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屏幕挂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94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光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屏幕挂灯。


背景技术:

2.在夜间的办公学习中,人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通常会将灯光打开,因为电脑屏幕的灯光直射眼镜时会造成眼部疲劳,长时间在暗处看屏幕会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台灯的灯光在屏幕上会产生反射,造成某些区域亮度过高,无法看清屏幕,且台灯会占用工作台空间,而室内的主灯在夜间开启又较为浪费或影响其他人休息;因此市面上开始出现屏幕挂灯,其是针对电脑办公研发出来的产品;现有的屏幕挂灯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挂灯本体的顶端,用户操作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幕挂灯,其控制面板可以朝向用户设置以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操作。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屏幕挂灯,包括用于照明的挂灯本体、以及用于将挂灯本体安装至屏幕上的固定夹;所述挂灯本体包括挂灯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内的光源;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将光源发出的光透出的透光部,所述挂灯壳体在所述透光部相对一侧形成为壳体顶部,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的挂灯壳体上,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控制调节所述光源。
6.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挂灯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夹固定于屏幕时,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朝下以照亮屏幕前的桌面;此时所述壳体顶部朝上;若所述挂灯本体与所述固定夹为可拆卸,由于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故用户在安装挂灯本体时可将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控制面板一侧作为所述挂灯壳体的前端即使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朝向用户;上述结构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7.若所述挂灯本体与所述固定夹为不可拆卸,则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朝下时,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作为所述挂灯壳体的前端即使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朝向用户;
8.上述结构,所述控制面板的位置设置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9.进一步地,所述挂灯本体设置有为所述挂灯本体供电的供电口。
10.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通过将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电脑上、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口连接以使电脑为所述挂灯本体进行供电。
11.具体的,所述供电口设置在所述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的挂灯壳体上且所述供电口与所述控制面板相对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挂灯本体固定于所述固定夹的状态下,当所述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朝下时,所述供电口靠近所述固定夹设置即所述供电口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的后侧,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屏幕挂灯插上供电线后保持美观。
12.进一步地,所述挂灯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内的反光板,所述光源包括基板、以及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灯珠;所述基板与所述透光部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灯珠朝向所述控制面板侧,所述反光板在所述基板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设置有反光倾斜部,沿着所述基板到所述控制面板方向,所述反光倾斜部向所述透光部倾斜。
13.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基板上的灯珠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光切斜部的反射后从所述透光部透出来照亮屏幕前的桌面,所述光源、反光板的设置使得从所述透光部透出的光不会照射在屏幕上,有效的避免了屏幕的反光;具体的,所述基板垂直与所述透光部所在面。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挂灯本体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主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配重结构;所述夹持主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上且呈相对设置;
15.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相互靠近远离以形成宽度可调的第一夹持区;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配重结构之间形成第二夹持区;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夹持主体之间形成夹持角,所述夹持角与所述配重结构之间形成第三夹持区。
16.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屏幕的形状及厚度选择不同的夹持区间;
17.选择第一夹持区间:用户可根据屏幕的厚度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加持部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住屏幕前后;
18.选择第二夹持区间:将屏幕放入第二夹持部与所述配重结构之间,利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配重结构实现夹持。
19.选着第三夹持区间:将屏幕的边缘对准所述夹持角,再将所述配重结构抵靠在屏幕的后表面上。
20.具体的,台式电脑的屏幕适合选用第一夹持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适合选用第二夹持区;不规则屏幕如后表面为弧形等适合选用第三夹持区。
2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上;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远离的方向一致。
22.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两者之间的滑动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靠近远离以实现两者之前距离的调节。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24.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更加稳定的夹住屏幕;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部连接,所述弹簧使得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的趋势。
25.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结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上。
26.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所述配重结构来使得安装在屏幕上的屏幕挂灯实现平衡;且使得所述第二夹持区能够适配更多厚度的屏幕,用户选择第二夹持区时,将屏幕前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抵靠,在转动所述配重结构使其抵靠在屏幕的后表面上。
2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包括调节盖,所述调节盖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夹
持部相匹配的调节凹槽。
28.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调节盖通过多个所述调节凹槽中的一个安装至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此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调节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区,所述调节盖与所述配重结构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夹持区;加装调节盖或不加装调节盖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区、第二夹持区具有两种不同的夹持区间;所述所述屏幕挂灯能够适配更多不同厚度的屏幕。
