14限制该辅助出水管2朝图2的中下方延伸,该第三限位部15限制该辅助出水管2朝图2的右下方延伸。由此可进一步牢固的对该辅助出水管进行限位。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60.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结构更包括一主出水管3,其中,该副水箱w1更包括一主出水通道16,该主出水通道16 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之上,该主出水管3连接该主出水通道16,该副水箱本体1更包括一管体部17,该进水口11形成于该管体部17的一端,该辅助出水通道12形成于该管体部17之上。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副水箱结构的功能在于,为摩托车或汽车的主水箱提供缓冲的效果。当欲补充冷却水时,冷却水通过副水箱结构的该进水口、该副水箱本体、该主出水通道以及该主出水管而进入该主水箱。当摩托车或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水箱的温度上升时,主水箱内的冷却水受热膨胀而通过该主出水管溢流回该副水箱,此时,溢流的冷却水可通过该辅助出水通道以及该辅助出水管而排除。
62.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本体1更包括一第三本体表面 103,该主出水通道16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103,该第一本体表面101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102,该第三本体表面103同时垂直于该第一本体表面 101以及该第二本体表面102。
63.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w1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81以及一第二固定部182,该副水箱w1通过该第一固定部181 以及该第二固定部182被固定于一车架(未显示),该副水箱本体1更包括一第四本体表面104,该第一固定部181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103,该第二固定部182形成于该第四本体表面104,该第二固定部182位于该第一限位部13与该进水口11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181以及第二固定部182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之上。
64.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更包括水箱盖4,该水箱盖4适于覆盖该进水口11。
65.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副水箱。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副水箱w2的该第一限位部13’包括一嵌合缺口132,该辅助出水管适于通过该嵌合缺口132而嵌合该第一限位部13’。
66.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由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均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夹,便可对出水管进行限位。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的尺寸以及形状可针对出水管的大小进行设计,因此可确实限位,并且可避免发生压管而影响出水的顺畅度的情况。此外,副水箱通过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车架,因此可省略现有的副水箱支撑架,而节省零件以及组装成本。
6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