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泵以电机能否浸入水中来划分,可分为潜水泵和一般安装在液面之上的泵。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等必不可少的抽水设备,另外还可用于喷泉景观,在使用时整个机组需要潜入水中工作。
3.潜水泵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开泵前,吸入管和泵内必须充满液体。开泵后,叶轮高速旋转,其中的液体随着叶片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离叶轮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泵壳扩散室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加,然后从泵出口,排出管流出。此时,在叶片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池中的液体在池面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入管流入泵内,液体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从液池中被抽吸上来又连续不断地从排出管流出。现有的叶轮结构中,叶片在工作时产生因搅动水流而产生的流动分离较大,涡流较多,水流的流动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包括叶轮座、多个叶片和叶轮盖;所述叶轮座的中部具有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叶片环绕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上,所述叶片远离所述叶轮座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盖固定连接,所述叶轮盖中部设有进水口,相邻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出水口;所述叶片包括导流部和第一反向勾部,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反向勾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
7.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的弧度与所述导流部的弧度相反。
8.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上设有多个锯齿。
9.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叶片的数量为8片。
10.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叶轮座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泵送冷却水的冷却叶片,所述冷却叶片环绕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的端面上。
11.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冷却叶片的末端设有第二反向勾部。
12.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出水口内设有短叶片,所述短叶片靠近所述第一反向勾部的非工作面。
1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短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的非工作面到工作面的三分之一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包括叶轮座、多个叶片和叶轮盖;所述叶轮座的中部具有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叶片环绕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上,所述叶片远离所述叶轮座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盖固定连接,所述叶轮盖中部设有进水口,相邻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出水口;所述叶片包括导流部和第一反向勾部,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反向勾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叶轮转动,外部的水从进水口吸入,顺延着导流部流出出水,导流部可以降低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流冲击,防止水流动力流失,在水流流到出水口位置时,水流顺着反向勾部改变运动方向,使叶轮出来的水流方向和叶轮周围水流方向可以平顺对流,减少泵腔内蜗流区、逆流区、缓流区的生成或和扩大,减少了流体的对流性冲击,提升泵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整体a-a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叶轮座;2、叶片;21、导流部;22、第一反向勾部;221、非工作面; 222、工作面;23、锯齿;3、叶轮盖;4、安装孔;5、进水口;6、出水口;7、冷却叶片;8、第二反向勾部;9、短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包括叶轮座1、多个叶片2和叶轮盖3;所述叶轮座1的中部具有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4,所述叶片2环绕所述安装孔4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1上,所述叶片2远离所述叶轮座1 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盖3固定连接,所述叶轮盖3中部设有进水口5,相邻所述叶片2之间形成出水口6;所述叶片2包括导流部21和第一反向勾部22,所述导流部21靠近所述安装孔4,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设置在所述出水口6处。叶轮转动,外部的水从进水口5吸入,顺延着导流部21流出出水,导流部21 可以降低从进水口5进入的水流冲击,防止水流动力流失,在水流流到出水口 6位置时,水流顺着反向勾部改变运动方向,使叶轮出来的水流方向和叶轮周围水流方向可以平顺对流,减少泵腔内蜗流区、逆流区、缓流区的生成或和扩大,减少了流体的对流性冲击,降低噪音,提升泵的效率。
24.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的弧度与所述导流部21的弧度相反,使得第一反向勾部22将水流方向是顺着叶轮周围的水流方向做出改变。
25.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上设有多个锯齿23。锯齿23可以将水流切分开,减少了流体的对流性冲击,且减少叶轮受到的阻力,提高泵的效率。
26.所述叶片2的数量为5-8片。
27.所述叶轮座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泵送冷却水的冷却叶片7,所述冷却叶片7环
绕所述安装孔4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1的端面上。通过冷却叶片7 可以将水泵送进用于驱动叶轮的电机外壳周围,对电机进行冷却。
28.所述冷却叶片7的末端设有第二反向勾部8。减少泵腔内蜗流区、逆流区、缓流区的生成或和扩大,减少了流体的对流性冲击,降低噪音。
29.所述出水口6内设有短叶片9,所述短叶片9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 的非工作面221到工作面222的三分之一处。当水泵工作时,第一反向勾部22 的非工作面221处的压力比工作面222的压力小,而造成水流回流,使得水泵的效率降低,在靠近非工作面221的地方设置短叶片9,可以减少非工作面221 和工作面222处的压力差,从而提高了泵的效率。
30.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座(1)、多个叶片(2)和叶轮盖(3);所述叶轮座(1)的中部具有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4),所述叶片(2)环绕所述安装孔(4)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1)上,所述叶片(2)远离所述叶轮座(1)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盖(3)固定连接,所述叶轮盖(3)中部设有进水口(5),相邻所述叶片(2)之间形成出水口(6);所述叶片(2)包括导流部(21)和第一反向勾部(22),所述导流部(21)靠近所述安装孔(4),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设置在所述出水口(6)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的弧度与所述导流部(21)的弧度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上设有多个锯齿(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的数量为5-8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座(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泵送冷却水的冷却叶片(7),所述冷却叶片(7)环绕所述安装孔(4)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1)的端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叶片(7)的末端设有第二反向勾部(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6)内设有短叶片(9),所述短叶片(9)靠近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的非工作面(22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叶片(9)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向勾部(22)的非工作面(221)到工作面(222)的三分之一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水泵叶轮,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包括叶轮座、多个叶片和叶轮盖;所述叶轮座的中部具有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叶片环绕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座上,所述叶片远离所述叶轮座的一端与所述叶轮盖固定连接,所述叶轮盖中部设有进水口,相邻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出水口;所述叶片包括导流部和第一反向勾部,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反向勾部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水流顺着反向勾部改变运动方向,使叶轮出来的水流方向和叶轮周围水流方向可以平顺对流,减少泵腔内蜗流区、逆流区、缓流区的生成或和扩大,减少了流体的对流性冲击,降低噪音,提升泵的效率。升泵的效率。升泵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顺 张军 王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