29.进一步地,所述挂灯本体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挂灯壳体与所述固定夹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与所述挂灯壳体相匹配的弹性卡爪;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夹连接。
30.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挂灯壳体卡入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挂灯壳体之前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具体的,所述挂灯壳体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挂灯壳体内部零件安装的第二安装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开口相匹配以封盖所述第二安装开口的安装盖板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挂灯壳体连接后再通过螺丝进行进一步固定。
3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设置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挂灯本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铰接。
32.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用户调节所述挂灯本体的照射角度。
33.进一步地,所述挂灯壳体包括壳体本体、用于形成透光部的透光板、以及用于封盖所述壳体本体侧面的侧盖;
34.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透光板的第一安装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开口设置有与所述透光板相匹配的第一插槽;
35.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控制面板的露出口,所述控制面板的边缘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控制面板穿过所述露出口的限制部;所述壳体本体的内腔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连接凸起;具体的,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安装连接板螺丝固定。
36.所述反光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光倾斜部两端的插设部和折弯部,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插设部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光源的基板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上;具体的,所述透光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中、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内壁形成与所述折弯部相匹配的第三插槽;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反光板的上方以限制所述反光板的上移。
37.所述设置有供电口的供电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具体的,所述供电板与所述安装板螺丝固定。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9.(1)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挂灯,其控制面板设置在透光部与壳体顶部之间的挂灯壳体上,使得安装至屏幕上时控制面板可以朝向用户以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操作。
40.(2)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挂灯,其固定夹具有三个夹持区,用户可以根据屏幕形状及厚度选着适合的夹持区,使用范围广。
41.(3)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挂灯,其光源、反光板、透光部的配合,使得光源发出的光重点照亮屏幕前方的区域,减少屏幕反光。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中挂灯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46.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中挂灯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中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一夹持区间并使用调节盖进行固定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二夹持区间并使用调节盖进行固定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一夹持区间且未使用调节盖进行固定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二夹持区间且未使用调节盖进行固定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三夹持区间固定于异形屏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屏幕挂灯选择第三夹持区间固定于规则屏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5.附图标记:1挂灯本体;101挂灯壳体;1011透光部;1012壳体顶部;1013壳体本体;1013a第一安装开口;1013b第一插槽; 1013c露出口;1013d安装板;1013e第二安装开口;1013f第二插槽;1014透光板;1015侧盖;102光源;1021基板;1022灯珠; 103控制面板;1031限制部;1032连接凸起;104供电板;1041供电口;105反光板;1051反光倾斜部;1052插设部;1053折弯部; 106第二连接结构;1061第一连接部;1062第二连接部;1063安装盖板部;107第三插槽;2固定夹;201第一连接结构;202夹持结构;2021夹持主体;2021a第一滑动部;2021b第二滑动部;2022 第一夹持部;2023第二夹持部;2024配重结构;203调节盖;2031 调节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7.如图1—13所示,一种屏幕挂灯,包括用于照明的挂灯本体1、以及用于将挂灯本体1安装至屏幕上的固定夹2;所述挂灯本体1包括挂灯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内的光源102;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将光源102发出的光透出的透光部1011,所述挂灯壳体在所述透光部1011相对一侧形成为壳体顶部1012,控制面板103设置在所述透光部1011与所述壳体顶部1012之间的挂灯壳体上,所述控制面板103用于控制调节所述光源102。
58.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挂灯本体1通过所述固定夹固定于屏幕时,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1011朝下以照亮屏幕前的桌面;此时所述壳体顶部1012朝上;若所述挂灯本体1与所
述固定夹2为可拆卸,由于所述控制面板103设置在所述透光部1011与所述壳体顶部1012 之间,故用户在安装挂灯本体1时可将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控制面板 103一侧作为所述挂灯壳体的前端即使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103的一侧朝向用户;上述结构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59.若所述挂灯本体1与所述固定夹2为不可拆卸,则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1011朝下时,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103的一侧作为所述挂灯壳体的前端即使所述挂灯壳体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 103的一侧朝向用户;
60.上述结构,所述控制面板103的位置设置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61.优选的,所述挂灯本体1设置有为所述挂灯本体1供电的供电口 1041。
62.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通过将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电脑上、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口1041连接以使电脑为所述挂灯本体1进行供电。
63.具体的,所述供电口1041设置在所述所述透光部1011与所述壳体顶部1012之间的挂灯壳体上且所述供电口1041与所述控制面板 103相对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挂灯本体1固定于所述固定夹2 的状态下,当所述所述挂灯壳体的透光部1011朝下时,所述供电口 1041靠近所述固定夹2设置即所述供电口1041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的后侧,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屏幕挂灯插上供电线后保持美观。
64.优选的,所述挂灯本体1包括设置在所述挂灯壳体内的反光板 105,所述光源102包括基板1021、以及沿着所述基板102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灯珠1022;所述基板1021与所述透光部1011 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灯珠1022朝向所述控制面板103侧,所述反光板 105在所述基板1021与所述控制面板103之间设置有反光倾斜部 1051,沿着所述基板1021到所述控制面板103方向,所述反光倾斜部1051向所述透光部1011倾斜。
