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01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2.rgv是有轨制导车辆的简称,多用于车间或仓库内部的货物转运,具有承载大、运行平稳、故障率低等优点。基于以上优点,目前rgv货物运输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即在车间内部运输重型货物。在这种场景下,对rgv车体运行速度要求不高,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除了上述优点,rgv货物运输系统同样也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问题。由于车体只能沿轨道行驶,rgv货物运输系统的轨道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车间或仓库现场环境的限制。因此,现有rgv货物运输系统多为定长直线轨道或是封闭式环形轨道。另外,轨道的铺设成本较高,尤其对于复杂路径的环形轨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地面沉降,轨道热胀冷缩,直线度,平行度等,建设及维护成本往往令人望而却步。
3.从成本和施工难度考虑,轨道系统通常是连续的,行业中较少在轨道中设置分叉段或者其他车辆的垂直过道。现有方案一般是在垂直于轨道的区域上方搭建斜坡供叉车等车辆通过,即将轨道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在轨道上方搭建斜坡,使其他车辆从轨道上方的斜坡上通过。但这种方案由于坡度影响使得车辆在爬坡穿过轨道时颠簸较大,安全性不高。
4.也即,现有技术中货物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货物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所述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通道区域以及运输小车;
7.所述运输小车上设有导向装置;
8.所述通道区域用于所述运输小车之外的车辆通行,所述通道区域与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表面高度;
9.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轨道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连通以使所述导向装置与第一轨道配合导向;当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表面与所述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
10.可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杆和导向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运输小车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伸入所述第一轨道或所述第二轨道以配合导向。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两侧向上翻起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从两侧抵触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以配合导向。
12.可选地,所述导向轮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
13.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朝向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一顶板,在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表面与所述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
14.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二顶板,在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部表面与所述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
15.可选地,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向上翻起设置的两个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从两侧抵触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以配合导向,在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部表面平齐。
16.可选地,所述运输小车的底部设置有读码器,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在所述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标识码,所述读码器用于在所述运输小车移动过程中扫描所述标识码以确定所述运输小车的位置。
17.可选地,所述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通道区域的下方,所述支撑架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升降装置收容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的侧壁凸设有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轨道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轨道。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两侧向下翻起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轨道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表面高度低于所述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高度;在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支撑部抵持所述支撑板以支撑所述第一轨道。
19.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底座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驱动底座固定于所述腔体底部,所述驱动底座驱动所述输出轴伸缩带动所述第一轨道升降。
20.可选地,所述第二轨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轨道同向延伸的护栏,所述护栏与所述通道区域之间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铰接设有抬升杆,当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控制台控制所述抬升杆转动至与所述通道区域表面平行;当所述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控制台控制所述抬升杆转动至与所述通道区域表面垂直。
