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75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轮胎行业常规采用石英砂过滤器对轮胎厂用水进行过滤,石英砂过滤器是一种压力式过滤器,利用过滤器内所填充的精制石英砂滤料,当进水自上而下流经滤层时,水中的悬浮物及粘胶质颗粒被去除,从而使水的浊度降低,它是一种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给水的粗过滤设备,设备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反冲洗时间长。石英砂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石英砂会产生破损流失,罐体中破碎的石英砂会被反洗的水冲洗排掉,所以随着设备的运行使用,石英砂填料就会变的越来越少,从而影响污水的过滤流量和质量,而且过滤器用的石英砂只是过滤一些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胶体,油脂,悬浮物,离子等杂质,起不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3.其次,现有技术中也会采用其他水处理系统过滤轮胎厂用水,但是因轮胎制作工艺用水
‑“
高温0巴水”是一种95℃左右的高温水,使用普通常规材料的过滤膜箱在高温水中浸泡容易造成变型泄漏从而影响水处理效果;另外轮胎厂用“高温0巴水”内含油脂很容易吸附在水箱内壁,“高温0巴水”水温很高,人进入箱体内部进行人工清洗操作会有很高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胎厂水处理系统存在水处理效果差、反冲洗效果差以及人工操作带来的危险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水过滤装置、喷淋清洗装置、搅拌气泵和反洗泵;其中,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给水箱、y型管道过滤器、滤水箱和清水箱,所述y型管道过滤器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给水泵,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抽吸泵,所述滤水箱内设置有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和聚苯醚膜过滤件协同过滤;所述喷淋清洗装置通过所述抽吸泵与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搅拌气泵与所述滤水箱连接利用气流搅动滤水箱内的悬浮物;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滤水箱出水口之间的管路安装所述反洗泵完成对过滤件的反冲洗。
7.作为优选,所述给水箱与所述给水泵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给水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管路上、所述气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球阀。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水箱下方还安装有排污管路,所述清水箱外通过外供水泵将清水箱内的处理合格的水供给轮胎厂生产系统重复循环使用;所述排污管路、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电动阀;所述给水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外供水泵的外供管路上分别
设置电磁流量计;所述搅拌气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
9.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还包括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管路上设置的给水泵、搅拌气泵、反洗泵、抽吸泵、外供水泵、电动阀、电磁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给水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搅拌气泵与所述滤水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反洗泵与滤水箱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抽吸泵与所述滤水箱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外供水泵的外供管路上分别设置止回阀。
11.作为优选,所述给水箱设置有液位变送器和溢流管,所述清水箱上设置有液位变送器和溢流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采用耐高温聚苯醚(ppo)膜过滤件加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组合进行水的过滤,该过滤件热稳定性好、能耐高温;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憎油性,油水分离功能强;能够清除高温水中杂质、吸附油脂,显著降低水的浊度,改善水质;设备占地面积小,模组可随意组装,过滤膜片损坏可单片更换,安装维修灵活方便;清水箱中处理合格的水经外供水泵供给轮胎厂生产系统重复循环使用。该系统具有喷淋清洗装置,清洗粘附在水箱内壁和碳化膜组合表面的油脂,清洗完成后经排污排出,喷淋清洗设计在清扫水箱内壁和碳化膜粘附油脂时就避免了人工清洗操作的危险性。该系统采用搅拌气泵系统及反冲洗系统,用气泵不断反复的搅动悬浮物,防止悬浮物粘附在滤水箱和碳化膜上,从而影响水处理效果,协同反冲洗系统促进膜孔再生,反洗后恢复率高从而促进过滤膜再生和重复利用。
13.有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使“高温0巴水”中所含的油脂、悬浮物、颗粒杂质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和过滤,使0巴水在生产中能够得以重复循环利用;同时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说明:1、plc控制柜;2、液位变送器;3、给水箱;4、球阀;5、y型管道过滤器;6、给水泵;7、电磁流量计;8、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9、压力传感器;10、搅拌气泵;11、滤水箱;12、喷淋清洗装置;13、聚苯醚膜过滤件;14、电动阀;15、反洗泵;16、抽吸泵;17、清水箱;18、外供水泵;19、止回阀;20、溢流管;21、外供管路;22、排污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厂水处理系统存在水处理效果差、反冲洗效果差以及人工操作带来的危险性的技术问题。
1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水过滤装置、喷淋清洗装置12、搅拌气泵10和反洗泵15;其中,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给水箱3、y型管道过滤器5、滤
水箱11和清水箱17,所述y型管道过滤器5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给水泵6,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1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抽吸泵16,通过所述抽吸泵16将过滤合格的水通过所述过滤箱11的出口处运输至所述清水箱17内,所述滤水箱11内设置有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8和聚苯醚膜过滤件13协同过滤;所述喷淋清洗装置12通过所述抽吸泵16与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输出的干净水对滤水箱的内壁及过滤件进行喷淋冲洗;所述搅拌气泵10与所述滤水箱11连接利用气流搅动滤水箱11内的悬浮物;所述清水箱17与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安装所述反洗泵15完成对过滤件的反冲洗。
1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水箱3与所述给水泵6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给水泵6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管路上、所述搅拌气泵10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1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球阀4。所述滤水箱11的下方还安装有排污管路22,所述清水箱17外通过外供水泵18将清水箱17出水口输出的处理合格的水供给轮胎厂生产系统重复循环使用;所述排污管路、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17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电动阀14;所述给水泵6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17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外供水泵18外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电磁流量计7;所述搅拌气泵10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箱17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9。
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还包括plc控制柜1,所述plc控制柜1分别与管路上设置的给水泵6、搅拌气泵10、反洗泵15、抽吸泵16、外供水泵18、电动阀14、电磁流量计7、压力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给水泵6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搅拌气泵10与所述滤水箱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反洗泵15与滤水箱11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抽吸泵16与所述滤水箱11的出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外供水泵18的外供管路21上分别设置止回阀19。所述给水箱3设置有液位变送器2和溢流管20,所述清水箱17上设置有液位变送器2和溢流管20。
2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轮胎厂高温0巴水处理系统,该水处理系统共包含多个系统:
22.1.轮胎厂“高温0巴水”过滤系统
23.轮胎厂高温0巴水

