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引擎吹漏气配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内燃摩托车辆的引擎吹漏气配置。
背景技术:
2.当内燃机发动工作的时候,在压缩行程和动力行程时,未燃烧的混合气体有部分会沿着活塞组件与汽缸壁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这个情形会造成曲轴箱内的压力(气压)增加。当活塞下行时会挤压曲轴箱内的气体,而当曲轴箱的压力无法平衡时,会使下行的活塞造成阻力,造成内部吹漏气的量一直增加,活塞无法下行而使引擎熄火。因此,为让曲轴箱压力释放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设置一引擎吹漏气构造,让气体有宣泄管道。
3.一般所称吹漏气(blow-by gas)包括了曲轴箱内蒸发机油与其他气体(例如水蒸气、引擎活塞室中未完全燃烧而泄漏出的燃油气)。但因环保意识日渐重要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法规规定吹漏气不得直接排放至大气。此外,摩托车引擎燃烧室吹漏气进入曲轴箱后,必须有适合管道导引,回到进气系统、与燃烧室,再一次燃烧。下窜至曲轴箱的吹漏气主要成份为汽油,与油底壳的机油混合之后,必须经由一油气分离构造将汽油的油气与机油分离,拦下机油回到油底壳,再排出单纯的汽油的油气,气体则导回引擎燃烧,油液则储存于具透明性的储油管中,视积满达定量后再泄除。
4.现有技术中引擎曲轴箱吹漏气构造布置,通常是由左曲轴箱及右曲轴箱间设置一油气分离构造,传统的摩托车用油气分离构造有离心式与迷宫式,离心式可安排在汽缸头与凸轮轴同轴的侧盖。迷宫式可以选择在汽缸头盖或曲轴箱靠近汽缸及上方处。
5.如图1是一种现有引擎吹漏气配置的引擎侧视示意图,现有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组设于引擎80内,该引擎80具有相互连结的一汽缸头81、一汽缸82及一曲轴箱90,曲轴箱90内容设有一曲轴92、一平衡轴94、及一吹漏气构造97,该曲轴92与该平衡轴94同步作动。
6.如图1所示,现有引擎80的吹漏气构造97在右曲轴箱上部,使得引擎80上方体积变大,容易造成与车架干涉的问题,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7.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实用新型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引擎吹漏气配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擎吹漏气配置,将原本设置在曲轴箱上方的吹漏气构造,配置在引擎右曲轴箱与右曲轴箱侧盖之间,由引擎右侧观察,该吹漏气构造的相对位置与平衡轴部分重叠。因此,可减少引擎上下方向的尺度,可以优化引擎与车架的配置空间。
9.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引擎吹漏气配置组设于引擎的一曲轴箱内,该曲轴箱包括一右曲轴箱及一左曲轴箱,曲轴箱内容设有一曲轴、一固设于该曲轴上的驱动件、一平衡轴、一固设于该平衡轴上的传动件、及一吹漏气构造,曲轴与平衡轴同步作动。
1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由引擎右侧观察,该吹漏气构造位于右曲轴箱与一覆盖于右曲轴箱的右曲轴箱侧盖之间,且与平衡轴部分重叠。
11.上述驱动件可为一驱动齿轮,而该传动件可为一传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以传动该曲轴的动力至该平衡轴,以使平衡轴与该曲轴同步作动。
12.上述驱动件可为一驱动轮,而该传动件为一传动轮,该驱动轮与该传动轮之间跨设有一传动链条,用以传送动该曲轴的动力至该平衡轴。
13.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有关本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说明书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14.图1是一种现有引擎吹漏气配置的引擎侧视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的引擎侧视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左曲轴箱内侧视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右曲轴箱内侧视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的剖视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10
ꢀꢀꢀꢀꢀꢀꢀꢀ
引擎
21.11
ꢀꢀꢀꢀꢀꢀꢀꢀ
汽缸头