21.可选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检测传感器和信号指示灯,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通道区域上物体,所述信号指示灯用于发出指示信号;所述运输小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部表面用于承载货物,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多个驱动轮和对应的多个驱动电机,多个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驱动轮转动;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集电器,所述第二轨道的一侧设有滑触线;所述集电器伸入所述滑触线以从所述滑触线获取电能。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该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通道区域以及运输小车;运输小车上设有导向装置;通道区域用于运输小车之外的车辆通行,通道区域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交叉,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高度低于第二轨道的顶部表面高度;升降装置驱动第一轨道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连通以使导向装置与第一轨道配合导向;当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的顶部表面与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在现有技术搭建斜坡方案会使得叉车等车辆经过轨道上斜坡时容易不稳导致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安全性较低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将轨道分成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通过升降装置使第一轨道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
第一轨道在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连通,使得运输小车可以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换轨行驶,当第一轨道在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与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可以保证通道区域上的其他车辆平稳地从第一轨道上通过,从而提高货物运输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运输小车在第二轨道上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轨道、升降装置以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a区域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运输小车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36.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该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通道区域以及运输小车;运输小车上设有导向装置;通道区域用于运输小车之外的车辆通行,通道区域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交叉,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高度低于第二轨道的顶部表面高度;升降装置驱动第一轨道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第一轨道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连通以使导向装置与第一轨道配合导向;当第一轨道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的顶部表面与通道区域的顶部表面平齐。通道区域14可以是混凝土、柏油、钢板等铺设的道路或其他供叉车等通行的区域设置,运输小车之外的车辆可以是叉车、手推车等。
37.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包括升降装置195、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通道区域14以及运输小车13。运输小车13设有导向装置171,导向装置171用于与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配合导向。通道区域14用于运输小车13之外的车辆通行,例如,供叉车通行。通道区域14与第一轨道11的延伸方向交叉,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高度低于第二轨道12的顶部表面高度;升降装置195驱动第一轨道11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第一轨道11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连通以使导向装置171与第一轨道11配合导向;当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11的顶部表面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平齐。现有技术搭建斜坡方案会使得叉车等车辆经过轨道上斜坡时容易不稳导致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安全性较低,而本技术将轨道分成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通过升降装置195使第一轨道11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当第一轨道11在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连通,使得运输小车13可以在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上换轨行驶,当第一轨道11在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11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平齐,可以保证通道区域14上的其他车辆平稳地从第一轨道11上通过,从而提高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的安全性。
38.其中,在图7中第一轨道11处于第一姿态;在图8中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顶部”和“底部”是以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放置于水平地面的状态进行定义的,如图1中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所示。当将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放置于其他安装平面时,对应“顶部”和“底部”的位置适应调整。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为两段单独的轨道,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可以采用不同的铺设方式,可以在地面上铺设通道区域14和第二轨道12,第一轨道11铺设在地面下,在升降装置195作用下可升起与第二轨道12连通。第二轨道12铺设于地面上,铺设成本较低。
41.进一步,运输小车13设有两个导向装置171,两个导向装置171在运输小车13的运
动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两个导向装置171来引导运输小车13的运行方向,能够进一步避免运输小车13偏离轨道。
42.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装置171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杆173和导向轮172,支撑杆173的一端连接于运输小车13的底部,支撑杆1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向轮172,导向轮172伸入第一轨道11或第二轨道12以配合导向。
