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8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蝴蝶兰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2.蝴蝶兰的花朵艳丽娇俏,赏花期长,花朵数多,能吸收室内有害气体,既能净化空气又可作盆栽观赏,还可用作切花、贵宾胸花、新娘捧花、花篮插花的高档素材。
3.蝴蝶兰在种植时需要保持流通,现有的吹风装置大多采用风扇进行控制,这样导致的问题是风扇只能够对水平方向上种植的蝴蝶兰进行吹风,当蝴蝶烂堆叠在置物架上进行种植时,风扇的吹风面积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只能够对水平方向上进行吹风,一旦蝴蝶兰堆叠在置物架上进行种植时,风扇的吹风面积有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带有调节阀的导管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驱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上端杆壁通过两个轴销转动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设置有调节台,所述调节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相连的弧面,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调节台的上表面相抵设置,所述空心柱的右侧板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出风软管,所述出风软管固定设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
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叶轮和第二转杆,所述叶轮设置于空心柱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设置于空心柱的内部且与叶轮固定套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柱的上、下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贯穿空心柱并固定连接有齿轮。
8.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转杆、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三转杆的下端杆壁通过第二轴承与底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固定设置于第三转杆的上端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设置于凹槽的槽底处,所述凹槽的左侧壁以及第二圆盘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分别与齿轮相匹配。
9.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皮带和两个皮带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三转杆的下端均贯穿底板,且分别与对应的皮带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带有脚刹的万向轮。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开设为弧形端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通过设置有的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能够在风机工作时实现第一转杆的往复转动,便于对种植在不同角度的蝴蝶兰进行吹风。
14.2、该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通过设置有的支撑杆和调节台,能够在第一转杆旋转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弧面调节支撑杆的高度,从而实现出风软管的端部的上下运动,便于对不同位置的蝴蝶兰进行吹风。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不同高度以及不同角度的吹风,有效的扩大了吹风面积,保证了蝴蝶兰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齿轮、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调节台的侧视图;
19.图4为图1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风机、3带有调节阀的导管、4空心柱、5第一转杆、6u形板、7安装板、8支撑杆、9调节台、10出风软管、11 叶轮、12第二转杆、13齿轮、14第三转杆、15第一圆盘、16第二圆盘、17皮带、18皮带轮、1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4,一种强度可调的蝴蝶兰种植用吹风装置,包括底板 1,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风机2,风机2的输出端通过带有调节阀的导管3固定连接有空心柱4,空心柱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与驱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转杆5的上端杆壁通过两个轴销转动连接有u形板6,u形板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右侧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杆8,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设置有调节台9,调节台9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相连的弧面,支撑杆8的下端与调节台9的上表面相抵设置,空心柱4的右侧板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出风软管10,出风软管10固定设置于安装板7的上表面。
24.驱动机构包括叶轮11和第二转杆12,叶轮11设置于空心柱4 的内部,第二转杆12
设置于空心柱4的内部且与叶轮11固定套接,第二转杆12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柱4的上、下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2的下端贯穿空心柱4并固定连接有齿轮13。
25.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转杆14、第一圆盘15和第二圆盘16,第三转杆14的下端杆壁通过第二轴承与底板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圆盘15固定设置于第三转杆14的上端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第二圆盘16固定设置于凹槽的槽底处,凹槽的左侧壁以及第二圆盘16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分别与齿轮13相匹配,便于在第二转杆12带动齿轮13转动的同时实现与第一圆盘15的往复旋转。
26.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皮带17和两个皮带轮18,第一转杆5和第三转杆14的下端均贯穿底板1,且分别与对应的皮带轮18固定连接,两个皮带轮18之间通过皮带17传动连接,便于在第三转杆1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杆5转动。
27.底板1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带有脚刹的万向轮 19,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28.支撑杆8的下端开设为弧形端面,便于减小其与调节台9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29.本实用新型中,启动风机2,风机2将风通过带有调节阀的导管 3导入空心柱4的内部后带动叶轮11转动,叶轮11带动第二转杆12 转动,第二转杆12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通过与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之间的啮合连接带动第一圆盘15往复旋转,第一圆盘15带动第三转杆14转动,第三转杆14通过两个皮带轮18与皮带17之间的传动连接带动第一转杆5转动,第一转杆5通过两个轴销与u形板6 之间的转动连接带动安装板7转动,从而实现出风软管10的转动,在安装板7转动的同时带动支撑杆8转动,支撑杆8通过与调节台9 上表面的弧面之间的接触连接实现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吹风。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