65.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基板1021上的灯珠1022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光切斜部的反射后从所述透光部1011透出来照亮屏幕前的桌面,所述光源102、反光板105的设置使得从所述透光部1011透出的光不会照射在屏幕上,有效的避免了屏幕的反光;具体的,所述基板 1021垂直与所述透光部1011所在面。
66.优选的,所述固定夹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挂灯本体1的第一连接结构201、以及夹持结构202,所述夹持结构202包括夹持主体2021、第一夹持部2022、第二夹持部2023、以及配重结构2024;所述夹持主体2021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结构2024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 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2021上且呈相对设置;
67.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能相互靠近远离以形成宽度可调的第一夹持区;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与所述配重结构 2024之间形成第二夹持区;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夹持主体 2021之间形成夹持角,所述夹持角与所述配重结构2024之间形成第三夹持区。
68.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屏幕的形状及厚度选择不同的夹持区间;
69.选择第一夹持区间:用户可根据屏幕的厚度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 2022与所述第二加持部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夹持住屏幕前后;
70.选择第二夹持区间:将屏幕放入第二夹持部2023与所述配重结构2024之间,利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与所述配重结构2024实现夹持。
71.选着第三夹持区间:将屏幕的边缘对准所述夹持角,再将所述配重结构2024抵靠在屏幕的后表面上。
72.具体的,台式电脑的屏幕适合选用第一夹持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适合选用第二夹持区;不规则屏幕如后表面为弧形等适合选用第三夹持区。
73.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2021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滑动部2021a 和第二滑动部2021b,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 2021a上,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上;所述第一滑动部2021a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相互靠近远离的方向一致。
74.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滑动部2021a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 两者之间的滑动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之间的靠近远离以实现两者之前距离的调节。
75.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76.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 2023能够更加稳定的夹住屏幕;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动部2021a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2021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连接,所述弹簧使得所述第一滑动部2021a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021b具有使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相互靠近的趋势。
77.优选的,所述配重结构2024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2021上。
78.采用上述结构,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所述配重结构2024来使得安装在屏幕上的屏幕挂灯实现平衡;且使得所述第二夹持区能够适配更多厚度的屏幕,用户选择第二夹持区时,将屏幕前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抵靠,在转动所述配重结构2024使其抵靠在屏幕的后表面上。
79.优选的,所述固定夹2包括调节盖203,所述调节盖20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相匹配的调节凹槽2031。
80.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调节盖203通过多个所述调节凹槽2031中的一个安装至所述第二夹持部2023上,此时,所述第一夹持部2022 与所述调节盖20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区,所述调节盖203与所述配重结构2024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夹持区;加装调节盖203或不加装调节盖203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区、第二夹持区具有两种不同的夹持区间;所述所述屏幕挂灯能够适配更多不同厚度的屏幕。
81.优选的,所述挂灯本体1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挂灯壳体与所述固定夹2的第二连接结构106,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06包括第一连接部1061和第二连接部1062;所述第一连接部1061形成为与所述挂灯壳体相匹配的弹性卡爪;所述第二连接部106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10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夹2连接。
82.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挂灯壳体卡入所述第一连接部1061中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061与所述挂灯壳体之前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具体的,所述挂灯壳体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挂灯壳体内部零件安装的第二安装开口1013e,所述第一连接部106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开口1013e相匹配以封盖所述第二安装开口1013e的安装盖板部1063;所述第一连接部1061与所述挂灯壳体连接后再通过螺丝进行进一步固定。
83.优选的,所述固定夹2设置第一连接结构201,所述挂灯本体1 设置有与所述第一
连接结构201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结构10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01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06铰接。
84.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用户调节所述挂灯本体1的照射角度。
85.优选的,所述挂灯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013、用于形成透光部1011 的透光板1014、以及用于封盖所述壳体本体1013侧面的侧盖1015;
86.所述壳体本体1013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透光板1014的第一安装开口1013a,所述第一安装开口1013a设置有与所述透光板1014相匹配的第一插槽1013b;
87.所述壳体本体1013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控制面板103的露出口 1013c,所述控制面板103的边缘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控制面板103 穿过所述露出口1013c的限制部1031;所述壳体本体1013的内腔设置有安装板1013d,所述控制面板103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1013d连接的连接凸起1032;具体的,所述连接凸起1032与所述安装连接板螺丝固定。
88.所述反光板105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光倾斜部1051两端的插设部 1052和折弯部1053,所述壳体本体1013内设置有与所述插设部1052 相匹配的第二插槽1013f;所述光源102的基板1021固定在所述折弯部1053上;具体的,所述透光板1014远离所述折弯部1053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1013b中、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1013内壁形成与所述折弯部1053相匹配的第三插槽107;所述安装板1013d 位于所述反光板105的上方以限制所述反光板105的上移。
89.所述设置有供电口1041的供电板104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013d 上;具体的,所述供电板104与所述安装板1013d螺丝固定。
9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