4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1包括第一底板111和第一底板111两侧向上翻起设置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从两侧抵触导向轮172的轮面以配合导向。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轮172的直径大于支撑杆173的直径;第一侧板112的顶部朝向第二侧板113设有第一顶板114,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顶板114的顶部表面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平齐。第二侧板113的顶部朝向第一侧板112设有第二顶板115,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顶板115的顶部表面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平齐。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11要供叉车等其他车辆通行,设置第一顶板114和第二顶板115,能够支撑叉车等其他车辆保证其他车辆稳定地通过第一轨道11,同时减少异物进入第一轨道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侧板112的顶部朝向第二侧板113设有第一顶板114,或者仅在第二侧板113的顶部朝向第一侧板112设有第二顶板115,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
45.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包括支撑架191,支撑架191位于通道区域14的下方,支撑架191内部开设有腔体193,第一轨道11和升降装置195收容于腔体193内,腔体193的侧壁凸设有支撑部192,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支撑部192支撑第一轨道11。由于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轨道11要供叉车等其他车辆通行,第一轨道11需要承载一定的负载,因此,设置支撑部192支撑第一轨道11,可以避免第一轨道11上的负载直接作用于升降装置195上造成升降装置195损坏。支撑架191可以预埋在地面以下。支撑架191可以是金属、混凝土等材料制作。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11两侧向下翻起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16,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一姿态时,支撑板116的底部表面高度低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高度;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支撑部192抵持支撑板116以支撑第一轨道11。由于第一轨道11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轨道11要与导向轮172配合导向,主要受到导向轮172的侧向力,支撑板116的底部表面高度低于通道区域14的顶部表面高度,能够使通道区域14和支撑架191从侧向抵持第一轨道11,避免第一轨道11倾斜。
47.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支撑板11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117,升降装置195包括驱动底座196和输出轴197,输出轴197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117。输出轴197可通穿过连接部117与连接部117并通过螺母固定。驱动底座196固定于腔体193的底部,驱动底座196驱动输出轴197伸缩带动第一轨道11升降。在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支撑部192抵持支撑板116以支撑第一轨道11。通过连接部117连接升降装置195和第一轨道11,可以避免升降装置195直接连接于第一底板111导致输出轴197与导向轮172发生碰撞。升降装置195可以为液压杆、气缸等可伸缩的驱动装置。
48.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轨道12包括第二底板122和第二底板122两侧向上翻起设置的两个第三侧板121,两个第三侧板121从两侧抵触导向轮172的轮面以配合导向,在第一轨
道11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底板111的顶部表面与第二底板122的顶部表面平齐。由于第二轨道12主要供运输小车13通行,不容进入异物,因此第二轨道12采用u型的结构即可满足需求,节省成本。
49.本技术实施例中,运输小车13的底部设置有读码器178,第三侧板121的表面在第二轨道1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标识码123,读码器178用于在运输小车13移动过程中扫描标识码123以确定运输小车13的位置。具体的,多个标识码123等间隔设置。标识码123可以为能够存储位置信息二维码、条形码等。当读码器178随着运输小车13移动,扫描并读取标识码123中的位置信息,即可获取到运输小车13的位置。
5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轨道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轨道12同向延伸的护栏181。护栏181与通道区域14之间设有控制台16,控制台16上铰接设有抬升杆163,当第一轨道11处于第一姿态时,控制台16控制抬升杆163转动至与通道区域14表面平行,此时可以阻止其他车辆从通道区域14和第一轨道11的交叉区域通过。当第一轨道11处于第二姿态时,控制台16控制抬升杆163转动至与通道区域14表面垂直,此时可以供其他车辆从通道区域14和第一轨道11的交叉区域通过。
51.进一步的,控制台16上设有检测传感器161和信号指示灯162,检测传感器161用于检测通道区域14上的物体,信号指示灯162用于发出指示信号;运输小车13包括底盘174,底盘174的顶部表面用于承载货物,底盘174的底部设有多个驱动轮176和对应的多个驱动电机177,多个驱动电机177驱动对应的驱动轮176转动。
52.具体的,底盘174的底部设有两个驱动轮176和对应的两个驱动电机177。驱动电机177可以为伺服电机。底盘174的底部还设有两个万向轮175。两个驱动轮176对称设置于底盘174的底部,两个万向轮175对称设置于底盘174的底部,当运输小车13在第二轨道12上移动时,两个驱动轮176分别位于第二轨道12的两侧,两个万向轮175分别位于第二轨道12的两侧。每个驱动轮176使用一个伺服电机驱动。在弯道处,伺服电机根据车辆位置进行差速传动,实现两侧驱动轮176转速均衡。
53.本技术实施例中,底盘174的底部设有集电器179,第二轨道12的一侧设有滑触线182;集电器179伸入滑触线182以从滑触线182获取电能。使用滑触线182可以在运输小车13移动过程中保持对运输小车13的供电。底盘174上设有车载电源,车载电源在运输小车13行驶在第一轨道11上时对运输小车13供电,在运输小车13行驶在第二轨道12上时充电。滑触线182与第二轨道12平行设置,且在第一轨道11处断开。滑触线182也称为滑导线,就是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的一组输电装置。滑触线182主要分为单极铝滑触线、单极铜滑触线、钢体滑触线、多极管式滑触线、无接缝滑触线,铜接触线等常用的滑触线182。运输小车13由于移动需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每一个不同的位置上,运输小车13又要随时能获得动力电源,否则就无法继续移动。滑触线182沿着运输小车13的运行轨道平行敷设了若干条导体,接通电源。在运输小车13安装上可以从导体上取电的集电器179。这样,当运输小车13移动时,集电器179随运输小车13同步运行,并随时从滑触线182上取得电源,提供给运输小车13,以使运输小车13可继续移动。
54.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10的工作原理为:(1)需要从第一轨道11和通道区域14交叉区域穿行的叉车发送通行请求;(2)信号指示灯162发出信号,第一轨道11附近的运输小车13减速停在第二轨道12等待,行驶于第一轨道11上的运输小车13驶离交叉区域;(3)检
测传感器161检查交叉区域是否有运输小车13;(4)在确认没有运输小车13时抬起抬升杆163,切换信号指示灯162,并将第一轨道11切换至第二姿态供叉车通行;(5)检测传感器161检测穿行车辆是否驶离交叉区域;(6)检测到穿行车辆驶离交叉区域时,降下抬升杆163,切换信号指示灯162;(7)将第一轨道11切换至第一姿态供运输小车13继续通行。
5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轨道式货物运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