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注塑机保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成型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加工手段,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塑料颗粒从料斗进入料筒内,利用料筒将溶液注入至定型模具内部。
3.目前注塑机加热筒在使用时,大多数在筒体外部用保温棉缠绕,而外部没有保护措施,使筒体外部的保温棉经常受到刮擦,造成损坏,影响筒体的保温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加热桶筒主体外部不具备保护措施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
5.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筒主体,所述加热筒主体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一号保温外壳,所述加热筒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二号保温外壳,所述二号保温外壳与一号保温外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螺栓,两个所述安装块通过一号螺栓连接,所述加热筒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压环,所述上压环与加热筒主体之间通过二号螺栓为螺纹连接,所述加热筒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下压环,所述上压环的顶端设置有二号螺栓,所述下压环的底端设置有三号螺栓,所述下压环与加热筒主体之间通过三号螺栓为螺纹连接。
7.可选的,所述一号螺栓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对称排布,所述上压环与加热筒主体之间通过二号螺栓为螺纹连接,所述二号螺栓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
8.可选的,所述下压环与加热筒主体之间通过三号螺栓为螺纹连接,所述三号螺栓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
9.可选的,所述加热筒主体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与加热筒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10.可选的,所述加热块背离所述加热筒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加热块之间为固定连接。
11.可选的,所述隔热层背离所述加热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真空保温层。
12.可选的,所述真空保温层背离所述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陶瓷纤维层,所述陶瓷纤维层与真空保温层之间为固定连接。
13.可选的,所述陶瓷纤维层背离所述真空保温层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与陶瓷纤维层之间为固定连接。
1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5.1.通过加热筒主体最外端设置有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对加热筒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提高加热筒的保温效果,通过在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两侧外表面安装有安装块,两安装板通过一号螺栓连接,增强连接性,便于安装与拆卸,通过在加热筒主体的顶端设置的上压环与加热筒底端设置的下压环,且通过二号螺栓与三号螺栓与加热筒连接,对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具有限位保护作用,增强连接性,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筒主体;2、一号保温外壳;3、二号保温外壳;4、安装块;5、一号螺栓;6、上压环;7、二号螺栓;8、下压环;9、三号螺栓;10、加热块;11、隔热层;12、真空保温层;13、陶瓷纤维层;14、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
2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参照图2和图3,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筒主体1。通过加热筒主体1使物料进行加热溶解。加热筒主体1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加热块10,加热块10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加热块10对加热筒主体1进行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块10背离加热筒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11。隔热层11背离加热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真空保温层12。通过设置有隔热层11配合真空保温层12,防止热量外散,降低加热筒内部热量散失效率。
23.参照图2和图3,真空保温层12背离隔热层11的一侧设置有陶瓷纤维层13,陶瓷纤维层13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作用。陶瓷纤维层13与真空保温层12之间为固定连接。陶瓷纤维层13背离真空保温层1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14,保温棉14与陶瓷纤维层13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在加热筒主体1外部设置有陶瓷纤维层13与保温棉14,降低加热筒内部的散热效率。
24.参照图1和图2,加热筒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一号保温外壳2。加热筒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二号保温外壳3。一号保温外壳2与二号保温外壳3配合,对加热筒主体1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加热筒主体1的保温效果。二号保温外壳3与一号保温外壳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4,安装块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螺栓5,两个安装块4通过一号螺栓5连接。一号螺栓5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对称排布。通过一号螺栓5与安装块4配合连接,增强连接性,便于一号保温外壳2与二号保温外壳3安装与拆卸。
25.参照图1,加热筒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压环6,通过设置有上压环6对一号保温外壳2与二号保温外壳3顶端进行限位,具有保护作用。上压环6的顶端设置有二号螺栓7,上压
环6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通过二号螺栓7为螺纹连接,二号螺栓7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二号螺栓7连接,增强连接性,使上压环6便于安装与拆卸。
26.参照图1,加热筒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下压环8,通过设置有下压环8对一号保温外壳2与二号保温外壳3底端进行限位。下压环8的底端设置有三号螺栓9。下压环8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通过三号螺栓9为螺纹连接,三号螺栓9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三号螺栓9连接,增强连接性,使下压环8便于安装与拆卸。
27.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28.当加热筒在使用时,通过加热筒内部侧端设置的加热块10对筒内物料进行加热,使物料溶解,通过在加热块10一侧设置有隔热层11配合真空保温层12,降低加热筒主体1内部热量散失效率,通过在筒体外部设置有陶瓷纤维层13与保温棉14,降低加热筒内部的散热效率,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通过加热筒主体1最外端设置有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对加热筒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加热筒的保温效果,通过在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两侧外表面安装有安装块4,两安装板通过一号螺栓5连接,增强连接性,便于安装与拆卸,通过在加热筒主体1的顶端设置的上压环6与加热筒底端设置的下压环8,且通过二号螺栓7与三号螺栓9与加热筒连接,对一号保温壳体与二号保温壳体具有限位保护作用,增强连接性,提高使用效果。
29.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筒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一号保温外壳(2),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二号保温外壳(3),所述二号保温外壳(3)与一号保温外壳(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螺栓(5),两个所述安装块(4)通过一号螺栓(5)连接,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压环(6),所述上压环(6)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通过二号螺栓(7)螺纹连接,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下压环(8),所述上压环(6)的顶端设置有二号螺栓(7),所述下压环(8)的底端设置有三号螺栓(9),所述下压环(8)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通过三号螺栓(9)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螺栓(5)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对称排布,所述二号螺栓(7)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螺栓(9)的数量为若干,且呈环形阵列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加热块(10),所述加热块(10)与加热筒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10)背离所述加热筒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11),所述隔热层(11)与加热块(10)之间为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1)背离所述加热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真空保温层(1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保温层(12)背离所述隔热层(11)的一侧设置有陶瓷纤维层(1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纤维层(13)背离所述真空保温层(1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14),所述保温棉(14)与陶瓷纤维层(13)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涉及注塑机保温的技术领域,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包括加热筒主体,所述加热筒主体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一号保温外壳,所述加热筒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二号保温外壳,所述二号保温外壳与一号保温外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螺栓,两个所述安装块通过一号螺栓连接,所述加热筒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压环,所述加热筒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下压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加热筒高效保温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对筒体进行保护,提高使用寿命,增强连接性,使保温外壳便于安装与拆卸,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平 杜果 秦升言 李菁雯 秦锦华 谢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比亚美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3/8