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83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2.机器人吸尘器,又名扫地机,可以通过预约定时清洁,有效保持家中的清洁度使您原本每天的工作变成一周一次,但是无法完全的取代人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一直在欧美市场销售的扫地机器人也逐步的走入平常百姓家,并且逐步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扫地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像白色家电一样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清洁帮手,产品也会由现在的初级智能向着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程度发展,逐步的取代人工清洁。
3.然而,现有的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过滤仓与过滤网拆装较为繁琐,同时过滤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将灰尘进行过滤,且在吸尘器停止运转时过滤仓内的部分灰尘会通过吸尘口飘出,大大降低了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过滤仓与过滤网拆装较为繁琐,同时过滤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将灰尘进行过滤,且在吸尘器停止运转时过滤仓内的部分灰尘会通过吸尘口飘出,大大降低了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实用性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包括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限位框的下端位于吸尘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吸尘机构。
8.优选的,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吸尘器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下端位移吸尘口的外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外侧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方便进行旋转第一壳体。
9.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毛刷传动连接,所述开口分别与吸尘口和第二壳体相互接通,所述活动板与第二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与第一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通过活动板有效的防止吸尘器在停止运转时灰尘通过吸尘口飘出至吸尘器主体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凹槽、活动伸缩杆、弹簧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凹槽
的外侧位于吸尘器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固定连接有活动伸缩杆,所述活动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三凹槽和限位块呈环形等间距均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三凹槽与限位块相互适配,方便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吸尘器主体的内部进行拆装。
11.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框和限位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采用金属过滤网设计,所述第二过滤网采用hepa过滤网材料设计,所述第二过滤网采用v型结构设计,通过第二过滤网采用v型机构设计,增加了第二过滤网与灰尘的接触面,增强了过滤的性能。
12.优选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回风管、隔板、风扇、第一透风孔和第二透风孔,所述回风管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透风孔,所述隔板的右侧设置有风扇,所述回风管的外侧位于吸尘器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透风孔,所述风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回风管分别与第二壳体和第一透风孔相互接通,方便将灰尘吸入至第二壳体的内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向下按压第一壳体将把手拿出进行逆时针旋转,通过弹簧的张力将第二壳体向上移动,方便的将第二壳体取出,通过旋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拆卸,方便对第二壳体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可更换或清洗第二过滤网。
15.2、该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通过活动板与开口紧密贴合,在吸尘器主体停止工作时,有效的防止第二壳体内部的灰尘吸附在吸尘口的下端,通过第二过滤网采用v字型结构,增加了灰尘与过滤网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吸尘器主体;2、控制面板;3、第一凹槽;4、第一壳体;5、限位机构;6、第二壳体;7、过滤机构;8、限位框;9、吸尘机构;10、第二凹槽;11、把手;12、吸尘口;13、开口;14、活动板;15、万向轮;16、电机;17、毛刷;51、第三凹槽;52、活动伸缩杆;53、弹簧;54、限位块;71、过滤框;72、第一过滤网;73、第二过滤网;91、回风管;92、隔板;93、风扇;94、第一透风孔;95、第二透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包括吸尘器主体1,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壳体4,吸尘器主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毛刷17,吸尘器主体1的下端开设有吸尘口12,吸尘器主体1的下端位移吸尘口12的外侧设置有万向轮15,第一壳体4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的内部设置有把手11,第二壳体6的内部开设有开口13,开口13的外侧位于第二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14,方便进行旋转第一壳体4,控制面板2与电机16电性连接,电机16的输出端与毛刷17传动连接,开口13分别与吸尘口12和第二壳体6相互接通,活动板14与第二壳体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把手11与第一壳体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通过活动板14与开口13的紧密贴合,防止吸尘器在停止运转时灰尘吸附在吸尘口12的下端;
24.第一壳体4的外侧位于第一凹槽3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包括第三凹槽51、活动伸缩杆52、弹簧53和限位块54,第一凹槽3的外侧位于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51,第三凹槽51的固定连接有活动伸缩杆52,活动伸缩杆52的外侧设置有弹簧53,第一壳体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第三凹槽51和限位块54呈环形等间距均设置有四个,第三凹槽51与限位块54相互适配,方便将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从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进行拆装,第一壳体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壳体6,第二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8,限位框8的外侧设置有过滤机构7,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框71、第一过滤网72和第二过滤网73、过滤框7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72,第一过滤网7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3,过滤框71和限位框8螺纹连接,第一过滤网72采用金属过滤网设计,第二过滤网73采用hepa过滤网材料设计,第二过滤网73采用v型结构设计,通过第二过滤网73采用v型机构设计,增加了第二过滤网73与灰尘的接触面,增强了过滤的性能;
25.限位框8的下端位于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尘机构9,吸尘机构9包括回风管91、隔板92、风扇93、第一透风孔94和第二透风孔95,回风管9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92,隔板9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透风孔95,隔板92的右侧设置有风扇93,回风管91的外侧位于吸尘器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透风孔94,风扇93与控制面板2电性连接,回风管91分别与第二壳体6和第一透风孔94相互接通,方便将灰尘吸入至第二壳体6的内部。
26.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2同时启动电机16与风扇93,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毛刷17转动将灰尘扫至吸尘口12处,通过风扇93转动的吸力将吸尘口12的灰尘吸入至第二壳体6的内部,通过第二过滤网73与第一过滤网72将灰尘隔绝在第二壳体6的内部,在吸尘结束后,关闭电机16与风扇93,向下按压第一壳体4将把手11拿出进行逆时针旋转,通过弹簧53的张力将第二壳体6向上移动,方便将第二壳体6取出,通过旋转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将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进行拆卸,方便对第二壳体6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旋转过滤框71进行拆卸,方便对第二过滤网73进行更换或清洗,再清洗完第二过滤网73后,通过旋转过滤框71与第二壳体6进行组装,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进行组装,将第二壳体6放入至第一凹槽3的内部,将第一壳体4进行按压进行顺时针旋转,通过限位块54与第三凹槽51的相互适配,同时通过弹簧53的张力将第一壳体4进行固定,大大增加了机器人吸尘器的过滤器实用性。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