22.12
ꢀꢀꢀꢀꢀꢀꢀꢀ
汽缸
23.20
ꢀꢀꢀꢀꢀꢀꢀꢀ
曲轴箱
24.201
ꢀꢀꢀꢀꢀꢀꢀ
右曲轴箱
25.202
ꢀꢀꢀꢀꢀꢀꢀ
左曲轴箱
26.22
ꢀꢀꢀꢀꢀꢀꢀꢀ
曲轴
27.23
ꢀꢀꢀꢀꢀꢀꢀꢀ
驱动件
28.24
ꢀꢀꢀꢀꢀꢀꢀꢀ
平衡轴
29.25
ꢀꢀꢀꢀꢀꢀꢀꢀ
传动件
30.27
ꢀꢀꢀꢀꢀꢀꢀꢀ
吹漏气构造
31.271
ꢀꢀꢀꢀꢀꢀꢀ
隔板
32.28
ꢀꢀꢀꢀꢀꢀꢀꢀ
右曲轴箱侧盖
33.80
ꢀꢀꢀꢀꢀꢀꢀꢀ
引擎
34.81
ꢀꢀꢀꢀꢀꢀꢀꢀ
汽缸头
35.82
ꢀꢀꢀꢀꢀꢀꢀꢀ
汽缸
36.90
ꢀꢀꢀꢀꢀꢀꢀ
曲轴箱
37.92
ꢀꢀꢀꢀꢀꢀꢀ
曲轴
38.94
ꢀꢀꢀꢀꢀꢀꢀ
平衡轴
39.97
ꢀꢀꢀꢀꢀꢀꢀ
吹漏气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40.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的
引擎侧视示意图、引擎左曲轴箱内侧视示意图及引擎右曲轴箱内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组设于引擎10内,该引擎10具有相互连结的一汽缸头11、一汽缸12及一曲轴箱20。
41.曲轴箱20包括一右曲轴箱201及一左曲轴箱202,该曲轴箱20内容设有一曲轴22、一固设于该曲轴22上的驱动件23、一平衡轴24、一固设于该平衡轴24上的传动件25、及一吹漏气构造27,驱动件23与该传动件25相互连结以传动该曲轴22的动力至该平衡轴24,使该曲轴22与该平衡轴24同步作动。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吹漏气构造27具有由多个隔板271所形成的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
43.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23为一驱动齿轮,该传动件25为一传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以传动该曲轴22的动力至该平衡轴24。
44.如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的剖视示意图,并结合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由引擎10右侧观察,该吹漏气构造27位于该右曲轴箱201与覆盖于该右曲轴箱201的右曲轴箱侧盖28之间,且吹漏气构造27与该平衡轴24部分重叠。
45.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的现有引擎吹漏气配置相较,本实施例可减少引擎上下方向的尺度,可以优化引擎与车架的配置空间。
46.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擎吹漏气配置,组设于引擎的一曲轴箱内,该曲轴箱包括一右曲轴箱及一左曲轴箱,该曲轴箱内容设有一曲轴、一固设于该曲轴上的驱动件、一平衡轴、一固设于该平衡轴上的传动件、及一吹漏气构造,该曲轴与该平衡轴同步作动;其特征在于:由该引擎右侧观察,该吹漏气构造位于该右曲轴箱与一覆盖于该右曲轴箱的右曲轴箱侧盖之间,且与该平衡轴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吹漏气配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一驱动齿轮,该传动件为一传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以传动该曲轴的动力至该平衡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吹漏气配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一驱动轮,该传动件为一传动轮,该驱动轮与该传动轮之间跨设有一传动链条,用以传送动该曲轴的动力至该平衡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组设于引擎的一曲轴箱内,该曲轴箱包括一右曲轴箱及一左曲轴箱,曲轴箱内容设有一曲轴、一固设于该曲轴上的驱动件、一平衡轴、一固设于该平衡轴上的传动件、及一吹漏气构造,曲轴与平衡轴同步作动。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吹漏气配置,由引擎右侧观察,该吹漏气构造位于右曲轴箱与覆盖于右曲轴箱的右曲轴箱侧盖之间,且与平衡轴部分重叠。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减少引擎上下方向的尺度,可以优化引擎与车架的配置空间。可以优化引擎与车架的配置空间。可以优化引擎与车架的配置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周祖诠 林信昀 赵晟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