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煤矿开采用的移动式机械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矿产资源是埋藏在低下的,且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其中,煤炭作为矿产资源,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通常,煤炭是在煤矿使用专用机械进行开采的,而在对煤炭进行开采时,开采的路径就形成了巷道,为了安全需要,在开采的不断推进中,需要使用支撑装置对巷道的顶部和侧壁提供支撑。
3.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号cn 213654882 u,授权公开2021.07.09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开采的机械支撑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杆,放置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孔,第一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第一孔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丝杆的一端,丝杆的顶端延伸至放置杆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旋钮,滑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支撑杆的一侧铰接有推杆的一端,放置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槽,第一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座。
4.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5.1、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同时存在移动不便的情况;
6.2、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
7.因此,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煤矿开采用的移动式机械支撑装置,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工作使顶板对巷道顶部进行支撑,通过第二电动推杆使侧板对巷道侧壁进行支撑,同时利用行走轮便于本装置移动,且利用风扇与除尘滤袋的配合对巷道的内部进行除尘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同时存在移动不便的情况,且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0.本实用新型为基于煤矿开采用的移动式机械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底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集尘箱,集尘箱的上壁开设有与除尘滤袋相适配的孔,所述集尘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滤袋,所述固定板的右侧的上表面固定有风扇,所述固定板上方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外端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有顶板,风扇、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壁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行走轮,所述底板上壁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固定块,且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均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前后两侧对应固定块的上壁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套。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套的内部间隙配合有第一限位杆,且第一限位杆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前后两侧对应的固定板上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套。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内部间隙配合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与侧板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所在位置处对应的固定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所在位置处对应固定板的下壁固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下端与集尘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空间与集尘箱的内部空间相通。
16.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箱的前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箱门,所述集尘箱的内部设置有滤袋框架,且除尘滤袋固定在滤袋框架的外部。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走轮、顶板、侧板、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在使用本装置时,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伸长,第一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向上移动带动顶板向上移动,使顶板与巷道的顶部接触即可,再控制第二电动推杆伸长,第二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移动带动侧板向巷道的侧壁移动,使侧板与巷道的侧壁接触即可完成对巷道进行支撑的目的,同时利用该设置行走轮,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同时存在移动不便的情况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扇、连接管、集尘箱和除尘滤袋,需要对巷道的粉尘进行过滤时,启动风扇,风扇工作带动外部的含有粉尘的空气进入连接管内,在风扇的持续工作下进入集尘箱的内部,在除尘滤袋的作用下,除尘滤袋将粉尘截留,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利用风扇和和除尘滤袋的配合对粉尘进行过滤再收集,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解决了现有的机械支撑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图图一;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图图二。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顶板;101、第一限位杆;2、第一电动推杆;3、第二电动推杆;4、固定板;401、固定
块;4011、第一限位套;4012、第二限位套;402、通风孔;403、连接管;5、风扇;6、侧板;601、第二限位杆;7、除尘滤袋;8、集尘箱;801、箱门;802、螺栓;803、滤袋框架;9、底板;901、行走轮;90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基于煤矿开采用的移动式机械支撑装置,包括底板9,底板9的上方设置的固定板4用于为风扇5、固定块401提供固定平台,底板9与固定板4之间设置的集尘箱8用于收集粉尘,集尘箱8的上壁开设有与除尘滤袋7相适配的孔,除尘滤袋7位于孔的内侧,集尘箱8的内部设置的除尘滤袋7可对粉尘进行过滤,固定板4的右侧的上表面固定的风扇5可将巷道内含有粉尘的空气输送至连接管403的内部,固定板4上方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3工作使得侧板6移动,第二电动推杆3的外端固定的侧板6与巷道的侧壁接触时即可对巷道的侧壁进行支撑,可防止巷道侧壁发生脱落的情况,两个第二电动推杆3之间的上方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2工作时可带动顶板1移动,第一电动推杆2的上端固定的顶板1与巷道的顶部接触时,实现对巷道的顶部进行支撑,同时避免巷道的顶部发生脱落而伤人,风扇5、第一电动推杆2和第二电动推杆3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风扇5、第一电动推杆2和第二电动推杆3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型号作限定。
29.其中如图1-3所示,底板9下壁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行走轮901,通过该设置行走轮901,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底板9上壁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杆902,且固定板4与固定杆902固定连接,使得底板9与固定板4处于固定状态。
30.固定板4上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的固定块401为第一电动推杆2、第二电动推杆3、第一限位套4011和第二限位套4012提供固定平台,且第一电动推杆2和第二电动推杆3均与固定块401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的前后两侧对应固定块401的上壁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套4011。
31.第一限位套4011的内部间隙配合有第一限位杆101,且第一限位杆101与顶板1固定连接,由于电动推杆无法承受侧向力,通过第一限位套4011与第一限位杆101的配合可表面第一电动推杆2受到侧向力而损坏,第二电动推杆3的前后两侧对应的固定板4上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套4012。
32.第二限位套4012的内部间隙配合有第二限位杆601,且第二限位杆601与侧板6固定连接,该设置第二限位套4012和第二限位杆601的配合使用,同样实现避免第二电动推杆3受到侧向力。
33.其中如图1、4所示,风扇5所在位置处对应的固定板4上开设有通风孔402,风扇5工作时产生的气流穿过通风孔402进入连接管403内,通风孔402所在位置处对应固定板4的下壁固定的连接管403可使得风扇5工作产生的气流进入集尘箱8内,且连接管403的下端与集尘箱8固定连接,连接管403的内部空间与集尘箱8的内部空间相通。
34.集尘箱8的前壁通过螺栓802固定有箱门801,当需要清理集尘箱8内部的粉尘时,通过卸下螺栓802即可进行粉尘的清理操作,集尘箱8的内部设置的滤袋框架803可避免除
尘滤袋7在使用中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且除尘滤袋7固定在滤袋框架803的外部。
3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本装置时,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伸长,第一电动推杆2的动力输出端向上移动带动顶板1向上移动,使顶板1与巷道的顶部接触即可,再控制第二电动推杆3伸长,第二电动推杆3的动力输出端移动带动侧板6向巷道的侧壁移动,使侧板6与巷道的侧壁接触即可完成对巷道进行支撑的目的,同时利用该设置行走轮901,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需要对巷道的粉尘进行过滤时,启动风扇5,风扇5工作带动外部的含有粉尘的空气进入连接管403内,在风扇5的持续工作下进入集尘箱8的内部,在除尘滤袋7的作用下,除尘滤袋7将粉尘截留。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