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5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2.供油管路用于给对应设备进行供油操作,而为了便于供油管路在对应设备上的安装,一般需将供油管路的供油导管进行折弯操作。而现有供油管路中供油导管的弯折多采用人工折弯的方式,即作业员使用量测工具(如卡尺、米尺) 在呈直线状的供油导管上确定折弯位置后,手工将供油导管要求进行折弯操作;这对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依靠人工主观意识作业,弯折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且弯折角度不易控制,作业效率低,良品率低。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中研发了一种折弯治具,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治具,该折弯治具主要用于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安装,该折弯治具可对该供油管路中的待折管进行预定路线的折弯操作,给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提供了方便;同时,提高了待折管的弯折精准度与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弯治具,该治具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用于放置油排的矩形凹槽,在所述基板的中部与底部开设用于放置待折管的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折弯通道;所述折弯通道的一端延伸至矩形凹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矩形凹槽连通,所述折弯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边缘。
6.进一步的,在所述矩形凹槽两侧内壁均开设用于容纳所述油排进出口管路的缺口,在所述矩形凹槽的底壁面开设用于固定所述油排的贯通孔。
7.进一步的,在所述基板的四角处分别开设定位孔。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为沉孔。
9.进一步的,在所述矩形凹槽的边缘线处均开设倒角。
10.进一步的,所述折弯通道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弯通道、第二折弯通道与第三折弯通道;且所述第一折弯通道与所述第二折弯通道的拐点均呈圆弧状。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通道与所述第二折弯通道均设置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通道与第二折弯通道均关于所述第三折弯通道的轴线镜像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通道、第二折弯通道与第三折弯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均呈矩形。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通道呈l型弯折状,所述第一折弯通道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左侧壁中部;所述第二折弯通道呈m型弯折状,所述第二折弯通道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左侧壁底部;所述第三折弯通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折弯通道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底壁处。
14.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四角为圆弧角,并在所述基板的边缘线处设有倒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治具主要用于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安装,该折弯治具可对该供油管路中的待折管进行预定路线的折弯操作,给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提供了方便。使用时,先将油排安装在矩形凹槽内,并通过在基板上预设的若干条折弯通道,将安装在油排底部的待折管按照预设路径进行弯折操作,相对纯手工弯折,提高了待折管的弯折精准度。此外,在基板上开设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折弯通道,可以同时对多根待折管进行弯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折弯通道间隔设置,形成的供油管路可同时为多点供油,给供油管路的供油带来方便。
17.2)该缺口与贯通孔对供油管路起双重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在对待折管进行弯折时,供油管路中的油排发生晃动、错位等,影响弯折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有供油管路的折弯治具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弯治具结构示意图;
21.图中:矩形凹槽1、缺口10、贯通孔11;折弯通道2、第一折弯通道20、第二折弯通道21、第三折弯通道22;油排3;进口管路4;待折管5;定位孔6。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治具,该治具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用于放置油排3的矩形凹槽1,本实用新型中对该矩形凹槽1 的形状、尺寸等均不做具体的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只要与油排3的尺寸相匹配即可;如本实施,该矩形凹槽1设在基板顶部的正中心。同时,在所述基板的中部与底部开设用于放置待折管5的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折弯通道2;所述折弯通道2的一端延伸至矩形凹槽1的内壁面,与所述矩形凹槽1连通,所述折弯通道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边缘。
25.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治具主要用于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安装,该折弯治具可对该供油管路中的待折管5进行预定路线的折弯操作,给五轴数控打磨机中导轨与丝杠供油管路的装配提供了方便。该供油管路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油排3、进口管路4、以及若干并排设置的待折管5,其中,该进口管路4分别设置在并排设置的油排3的左、右两侧,用于进油;待折管5 设置在油排3的底部,并与油排3连通,起导油的作用。使用时,先将油排3 安装在矩形凹槽1内,并通过在基板上预设的若干条折弯通道2,将安装在油
排 3底部的待折管5按照预设路径进行弯折操作,相对纯手工弯折,提高了待折管 5的弯折精准度。此外,在基板上开设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折弯通道2,可以同时对多根待折管5进行弯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折弯通道2间隔设置,形成的供油管路可同时为多点供油,给供油管路的供油带来方便。
26.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在所述矩形凹槽1左、右两侧的内壁处均开设有缺口10,缺口10用于容纳油排3的进口管路4,起限位固定油排3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对该缺口10的形状、尺寸大小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即可,只要与油排3的进口管路4相匹配即可。在所述矩形凹槽1的底壁面开设用于固定所述油排3的贯通孔11,对油排3起锁紧固定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对该贯通孔11形状、尺寸、开设数量以及开设位置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即可;但优选的,该贯通孔11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矩形凹槽1的左、右两侧,两端限定固定油排3,固定效果好。该缺口10与贯通孔11对供油管路起双重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在对待折管5进行弯折时,供油管路中的油排3发生晃动、错位等,影响弯折的准确度。
27.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基板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在所述基板的四角处分别开设定位孔6,用于基板的固定安装。而本实用新型中对该定位孔6的形状、大小、以及开设位置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如该定位孔6 可以为圆孔、方孔、多边形孔等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即可;但优选的,该定位孔6为沉孔,可将紧固件的头部完全沉入该阶梯型沉孔内,避免影响作业人员操作,以及避免划伤作业人员。本实用新型中对该基板的形状、尺寸等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方形板、矩形板或是圆形板等均可,如本实施例中,该基板为矩形板,对应的将基板的四角设计为圆弧角,并在所述基板的边缘线处设有倒角,避免划伤作业人员,同时还可增加治具的美观性。而本实用新型中对基板边缘线处的倒角形状、尺寸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弧形圆角或直倒角等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即可。
28.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矩形凹槽1的边缘线处均开设倒角,避免划伤作业人员或是划伤油排3等;同理,本实用新型中对矩形凹槽1边缘线处的倒角形状、尺寸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弧形圆角或直倒角等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即可。
29.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折弯通道2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设计方案如下:折弯通道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弯通道20、第二折弯通道 21与第三折弯通道22;且所述第一折弯通道20与所述第二折弯通道21的拐点均呈圆弧状。将折弯通道的拐点或转折点设置成圆弧状,利于待折管5的弯折,避免弯折过度,影响待折管5的供油与其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中对第一折弯通道20、第二折弯通道21与第三折弯通道22的形状、尺寸以及数量均不做具体限定;但优选的,第一折弯通道20、第二折弯通道21与第三折弯通道22 的横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可用于方形管、圆形管等弯折,提高该治具的通用性。而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折弯通道20与第二折弯通道21均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折弯通道20与第二折弯通道21均关于第三折弯通道22的轴线镜像设置,使得可同时对五点进行供油操作,提高供油效率,同时,两个第一折弯通道20与第二折弯通道21的镜像设置,使得经该折弯治具弯折形成的供油管路正好与五轴数控打磨机的导轨、丝杠的设置方式相匹配。
30.同时,本实施例中给出了第一折弯通道20、第二折弯通道21与第三折弯通道22形
状设计的优选方式,即第一折弯通道20呈l型弯折状,所述第一折弯通道20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左侧壁中部;所述第二折弯通道21呈m型弯折状,所述第二折弯通道21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左侧壁底部;所述第三折弯通道2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折弯通道22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基板底壁处;按此路线弯折形成的预定形状的供油管路,可恰好避开五轴数控打磨机的其他结构设计,利于供油管路的供油。
31.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