316y型管道过滤器5

给水泵6

电磁流量计7

滤水箱11

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8和聚苯醚膜过滤件13

滤水箱11的出水口输出合格水

抽吸泵16

电动阀14

电磁流量计7

清水箱17

外供水泵18

电磁流量计7

生产工艺使用。
24.2.喷淋清洗系统
25.滤水箱11的出水口输出的合格水

抽吸泵16

电动阀14

喷淋清洗装置12

清洗滤水箱与碳化膜组合表面的粘附油脂

经排污排放。在系统中随滤水箱采用喷淋清洗装置12,系统设定7天自动清洗一次,清洗粘附在水箱内壁和碳化膜组合表面的油脂,清洗完成后经排污排出。
26.3.气泵搅拌系统
27.搅拌气泵10

止回阀19

球阀4

压力传感器9

搅动原水防止水中的杂质粘附到清洗滤水箱与碳化膜。
28.4.反冲洗系统
29.清水箱17

反洗泵15

电动阀14

滤水箱内的碳化硅板式膜过滤件8和聚苯醚膜过滤件13组件

经排污排放。
30.在整个“高温0巴水”处理过滤系统中,设定每产水运行20分钟,就需要反洗泵反冲洗运行60秒;运行过程中,搅拌气泵每开启运行5分钟,需关停2分钟,用搅拌气泵来不断反复的搅动悬浮物,防止悬浮物粘附在过滤水箱和碳化膜上,从而影响水处理效果。
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轮胎厂的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中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