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

专利查询2022-5-20  16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腰椎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颈椎。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向前外侧。上关节的外侧有一乳突,棘突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后。横突短而薄,伸向后外方,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为副突,在发生过程中横突与肋同源,副突应为真正的横突。而在进行腰椎的研究时常需要特殊的夹持装置,来保证腰椎结构不变,方便测量和研究。现有用于腰椎峡部的夹持装置结构单一,多为常见的夹持结构,夹持时腰椎峡部结构无法调节,不能做到腰椎峡部任意部分可调节朝向研究人员,需要研究人员自行调节角度,增加测量和研究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测量台,所述测量台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端头,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所述贯穿滑槽,所述连接杆外侧套设有所述移动环箍,所述移动环箍一侧设置有所述夹持环,所述夹持环一端连接有用以调节所述夹持环所处位置的调节机构。
5.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箍一侧。
6.优选地,所述移动环箍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设置有两个。
7.优选地,所述限位螺栓贯穿所述移动环箍且一端抵接在所述连接杆外侧。
8.优选地,所述调节气缸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夹持环。
9.优选地,所述夹持环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内滑环,所述内滑环设置有两个,所述内滑环呈半圆形。
1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申请通过采用移动环箍结构,利用移动环箍可在连接杆上自由调节,使得该夹持装置可自由夹持不同长度的腰椎,且配合调节气缸,使得夹持的腰椎能够按照需求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方便研究人员测量,结构具有合理性,通过采用内滑环结构,内滑环内沿采用橡胶材质,使得在夹持腰椎时,减少对腰椎的损伤,同时内滑环外沿可自由沿夹持环旋
转,即夹持时的腰椎可根据需求进行旋转测量,减轻研究人员的测量难度。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贯穿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所示:
17.1-底座、2-测量台、3-连接杆、4-贯穿滑槽、5-端头、6-调节气缸、7-移动环箍、8-伸缩杆、9-夹持环、10-限位螺栓、11-连接轴、12-内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请参考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体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3可见,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测量台2,所述测量台2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端,所述连接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端头5,所述连接杆3上开设有所述贯穿滑槽4,所述连接杆3外侧套设有所述移动环箍7,所述移动环箍7一侧设置有所述夹持环9,所述夹持环9一端连接有用以调节所述夹持环9所处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6,所述调节气缸6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箍7一侧。所述移动环箍7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螺栓10贯穿所述移动环箍7且一端抵接在所述连接杆3外侧。所述调节气缸6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11连接所述夹持环9。所述夹持环9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内滑环12,所述内滑环12设置有两个,所述内滑环12呈半圆形。
20.具体的,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测量台2,所述测量台2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端,所述连接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端头5,所述连接杆3上开设有所述贯穿滑槽4,所述连接杆3外侧套设有所述移动环箍7,所述移动环箍7一侧设置有所述夹持环9,所述夹持环9一端连接有用以调节所述夹持环9所处位置的调节机构,利用所述移动环箍7可在所述连接杆3上自由调节,使得该夹持装置可自由夹持不同长度的腰椎,且配合所述调节气缸6,使得夹持的腰椎能够按照需求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方便研究
人员测量,结构具有合理性。
21.具体的,如图3所示,调节机构包括所述调节气缸6,所述调节气缸6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箍7一侧。所述移动环箍7连接有所述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螺栓10贯穿所述移动环箍7且一端抵接在所述连接杆3外侧,利用所述限位螺栓10使得所述移动环箍7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所述连接杆3上,多个所述移动环箍7使得夹持长度的角度具有多样性,适应不同的夹持需求,结构具有实用性。
22.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气缸6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11连接所述夹持环9。所述夹持环9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内滑环12,所述内滑环12设置有两个,所述内滑环12呈半圆形,所述内滑环12内沿采用橡胶材质,使得在夹持腰椎时,减少对腰椎的损伤,同时所述内滑环12外沿可自由沿所述夹持环9旋转,即夹持时的腰椎可根据需求进行旋转测量,减轻研究人员的测量难度。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测量台(2),所述测量台(2)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所述连接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端头(5),所述连接杆(3)上开设有贯穿滑槽(4),所述连接杆(3)外侧套设有移动环箍(7),所述移动环箍(7)一侧设置有夹持环(9),所述夹持环(9)一端连接有用以调节夹持环(9)所处位置的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6),所述调节气缸(6)固定连接在移动环箍(7)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箍(7)连接有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设置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10)贯穿移动环箍(7)且一端抵接在连接杆(3)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气缸(6)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另一端通过连接轴(11)连接夹持环(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环(9)内侧滑动连接有内滑环(12),所述内滑环(12)设置有两个,所述内滑环(12)呈半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腰椎峡部解剖研究的测量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测量台,测量台一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端头,连接杆上开设有贯穿滑槽,连接杆外侧套设有移动环箍,移动环箍一侧设置有夹持环,夹持环一端连接有用以调节夹持环所处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调节气缸固定连接在移动环箍一侧,移动环箍连接有限位螺栓。本实用新型利用移动环箍可在连接杆上自由调节,使得该夹持装置可自由夹持不同长度的腰椎,且配合调节气缸,使得夹持的腰椎能够按照需求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方便研究人员测量,结构具有合理性。结构具有合理性。结构具有合理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妙然 孙建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