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5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


背景技术:

2.无接触洗车技术”采用先进的光电设备自动测量车型和车身,调节清洗臂和高压喷嘴角度,对车身包括轮胎、底盘等自动清洗。洗车过程包括预冲洗、预泡沫(洗涤液)覆盖、泡沫清洗、液体上蜡、烘干等步骤。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只有中性水和活性剂与车身接触,无任何有形的东西,如软布、毛刷或其他洗涤媒介与车身接触,所以叫“无接触洗车”。正因为“无接触”,这种方法对车的油漆不会造成诸如擦伤、刮痕等任何损害,加之采用的洗涤液是特制的专业洗涤液,净水喷淋使用的是达到饮用标准的纯净水,使无接触洗车技术拥有令人满意的洗涤效果。系统采用激光定位技术确定车的位置和形状,并控制清洗媒介对车的上下和周边清洗。减少了传送带等附属设备,也没令人眼花缭乱的毛刷、控制手臂、软布等,大大减少了洗车房的占地面积和设备维护。
3.现有的无接触洗车缺少对汽车底部进行清洗的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接触洗车缺少对汽车底部进行清洗的结构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顶座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垫片;
6.所述底座前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端面与底座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板。
7.优选的,所述底座外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开设有排泄口,所述排泄口与凹槽连通。
8.优选的,所述滑动板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配合,且限位块外表面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泵体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贯穿底座。
10.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面与另一个固定座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
11.优选的,所述输出管端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分流端分别与多个喷头输入端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其设置有顶座,并在顶座上
表面放置有垫片,垫片防止汽车打滑,汽车行驶至凹槽上方,通过启动泵体,清洗液沿着输入管进入泵体随后进入输出管,并沿着分流管进入喷头,从喷头位置喷出,对汽车底部进行高压冲洗,配合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板沿着限位槽进行滑动,使得喷头进行移动,进而对车底部进行高压冲洗。
14.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为了提升充洗效果,我们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喷头的朝向,提升冲洗效果,使得对汽车底部冲洗更干净,冲洗后的水资源沿着排泄口排出,即完成工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的背视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18.图例说明:1、底座;11、凹槽;12、排泄口;13、限位槽;2、顶座;21、垫片;3、第一电机;31、螺纹杆;32、滑动板;33、限位块;4、固定座;41、第二电机;42、转动杆;43、喷头;44、分流管;5、泵体;51、输入管;52、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接触洗车用底部清洗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座2,顶座2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3,顶座2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垫片21;底座1前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1,螺纹杆31端面与底座1内表面转动连接,螺纹杆3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2,滑动板32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固定座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2,转动杆42端面与另一个固定座4内表面转动连接,转动杆4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43,喷头43为高压碰头。
22.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其设置有顶座2,并在顶座2上表面放置有垫片21,垫片防止汽车打滑,汽车行驶至凹槽11上方,通过启动泵体5,清洗液沿着输入管51进入泵体5随后进入输出管52,并沿着分流管44进入喷头43,从喷头43位置喷出,对汽车底部进行高压冲洗,配合启动第一电机3带动螺纹杆3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板32沿着限位槽13进行滑动,使得喷头43进行移动,进而对车底部进行全面高压冲洗。
23.实施例2,如图1-3所示,底座1外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开设有排泄口12,排泄口12与凹槽11连通,滑动板32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限位块33与限位槽13位置相配合,且限位块33外表面与限位槽13滑动连接,底座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泵体5,泵体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管51,泵体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52,输出管52贯穿底座1,输出管52端面固
定连接有分流管44,分流管44分流端分别与多个喷头43输入端固定连接。
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分流管44位置设置有多个控制阀,为了提升充洗效果,分流管44依次对应喷头43,为喷头43进行供水,我们通过启动第二电机41带动转动杆42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喷头43的朝向,提升冲洗效果,使得对汽车底部冲洗更干净,冲洗后的水资源沿着排泄口排出,即完成工作。
25.工作原理:汽车行驶至凹槽11上方,通过启动泵体5,清洗液沿着输入管51进入泵体5随后进入输出管52,并沿着分流管44进入喷头43,从喷头43位置喷出,对汽车底部进行高压冲洗,配合启动第一电机3带动螺纹杆3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板32沿着限位槽13进行滑动,使得喷头43进行移动,进而对车底部进行全面高压冲洗,通过启动第二电机41带动转动杆42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喷头43的朝向,提升冲洗效果,使得对汽车底部冲洗更干净,冲洗后的水资源沿着排泄口排出,即完成工作。
26.本实用新型中的泵体5、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1和喷头43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泵体5、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1和喷头43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