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工装设计。适用于钣金l型材、角材带下陷类的零件,用于l型材、角材成形下陷时使用。具体为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2.带下陷类的l型角材零件作为飞机机身结构连接件,通常分为l型型材、l型板弯角材两种。
3.l型角材零件的下陷制造方法多数采用冲压床冲压成形。
4.所有型机均装有钣金的带下陷的l型角材零件,此类零件种类多,数量大,且外形、大小、下陷位置变化不一,冲压成形下陷时,需操作工按图纸尺寸,采用通用下陷模测量每件零件的下陷位置后再成形,此方法主要存在操作工工作量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易测量有误,零件报废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确定l型角材下陷位置的辅助工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下陷位置的精准度,作为成形l型角材下陷提供有力保障,保证95%以上的零件合格率,且零件表面质量较好。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该工装由45#钢制成。
7.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包括支架1、小盖板2;六角螺钉3,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为z型截面,上截面上开设有条形孔,六角螺钉3穿过小盖板2和支架1上的条形孔后采用螺钉固定。
9.六角螺钉3上设有旋转耳片,手动旋转调节耳片,对l型角材进行定位调节。
10.支架1由45#钢板构成,45#钢板强度高,经久耐用,降低生产成本。
11.所述支架1的下截面宽度大于上截面宽度,更有利于支架结构稳定,不易倒塌。
12.所述小盖板2的宽度为30-50mm。如果小盖板2宽度过短,l型角材过宽,则不利于角材的稳定定位。
13.小盖板2的工作端面粗糙度ra3.2。能够保证钣金零件的粗糙度要求,使得定位精度更准确。
14.技术效果
15.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下陷位置的精准度,作为成形l型角材下陷提供有力保障,保证95%以上的零件合格率,且零件表面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7.图2为本工装与通用下陷模对l型角材的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我们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19.辅助工装,包括支架1、小盖板2;六角螺钉3,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为z型截面,上截面上开设有条形孔,六角螺钉3穿过小盖板2和支架1上的条形孔后采用螺钉固定。六角螺钉3上设有旋转耳片,手动旋转调节耳片,对l型角材进行定位调节。支架1由45#钢板构成,45#钢板强度高,经久耐用,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支架1的下截面宽度大于上截面宽度,更有利于支架结构稳定,不易倒塌。所述小盖板2的宽度为30-50mm。如果小盖板2宽度过短,l型角材过宽,则不利于角材的稳定定位。小盖板2的工作端面粗糙度ra3.2。能够保证钣金零件的粗糙度要求,使得定位精度更准确。
20.按零件图纸要求确定l型角材距零件边缘的尺寸,进而调节小盖板距下陷模的距离,使两者尺寸保持一致,采用六角螺钉将小盖板与z型截面的支架固定,成形过程结构分为五部分:1、z型截面的支架;2、小盖板;3、六角螺钉;4、零件;5、成形下陷工装,结构如图2所示;
21.再次测量小盖板距下陷工装的尺寸,确保符合图纸要求后,将零件放到下陷工装上,零件一端头与小盖板对齐进行冲压成形下陷,可有效控制零件下陷位置的精准度;
22.辅助工装不仅可用于成形l型角材的下陷,也方便检验零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小盖板(2)、六角螺钉(3);所述支架为z型截面,上截面上开设有条形孔,六角螺钉(3)穿过小盖板(2)和支架(1)上的条形孔后采用螺钉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六角螺钉(3)上设有旋转耳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架(1)由45#钢板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下截面宽度大于上截面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板(2)的宽度为30-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小盖板(2)的工作端面粗糙度ra3.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工装设计。适用于钣金L型材、角材带下陷类的零件,用于L型材、角材成形下陷时使用。具体为一种用于快速成形下陷的辅助工装。包括支架、小盖板;六角螺钉,所述支架为Z型截面,上截面上开设有条形孔,六角螺钉穿过小盖板和支架上的条形孔后采用螺钉固定。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下陷位置的精准度,作为成形L型角材下陷提供有力保障,保证95%以上的零件合格率,且零件表面质量较好。且零件表面质量较好。且零件表面质量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潘美华 洪航军 黄斌辉 赵柳 杨继华 王克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